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皇城相府的导游词 皇城相府的导游词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 皇城相府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李子晗,大家叫我小李就行。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 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穿过城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大石牌坊。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恩赐。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观一下。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宫”。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 改名为“点翰堂”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环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行参观。我们先沿这台阶到城墙上,我们脚下的这些台阶又叫作平步青云梯,祝愿大家能在各自的事业上平步青云。相府内的内墙城墙,建于明代末年战乱年代,城内遍布藏兵洞,城头建有垛口,整体构造坚固、雄伟。今日在城墙上游览,内城外城建筑历历在目。 下了城墙,我们就来到了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物-河山楼。河山楼,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物,楼分为七层,楼内有楼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难。三层以上有窗户,楼顶建有垛口、堞楼;底层深入地下,挖有水井,备有碾、磨等生活设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 看过河山楼,下面的院落由大家随意参观,小李就陪大家到此,希望各位浏览愉快,今后再到我们皇城相府来参观。谢谢大家!皇城相府的导游词篇二:皇城相府导游词 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导游实习 姓名:张晓宇 学号:311110050221 班级:旅游11-2 指导老师:向宏桥 实习地点介绍: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它是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成为山西省第3家AAAAA级景区。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举行A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正式挂牌。皇城,原叫黄城,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改为皇城。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皇城相府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 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 ,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 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清代初叶,就在这一方厚土上,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在陈廷敬的故居,留下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山西。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也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首先,我谨代表“山西国际旅行社”热忱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呢,我作下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张晓宇,弓长张,春晓的晓,宇宙的宇,大家喊我晓宇就行啦,就不要喊张导,显得见外了。坐在车前方的是我们的司机康师傅,康师傅可谓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康师傅已有27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名言“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希望大家在此次之行中可以支持并配合我的导游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在我和康师傅的陪伴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最后呢,预祝大家玩得开心,吃的舒心,住的爽心。 “皇城相府”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下面对陈廷敬(1639年1712年)作下简短的介绍 ,他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 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斗筑居 内城 斗筑居 :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依山就势,东高西低,巍峨壮观。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维神是借。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中道庄 外城 中道庄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 明三暗五 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 四合五天井 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该院为陈廷敬出生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陈廷敬出生于该院西房。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统观其整个明代建筑,简洁、古朴、典雅。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间枋木组合主要为:平板枋、大额枋和雀替,柱础、门枕石、影壁均为素面,门窗一般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棂窗和支摘窗为主,木栏板,梁架结构极少装饰,室内次间多设落地罩,纹饰一般为几何 图形。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 河山为囿 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 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堡垒,河山楼之设计是非常科学又考虑周全的,而它所实际产生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据河山楼记载: ?崇祯五年?七月?贼近?备矢石、粮米、煤炭少许?于是晚闭门以守。楼中所辟大小男妇,约有八百余人。十月内贼连犯四次?数次所全活者啻万计。 河山楼虽因辟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揽胜之用,帮而又名 风月楼 。登楼四望,远近风情尽收眼底。 冢宰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儿庭院,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门两面三刀侧施八字影壁,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及贵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时封闭。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 点翰堂 。正厅往北本为内宅,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楼。 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吉祥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正楼主牌 冢宰总宪 ,边楼分刻 一门衍泽 、 五世承恩 。安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规模和装饰虽较逊色,但在大牌楼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 御书楼: 中道庄 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皇城相府的导游词篇三: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3篇 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3篇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下面是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是中国清朝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 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 午亭山村 匾额及对联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至今保存完好。