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3 2398 2001 05 0001 04 胡焕庸大师对发展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Contributions of Master Hu Huanyo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eography in China 吴传钧 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 100101 提 要 胡焕庸先生是我国近代科学地理学和人口地理学的奠基人 是我在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业师 也是我毕生事业的导师 我长期接受他的教诲 对如何读书 如何写作 如何做一个科学工作者和教师 如何创业 如何团结同行为发展中国地理事业而不懈努力等与为人和治学之道 汲汲以教 循循诱导 我 铭记在心 学之终身 行之终身 以期学有所得 行有所成 以报师恩 中图分类号 K825 89 文献标识码 E 1 奠定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地理思想 当 1919 年 五四运动 推动我国改革时 胡 师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文史地部学习 1921 年 南师扩建为东南大学 由适从美国学成归国的竺可 桢先生创办地学系 并任主任 胡师在竺老的教导 之下 初步掌握了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内容和作用 从此就把研究地理学为他终生的事业 1926 年他 毕业于东南大学后 去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随自然 地理学家德 马东 E de Marfonne 经济地理学 家德芒戎 A Demangeon 学习 同时又到邻校法 兰西学院旁听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 J Brunhes 讲课 课余并系统自学法国人文地理大师维达尔 白兰士 Vidal de la Blache 关于人地关系的学说 虽留法仅短短两年 却全面掌握了法国学派的理论 要义 并为他的地理学思想打下基础 法国人文地理学的特点在于 重在解释 这 是新地理学有别于专于叙述的旧地理学 地理学 研究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并非各自孤立 而有着 相互联系存在于 地球一体 之中 地面上各种 现象不仅为空间性有机体结合 而且为时间性有机 体演化 无时不在演化之中 换言之 人文地理学 乃是动的科学 人受地之影响 地也受人之影 响 人之意志 智力与才能因时而不同 故地之利 人与人之利地 亦因人 因时而异 要求双方适 应 法国学派的这些论点 比先此而出现的由德国 地理学家拉采儿 F Ratzel 所提出的环境决定 1991 年与导师胡焕庸在华东师大合影 论 无疑要进步得多 胡师在 1935 年为他的学生 李旭旦 任美锷所译白吕纳著 人地学原理 一书 写了一篇长序 即全面介绍了他对法国学派人地关 系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心得 他根据法国学派的观 点 在理论上强调人地关系论 认为这是研究人 第 16 卷 第 5 期 2001年 10 月 人 文 地 理 HUMAN GEOGRAPHY Vol 16 No 5 Oct 2001 收稿日期 2001 06 28 作者简介 吴传钧 1918 男 江苏苏州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口 资源 环境相互关系的总体 他体会到学习地 理学不仅要懂得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的核心思想 尤其要研究最能集中体现人地关系的人口地理学和 农业地理学 也因此胡师终其一生即以这两个领域 作为他研究地理的主攻方向 2 建立中国人口地理学 1935 年胡师在 地理学报 3 卷 2 期 发表 开拓中国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论文 中国人口之分 布 并附有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图 当时中国总 人口估计有 4 75 亿 他以 1 点表示 1 万人 根据 掌握实际情况将 4 75 万个点子落实到地图上 再 以等值线法画出人口密度图 该文指出中国人口分 布存在着极端的地区不平衡 大致从黑龙江省的爱 珲到云南省的腾冲划一斜线 可以清楚标识以此线 分出的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人口密度悬殊的情况 东南半壁虽只占土地面积的 36 而人口却占 96 西北半壁虽土地面积占 64 而人口仅占 4 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农业基础的 地区差异所造成 这条东北 西南斜线可说是对 反映中国人口地理基本情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 用 从而一直为外国学者所确认和引用 并被称为 胡焕庸线 胡文发表后不久即被美国 Geograph i cal Review 杂志全文翻译介绍 英 德地理刊物亦 相继介绍 认为该文不仅开创了中国人口地理研 究 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基础 该文内 容不限于人口的数量研究 而着重探讨自然 社 会 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条件对人口增长和分布的 影响 该文所揭示的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差异至 今仍然有着指导意义 根据 1982 年全国人口普查 数据 东南和西北的人口比是 94 4 5 6 1990 年 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又表示两个半壁的人口比是 94 2 5 8 可见 胡焕庸线 确实揭示了中国人口 