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2020春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答案A解析题干是说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小生产产生资本主义,所以出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如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1913年为100),图中1920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A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B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1913192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故B项正确。A、D两项是斯大林时期,排除;C项是新经济政策,排除。31922年7月,胡佛给美国总统哈定的报告中说: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在苏俄境内共计开设了15700个食堂和物资发放站,向大约325万名儿童和530万名成年人提供了食物。导致这一报告出现的原因是,当时的苏俄()A余粮征集制破坏了农业的发展B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的积极性C工业化建设牺牲了农民的利益D过渡性的新经济政策已被放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22年”,美国向苏联提供救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困难,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4下面是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统计表。1913年1920年1925年工业总产值指数(%)10013.875.5农业总产值指数(%)10067112对上表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有()七年战争使俄国(苏俄)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1920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走出困境192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A B C D答案B解析从表中可知,1920年工农业生产指数明显低于1913年,这是因为1913年后俄国先后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解读合理;材料信息为经济内容,解读错误;19201925年经济的恢复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带来的,解读正确,说法错误。故选B项。51923年,美国国务卿休斯曾写道:“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苏维埃制度下,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必然是空架子。”因此,“苏俄不能输入和输出大量商品”。随着美苏贸易的明显增长,1927年,美国国务院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美国对苏贸易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急于开展对苏贸易转移经济危机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D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由1923年认为苏联经济是“空架子”到1927年不得不承认“俄国这个市场有容纳美国商品,并给美国工业家带来利益的潜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这一时期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让美国等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一些行业,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1932年,排除A项;1917年俄国退出一战,排除B项;“美苏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差异”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6列宁认为俄国本身就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落后的国家,又遭受了连续数年战争的破坏,因此“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助我们,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基于此,列宁()A推行了工业国有化的政策B确立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模式C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政策D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建设方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外国的装备和技术帮助我们,单靠自己的力量就无法恢复破坏了的经济”可知,体现的是列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把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交给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C项正确。工业国有化政策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排除A项;“确立了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模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排除D项。71954年,刘少奇曾如此评价苏联(俄)某一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精神在于使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人阶级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具体办法来使社会主义的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以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该政策()A巩固了工农联盟的政权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促使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评价苏联(俄)某一政策”“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人阶级”“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把整个国民经济引导到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以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同时巩固了工农联盟的政权,故A项正确。苏联经济模式是指斯大林模式,强调的是以国家行政命令对经济进行干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不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C项错误;促使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8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字号主题史料1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史料2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史料3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史料4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东方专制制度方式”“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与材料信息相符合,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体现出的“高度集权”“专制”无关,排除B、C、D三项。9如图是苏联轻工业和重工业年增长率示意图,据图可知“二五”计划期间的苏联()A借鉴“一五”计划成功经验B工业发展受到体制严重阻碍C调整工业比例计划失败D工业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二五”计划希望调整轻重工业发展比例,但实际增长率重工业仍高于轻工业,重工业发展比例进一步失衡,调整工业计划失败,故C项正确。从“二五”计划目标看是吸取“一五”计划教训而非借鉴经验,排除A项;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改革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10斯大林说:苏联建设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向外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另外征收农业税。这表明苏联()A用行政力量保证高积累多投资B采取独立自主手段发展经济C建设社会主义遇到了重大挫折D采用和平赎买手段发展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及贸易部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另外征收农业税”可知,苏联用行政力量积累建设资金,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111929年10月,苏联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6%,1930年为23.6%,1931年为52.7%,1932年为61.5%,1933年为65.6%,1934年达71.4%,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A满足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B开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C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D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答案D解析快速的实现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没有照顾到不同地区生产力的具体发展要求特征,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弊端,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苏联在1929年到1937年期间,快速的使农民加入了集体农庄,它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改变,“满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需要”体现不出其本质特征,排除A项;B项不是其本质所在,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还有10%的农户没有加入,所以没有最终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排除C项。