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 午亭山村 石刻匾额及对联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至今保存完好。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 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 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 、 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 皇城相府不仅游客、考古学者云集,还被一些影视剧组看中。在这里开拍了我认识的鬼子兵和康熙帝国两部电视剧。 篇二: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总面积达9万多平方米,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这是一座明清风格的古堡式建筑,是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加三品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他也是康熙皇帝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长达半个世纪。 皇城村 原名 黄城村 ,相传是陈廷敬为孝敬母亲所修建的。陈廷敬在朝为官,他的母亲想看一看儿子任职的地方,陈廷敬这个孝子想到家乡离北京路途遥远,不想让母亲受舟车劳顿之苦,便模仿故宫的样子修了这座城堡,城墙刷成黄色,取名 黄城 。不想朝中有人得知此事,参奏陈廷敬意欲谋反,康熙皇帝深知陈的品性,得知事情的原委后,被陈廷敬的孝心感动,特赐名 皇城 ,并两次来到皇城相府,与老师共商大计。相府的牌坊和回廊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狮子,但这里的狮子与别处不同的是,除了都有富贵吉祥的含意外,其他地方的狮子多取 诗 的谐音,意为诗书传家,而这里的狮子,则取 师 的谐音,记录陈廷敬为皇上 师傅 之意。 古人倡导尊师,皇帝亦不例外。如果夏天来这里,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相府东南面的龙凤山上,是听不到蝉鸣的,相传康熙皇帝在夏季驾临皇城后,看到自己的老师正在书房用功读书,窗外蝉噪不止,康熙皇帝担心恩师受扰,就命令蝉儿立刻停止鼓噪,皇帝金口玉言,谁敢不听,从此龙凤山上再也听不到蝉鸣了。 陈家诗书传家,自然就有许多文人雅趣,相府花园中专门有一个 流杯亭 ,是陈家子弟饮酒赋诗之所,亭中刻着一个大字,正看像 北 字,侧看像 寿 字,横看又像 山西 二字,弯曲的笔画中,是潺潺的流水,读书累了,大家就坐在亭子里行酒令,将酒杯盛满酒,放入流水中,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赋诗一首,这就是 曲水流觞 的由来。游人走到这里,左观右看,不得不感佩古人的聪明才智和生活意趣。 从前,相府中居住着陈氏的第二十三代传人,为了保护和开发这方净土,如今他们已搬迁至相府外的农民新村。陈氏家族从挖煤炼铁起家,后办学习文,家业鼎盛。如今的陈氏后人,眼光更加长远,从煤矿到旅游,从高科技制药到生态园区。全村750口人,村民煤、水、电费,孩子上学学费,老人医疗保险均由村里负担,实现了家家别墅,户户有车,成为名副其实的 小康村 。 沧海桑田,历史轮回。陈家由务农到经商到仕途坦荡,又转入了经商和务农。如今的陈家后人,远离了官场纷争,回归到田园生活,凭着祖先留下来的这座大宅子和浓厚的文化渊源,大搞旅游和生态农业,并已向高科技领域发起了冲锋。 外城墙的 步步登高 景点,台阶共有五十三级,向上看,只能看到 阶 ,意为 步步登高 ,登上顶望来路却只能看到 台 ,意为 平步青云 。陈廷敬一生28次升迁,做官53年,和台阶数正好吻合。 纵观整个相府的建筑, 沧海桑田,历史轮回。陈家由务农到经商到仕途坦荡,又转入了经商和务农。如今的陈家后人,远离了官场纷争,回归到田园生活,凭着祖先留下来的这座大宅子和浓厚的文化渊源,大搞旅游和生态农业,并已向高科技领域发起了冲锋。外城墙的 步步登高 景点,台阶共有五十三级,向上看,只能看到 阶 ,意为 步步登高 ,登上顶望来路却只能看到 台 ,意为 平步青云 。陈廷敬一生28次升迁,做官53年,和台阶数正好吻合。 纵观整个相府的建筑,惟有这座 御书楼 的房顶使用了金色琉璃瓦,因为这是存放皇帝手迹的地方,也表现了封建王朝严格的君臣之分。相府的建筑,体现着强烈的尊卑等级,像女眷居住的院落,修建在整个相府的最深处,屋顶是 卷棚顶 ,没有屋脊和兽头,显示了封建社会的 男尊女卑 。 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吏部尚书加三品 ,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 , 加三品 为加俸禄。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刑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工业部部长、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翰林相当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 篇三:皇城相府导游词500字 皇城相府与古村郭峪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以北八公里处,两位古城所在的皇城村与郭峪村相距不过几百米,而事实上,它们在历史上其实就是一个村,这座历史上人丁并不兴旺的古村落,却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明清两朝先后走出了十五位进士和十八位举人,这在中国科举史、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后来迁居皇城村的陈氏家族则更是出类拔萃, 积德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 ,被称为 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代大学者陈廷敬是这一家族的杰出代表。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辈为郭峪村名门望族,顺治十五年,年仅20岁的陈敬考中进士,因为同榜进士中有两位陈敬,为易于区分,顺治皇帝在朝廷上亲自为其更名,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上了一个廷字。古人相信人的名字可以决定他的人生际遇,顺治皇帝的这一小小改动,未尝不是这位新科进士改变一生命运的重大契机。此后54年间,陈廷敬平步青云,喧极一时,成为康熙皇帝的政治导师与肱股重臣,先后封官进爵28次,做为一个汉族人,历任除兵部以外的其它五部尚书、侍郎。辅佐康熙51年的陈廷敬不仅是一位为奠定康乾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更是清初的大学者,除了自己的午亭文编等多部著作传世之外,还负责主持编撰了我国历代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而他的儿子陈壮履也参与了这一文化工程,父子同修一部字典,一时被传为佳话。陈廷敬一生备极荣恩,康熙皇帝称其为 全人 ,在花甲之年为其御笔题写了 午亭山村 匾额和 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的楹联,并对陈廷敬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臣子题字。康熙皇帝的题词后来被陈壮履恭摹勒石,建楼珍藏,也就是目前相府正门外的御书楼。陈廷敬去世之后,康熙皇帝赐谥号 文贞 ,并派遣三皇子主持丧礼,护丧归葬故乡。 皇城相府 之名,为旅游开发的产物,说得通俗一些,它的名称应该是 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 ,陈廷敬晚号午亭,所以, 午亭山村 是它的别称。因为陈廷敬出任的最后官职为文渊阁大学士,这一官职即为清初的宰相,因此, 陈廷敬故居 也就被 相府 二字所代替。皇城村原名郭峪中道庄,因为康熙皇帝曾两次驾临而改用现称。皇城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陈廷敬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势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陈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 不久,朝中有人弹劾说,陈廷敬在家乡修建皇城,意图谋反。听说皇上要调查此事,陈廷敬马上派人提前赶回,将城墙全部涂成黄色。调查官员回京后禀报说,陈廷敬修的只是黄城而已,陈氏家族于是化险为夷。其实,这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传说而已,皇城在当地始终就是约定俗成并得到清王朝认可的地名。参观过灵石王家大院的游客都应该记得,红门堡也有类似的故事。1998年,为适应旅游的开发与, 阳城县皇城村陈廷敬故居 最终被定名为 皇城相府 。 皇城相府北依樊山,西临樊溪,其枕山际水的地理位置可谓风水绝佳。皇城相府开城门九座,城墙总长1700米,大型院落19处,总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皇城相府又分为内外两城,河山楼和藏兵洞为其标志性建筑。 明朝末年,豫陕流寇横行,王嘉胤、王自用部屠戮山西,晋南为之震恐。明崇祯四年五月,王嘉胤率军由沁水进入阳城,次月在与乡兵的作战中被叛将杀害。王嘉胤遇害后,绰号 紫金梁 的王自用率军再起,号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