分布的最基本地区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人口的调查研究 胡师于 1953 年从治淮委员会调回华东师大地理系 先以 教授外国自然地理为主 其后逐渐恢复人口研究 1957 年该校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人口地理研究室 他率领师生到江苏省的南通 常熟 宜兴等地进行 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的调查 并发表了研究报告 延续了 20 年前的人口地理研究 但曾几何时 北 大马寅初教授发表了 新人口论 主张推行计划生 育 控制人口增长 不幸遭到不公正的政治批判 于是国内有关人口研究都难以为继 胡师不得已而 转教自然地理 此后直到 文革 后的 1978 年中 央拨乱反正 马寅初的 新人口论 得到平反 人 口问题再次受到人们重视 1982 年又进行全国人 口普查 胡师被中国人口学会聘为顾问 并接受国 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任务 华东师大不仅恢复 了人口地理研究室 并扩建为人口研究所 胡师任 所长 同时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委的资助 得以开 展到全国各地调查和出版著作所需费用 并招收人 口地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胡师先后发表了 中国八大区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政策 中国八大 区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等论文和人 口地图 荣获上海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一等奖 又与张善余教授合编 世界人口地 理 中国人口地理 等书 1990 年出版了 胡 焕庸人口地理选集 选辑了他的代表性论文 29 篇 胡师研究人口地理的重点 一是人口分布的区 域差异 二是人口分布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始终把 人口地理与农业地理加以有机结合 他曾主张 蒙 新地区人口容量不宜超过 6 000 万 青藏地区不宜 超过 1 000 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应推行计划生 育政策 所有他晚期的累累著作推动了中国人口地 理学 人口经济学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 3 重视地理研究为生产建设服务 胡师治学的另一研究重点是以农业地理为中心 的经济地理 我国近代地理界开展农业区划研究 首推胡师 1934 年在 地理学报 创刊号上发表的 江苏省之农业区域 一文 根据作物分布统计 联系气候 土壤和水利条件 划分江苏省为 4 个农 业区 即 苏北旱粮区 苏中籼稻区 沿海棉花 区 苏南稻丝区 次年又在 地理学报 2 卷 1 期 发表 安徽省人口密度与农业区划 阐明人 口密度和自然条件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并划分安徽 省为 4 个农业区 1936 年他进一步对全国作了农 业区的划分研究 在 地理学报 3 卷 1 期 发 表了 中国之农业区域 一文 开创了全国农业地 理与农业区划的研究 与他两年前发表的 中国人 口之分布 为姊妹篇 互相呼应 显示了农业地理 与人口地理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该文分析气候和地 形条件与作物分布的关系 特别指出一些地形与气 候界线对农作物分布的重要意义 如海拔 3 000 米 等高线为青藏高原的东界 年降水量 300 毫米等雨 线为北方干旱区之东界 正月 6 等温线为冬小 麦分布北界 正月 10 等温线为双季稻分布北界 2 人 文 地 理 16 卷 等 从而划分全国为 9 个农业区 即 东北松辽 区 黄河下游区 长江下游区 东南丘陵区 西南 高地区 黄土高原区 漠南草原区 蒙新宁干燥 区 青藏高原区 这是中国第一个农业区划方案 其发表先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卜凯 J L Buck 教 授 中国土地利用 一书对中国东中部划分为 2 个 农业地带和 8个农业区之方案 胡师在华东师大设立人口地理研究室后 又继 续其人口地理与农业地区相结合的研究 于 1958 年在华东师大 地理集刊 上发表 江苏省人口密 度和农业区划 一文 在 24 年前发表的江苏农业 区域基础上 又有所深化 指出全省可分为 5 个农 业地理大区 淮北地区 淮南地区 西南丘陵地 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滨海地区 每一个大区又 可细分为 7 9 个小区 对每一小区论述其自然环 境特点 水利情况 主要农作物分布以及发展前 景 远比 1934 年提出的方案细致 除为农业服务而外 胡师在 30 年代初曾到苏 北沿海地区考察废盐田垦耕和淮河流域水利情况 著有 两淮水利盐垦实录 引起水利部门的注意 50年初淮河流域又闹大水 治淮委员会特调胡师 到该委任技术委员 再度到两淮考察 研究治淮之 策 提出在苏北新开灌溉总渠 分引 部分淮水由 此直接入海 此项建议被该委接受贯彻 胡师又先 后写成 淮河 淮河的改造 淮河水道志 祖国的水利 等书 体现了地理学家为水利服务 的热情 30 年代末胡师受有关部门的委托 进行 缩小省区研究 作为抗战胜利后重建国家经济基础 之策略 于 1940 年完成设计报告 开中国行政区 划研究之先河 此外 胡师受法国学派影响 重视区域地理研 究 认为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 他从 1935 年编著 江苏图志 开始 对区域地理进行了多层 次的研究 包括分省地理 中国地理 欧洲分国地 志 世界地理以及分国经济地理等 发表了有关著 作二 三十种 4 成果丰硕著作等身 胡师自 1924 年开始发表论文 迄至 1990 年搁 笔 前后 66 年 共发表论文及专著约 170 种 平 均每年 2 7 种 在最初阶段 1924 37 年 平均每 年发表 3 2 种 内容涉及面极广 包括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共十多个分支学科 显示其治 学基础之广博 