(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过程: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本课的钱塘湖春行和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及解题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三、感知内容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明确: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明确: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以来,少有人能作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四、合作探究(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明确: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明确: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明确:a、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