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doc_第1页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doc_第2页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doc_第3页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doc_第4页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 摘 要: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但两国语言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两国语言中,人称代词都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类,但是在使用时,两者人称代词体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有区别的。特别在韩语中,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可以体现出说话者、听者和第三者之间的亲属关系p辈分p尊卑及不同的社会地位等。所以,中国学习者在学习韩语时要特别注意人称代词的使用。本文通过对两国人称代词的分析对比,希望可以作为参考对两国语言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韩语 汉语 人称代词 对比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韩两国人称代词之间的区别,根据韩语代词可以体现尊卑p亲疏关系及不同社会地位的特点,本文把中韩两国人称代词分成敬词人称代词和谦词人称代词两大类进行对比研究。在分为敬词人称代词和谦词人称代词两大类之后,再按照第一人称p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顺序逐一进行对比分析。 一、敬词 (一)韩语敬词中的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 和 是韩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日常生活中,使用于关系亲密的朋友、家人和年纪相仿或比说话者年纪小、地位相同比说话者地位低的听者或第三者之间。一般单数使用,复数使用,不具有尊敬第一人称的功能。其他第一人称代词都是说话者通过贬低自己表达对听者或第三者的尊敬,具有表达说话者自谦的功能。具体使用方法会在谦词分类中进行说明。 2.第二人称代词: 、 、是说话者对听者表达尊敬之意时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 其尊敬程度按照顺序依次提高。第二人称代词与第一、第三人称相比,在表现敬语方面显得更活跃。同时,在使用时限制较多。 (1),一般岳父母对女婿、结婚的男子对内弟、大学教授对学生或老师对长大成人后的学生使用较为贴切。 (2),一般听者为朋友或晚辈,尊称对方时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虽然有尊敬之意,但是在口语中极少使用,一般多用于诗歌、歌词和书面语中。 (3)的尊敬程度虽高于和 ,但使用时限制很多。多用于关系亲密的夫妻、恋人之间。发生争执时也可使用,表达贬低对方之意。不仅可做第二人称代词,还可指代不在说话现场的第三者,表达非常尊重之意。 (4)和的使用范围很有限,仅对不太熟悉的人使用。其中对听者表达特别尊敬时使用,但其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在韩国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对七八十岁的长者使用比较贴切,若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使用,则显得不自然。 3.第三人称代词: 韩语第三人称代词是在指示代词(这)、(那)、(那)后面加表示尊敬的/(位),变成/、/、/的形式来表达对第三人称的尊敬。其中,在尊敬等级上比,高。,主要对长辈、上级、前辈或老师使用。,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使用并不广泛。女性指称丈夫时多用 。 (二)汉语敬词中的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 我和我们是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日常生活中,无论辈分大小、地位高低、亲疏远近,汉语中一般单数使用我,复数使用我们。 2.第二人称代词:您、您老、您老人家 您、您老、您老人家是汉语中说话者对听者表达尊敬之意时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其中您从清朝末期使用至今,在表现敬语方面使用最广泛。使用基本没有限制,一般用于不太熟悉的陌生人、长辈、职位高的听者。您老、您老人家与您相比,尊敬等级高,但使用频率低。您老、您老人家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场合使用于年纪较长、社会地位非常高的听者。 3.第三人称代词:这位、那位、他/她老人家 汉语中表达对第三人称尊敬时使用这位、那位、他/她老人家。一般用于比说话者辈分高、年纪大或是社会地位高的第三人称之间。其中,这位,那位在日常生活中较多使用。而他/她老人家是尊敬阶中最高阶的表达方法,日常生活中不太经常使用。 (三)中韩敬词中的人称代词对比 在汉语和韩语里,人称代词都被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三类。韩语中,人称代词的等级划分分明,在敬词中没有第一人称代词。这是因为敬语体系发达的韩语中,强调尊敬是对听者和第三者,说话者要通过贬低自己,以表达对对方尊敬、谦让的态度,所以,在敬词中没有对第一人称表达尊敬之意的人称代词。汉语敬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与之相似,虽有我和我们,但它们不具有尊敬第一人称的功能。韩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表现敬语方面活跃、分类多,但与第二人称代词相比,第一、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更广泛,而且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时限制较多。这是因为在韩国,说话者在称呼听者时一般不会直接使用你,而是称呼对方的名字或是可以代替对方身份的职位词。相反,在语言使用习惯不同的汉语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都很广泛。特别是第二人称代词您在敬词中的使用最活跃。您是敬语体系不发达的现代汉语表达谦让和尊敬最常见的表现方法之一。 二、谦词 (一)韩语谦词中的人称代词 韩语谦词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通过使用谦词降低说话者自己的身份,以表达对听者或第三者的尊敬。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用于比说话者年纪小、地位低的听者和第三者之间。韩语谦词中常用的人称代词如下表所示: (二)汉语谦词中的人称代词 汉语谦词中的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与韩语相比分类少,但是数量很多。例如小人,鄙人,小女,贱内,鄙人,下官等。这些数量众多的谦词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使用频率非常低。 (三)中韩谦词中的人称代词对比 韩语谦词中的人称代词不仅有表示说话者谦让态度的谦词,还有适合第二、第三人称使用的谦词,体系完整,分类明确。与韩语相比,汉语谦词中的人称代词体系较简单,谦词数量多。这些谦词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已经不再使用,常出现在书面语或是影视作品中。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辈分大小、地位高低、亲疏远近,都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韩语人称代词与汉语人称代词相比,体系更加完整,分类更加系统,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更加频繁。 参考文献: 1.M.,2008. 2吕承英.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8. 中韩人称代词的对比研究 | | 手机打开 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 【摘要】:中韩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文化背景相似,但两国语言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两国语言中,人称代词都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类,但是在使用时,两者人称代词体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有区别的。特别在韩语中,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可以体现出说话者、听者和第三者之间的亲属关系辈分尊卑及不同的社会地位等。所以,中国学习者在学习韩语时要特别注意人称代词的使用。本文通过对两国人称代词的分析对比,希望可以作为参考对两国语言学习者有所帮助。【作者单位】: 【关键词】: 韩语 汉语 人称代词 对比 【分类号】:H55;H146【正文快照】:为了更好地体现中韩两国人称代词之间的区别,根据韩语代词可以体现尊卑亲疏关系及不同社会地位的特点,本文把中韩两国人称代词分成敬词人称代词和谦词人称代词两大类进行对比研究。在分为敬词人称代词和谦词人称代词两大类之后,再按照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顺序逐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1方汉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2田文;J;咸宁师专学报;1985年02期3胡升福;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4周静,董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5何家荣;J;柳州师专学报;1996年02期6袁世全;J;修辞学习;1999年05期7李静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8朱兆明;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09期9章振邦;J;英语自学;1995年07期10王灿龙;J;中国语文;2000年03期1周国炎;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2侯小丽;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3罗云飞;李国臣;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4王治敏;李芸;俞士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5肖放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6李晓琪;章欣;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7王义娜;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1徐家永;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1金顺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2彭晓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1陈建君;D;厦门大学;2009年2鲍源远;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3田苗;D;山西大学;2011年4苍静波;D;黑龙江大学;2011年5武青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6徐萱春;D;浙江大学;2008年7阮氏怀芳;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8殷庆栋;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9罗敏;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10朱洁;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function() var s = “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