抗日战争爆发以迄解放战争胜利结 束的阶段 1937 49 年 由于环境不安 又缺乏 发表条件 平均每年仅 1 3 种 内容以国内外区域 表 1 胡焕庸著作分类统计 Tab 1 The statistics of Hu Huanyong s works 分类 时段 1924 19371937 19491949 19651979 19841985 1990 小计 人口地理413263367 经济地理2414718 农业与农业区域4121 8 气候 气象63 2 11 水利115119 外国区域地理542 11 本国区域地理221 5 区域地理学1 23 自然地理 43 7 地貌 地质1 1 2 地图1 1 外国地理学7 1 8 政治地理2 2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44 中国地理学者 156 地理教育3 3 其他21 3 合计4117193952168 年平均数3 21 31 27 810 42 7 根据胡师子女 2001 年编 胡焕庸教授 简历 年表 著述 资料分析 35 期 吴传钧 胡焕庸大师对发展中国地理学的贡献 地理为主 经济地理次之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 1949 65 年 平均每年写 1 2 种 内容以治理 淮河为主 并结合在华师大授课 以自然地理较 多 并开始人口地理研究 文革 前后的 12 年 1966 78年 全国动乱 科研工作瘫痪 不可 能有任何成果 1978 年中央拨乱反正 带来了科学的春天 胡师焕发革命的青春 他说 别人的时间是以年 计算的 我的时间只能以天计算 只要我的呼吸不 停 我的工作也就一日不止 努力争取夺回我在十 年内乱中白白浪费掉的宝贵光阴 为祖国的地理研 究贡献自己的一份余热 当时他已年近 80 高龄而 视力衰退 要用放大镜才能看书 而且右手发抖不 能书写 竟学会了用左手写字 他这种为事业而奋 斗的毅力 令人敬佩莫名 他凭此毅力辛勤工作 因而在 1978 84 年间 平均每年发表论著 7 8 种 之多 着力主攻人口地理 旁及经济地理和自然地 理 1984 年他因年事已高 辞去人口所所长职务 但老骥 伏 枥 壮 心 不 已 仍 然笔 耕 不 止 在 1985 90 年间 平均每年发表成果 10 4 种 在他 生命的最后阶段竟然出现了他一生中最高产的奇 迹 他以具体行动实践了对人民的诺言 走完了一 个地理学大师的光辉历程 5 学业并重风范永垂 1945 年夏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我考取公费将去 英国留学 胡师为我题 学业并重 四字作为临别 勉词 意即做学问和创事业二者不可偏废 他本人 毕生即以此立志自勉 在治学方面强学力行 推陈 出新 开拓引路 在创业方面 培养专业人才 创 建研究机构 组织学术团体 主持专业刊物等厥功 尤伟 胡师自 1928 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即任母校 东南大学 中央大学 地理系主任兼教授 新中 国建立后又于 1953 年转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和 人口所教授 在两校先后执教 76 载 培养了大批 地理学和人口学专门人才 包括院士 2 名和上百名 教授 胡师于 1928 30 年协助竺可桢业师创建中 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1941 年在中央大学研究生 院创建地理学部 兼任部主任 开展研究工作 并 培养地理专业硕士生 1957 年在华东师大创建人 口地理研究室 1981 年扩建为人口研究所 任所 长 1984年增设博士后科研站 胡师于 1934 年发 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并创办 地理学报 先后 任总干事 学报主编和理事长 组织领导全国性的 地理学术活动 1981 年胡师又应聘出任中国人口 学会顾问 回顾胡师 70 年的学术生涯 所作所为 对发展中国地理学和地理事业作出了重大的 卓越 的贡献 无愧为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我在胡师的长期熏陶下 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高作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长高了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 风电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技术能力-桥梁及地下工程专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广西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压强(解析版)
- 2020-2025年证券分析师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安徽中考物理5年(2021-2025)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质量、密度、压强与浮力综合(原卷版)
- 强制治疗所协议书
- 延期交房回购协议书
- 2000年买房协议书
- 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句法学-第6章语用学)圣才出品
- 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转向和制动系统检修:07 教学课件-任务三 电动空调暖风不热的故障检修
- GB/T 1348-2009球墨铸铁件
-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课件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辅导-课件
- 血细胞形态图库
- 建筑消防设施故障维修记录表
- 标准解法体系(5级共76个标准解)
- 完整版天丝织物的染整工艺
- 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施工方案
- 聚丙烯工艺综述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