12如表是19281932年苏联部分工业品产量变化表。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时间类别1928年1932年生铁(百万吨)3.36.4煤(百万吨)35.564.4石油(百万吨)11.621.4电(十亿度)513.5棉布(百万米)26782694毛织品(百万米)86.888.7A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迅速完成了向工业国家的过渡C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衡D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19281932年间,各项指标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13(2019辛集市一模)如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玉米产量却并未持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无视客观自然条件,盲目扩种玉米,这表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4“赫鲁晓夫是一个勇于否定过去而又不能彻底摒弃历史遗产的人物”,李鸿章曾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 B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C缺乏勇于变革的精神 D改革没有任何的效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改变落后腐朽的政治制度,故两者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旧体制,故选A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没有面临灭亡的危机,排除B项;两者都具有变革意识,只是不彻底,排除C项;两者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D项。15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史实的有()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A BC 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中大量种植玉米的措施由于违背自然规律最终失败,并导致环境破坏严重,故不符合史实。均符合史实。故选C项。16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其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故A项正确。玉米运动的失败是其专断作风的结果,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C项并不是导致其下台的直接原因,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改革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激化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17(2019溧水区校级模拟)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开展了以增强企业活力和职工劳动热情的“新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将市场经济的某些刺激因素,引入苏联的计划经济。但这一改革遭到利益集团的消极抵制和激烈反对。19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很快从支持转向反对,“市场社会主义”成为批判的重中之重。这说明()A指令性计划有悖当时国情B企业发展需要政府干预C计划经济体制有存在空间D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利益集团反对将市场经济引入计划经济体制中,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有符合苏联国情的因素,故选C项,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排除;材料主旨为市场经济不为苏联统治阶级所接受,并非其不够完善,排除D项。18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1988年国家分配工业投资时,资金的90%还是投入了重工业(包括军工业),剩下的10%分别投入到轻工业及农业”。据此可知,戈尔巴乔夫这一做法()A打破旧的经济体制B延续传统产业发展观念C直接导致苏联解体D缓解了食品短缺的危机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没有打破旧有的经济体制特点,延续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观念和特征,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中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没有缓解粮食短缺的危机,排除D项。19下表据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19002000)相关内容编制。表格中苏联经济增长率各项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废止 B农庄自主权的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停滞 D斯大林体制的突破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在70年代后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是下降的,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是下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是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停滞,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早在20年代后期就被废止了,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苏联农庄自主权扩大,排除B项;苏联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排除D项。20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索戈林曾十分精辟地总结了苏联某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特征:“他选择的改革社会主义的行政命令模式失败了,采用的民主改革模式引发了更具毁灭性的经济后果,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极其不明朗。”索戈林旨在说明()A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的发展B斯大林模式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活力C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的旧体制束缚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采用的民主改革模式引发了更具毁灭性的经济后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17分)回顾和反思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能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1917年9月的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一文中,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材料二1921年3月3日列宁在致人民委员会的信中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写道: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你们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把东西带进贫困的俄罗斯应当给予鼓励,而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全集第50卷材料三当时不加紧工业化是不行的。从1933年起法西斯的威胁就在迅速增大。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实力粉碎了法西斯。要是没有工业化我们面对法西斯就会手无寸铁。戈尔巴乔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概括这些措施对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反映了经济政策怎样的变化?(4分)(3)根据材料三,面对法西斯迅速增大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什么建设方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方案的得与失。(6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的认识。(2分)答案(1)措施:农业上,余粮收集制;工业上,企业收归国有;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3分)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2分)(2)态度:允许农民自由出售粮食。(2分)变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3)方案: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得失:加强了国防实力,短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4分)(4)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或改革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革命后釆取的一些措施”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教材内容概括出具体措施及其积极作用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依我看,应当允许带得更多”可以看出列宁对待农民私售粮食的态度是允许农民自由出售粮食,再根据时间“1921年”可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第(3)问,根据材料三“要是没有工业化我们面对法西斯就会手无寸铁”可知面对法西斯迅速增大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建设方案。“得”主要在于加强了国防实力,短期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失”主要在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7.4%,比前五年下降1.1%,其后五年又下降3.0%;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5分)答案(1)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3分)(2)趋势: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止时期。(2分)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