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北师大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6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栏目索引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知识网络答题语句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考点四 实验 制作并观察生态瓶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生物圈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返回总目录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知识梳理 答案 1 完善水循环示意图 并思考填充 地表径流 蒸发 降水 径流 径流 蒸发 降水 蒸发 1 海洋中蒸发的水量大部分直接以的形式回到海洋 小部分降到了上 而陆地上的水可通过方式回到大气中 还有部分通过 的方式回到海洋 2 由上图可推知水循环的特点有 水分可以的利用 水的循环具有性 答案 全球 降水 陆地 蒸发 地表 径流 循环往复 2 完善如下碳循环示意图并思考填充 1 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环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2 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物完成的 主要是绿色植物的 3 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动植物的 分解者的 4 特点 反复利用 答案 循环流动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有机物 二氧化碳 自养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全球性 3 氮的循环 1 氮的气体形式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 要经过菌 如根瘤菌 的过程转化为 供给植物利用 2 动植物遗体 排泄物等中的含氮有机物先经过氨化细菌的作用生成nh3 再经过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的作用生成硝酸盐 一方面可以被植物体再利用 另一方面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回到大气中去 答案 硝酸盐和氨 固氮 固氮 4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物质为能量的流动提供载体 使能量能够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 2 能量的以及最终将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等各个过程 都是伴随着物质的等过程而发生 3 物质循环所需动力来源于的供应 而能量的流动使得和之间的物质不断 答案 循环往复 固定 贮存 转换 合成和分解 能量 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 诊断与思考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4 有光照的条件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是同时进行的 5 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和化能合成作用等 6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2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 图中甲 乙 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 甲 乙 丙 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 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 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 甲为生产者 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 所以丙为分解者 则乙为消费者 2 碳在甲 乙 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 在甲 或乙或丙 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在甲 乙 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 在甲 或乙或丙 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3 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d和c代表细胞呼吸 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代表捕食 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 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返回 答案 题组一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碳循环过程中 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 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 f减少c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 f bd 在a 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在f 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解题探究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分析图形 a b d e f均有箭头指向c 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 a c之间为双向箭头 a为生产者 a d e f均有箭头指向b 则b为分解者 d e f为消费者 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 d e f 故e减少 短时间内d增多 f减少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答案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 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 a 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 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因此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a正确 图中a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蓝细菌既能进行光合作用 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但是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错误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正确 a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 ch2o 该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 d正确 1 2 3 4 b 5 6 解析答案 题组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3 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其中a b c 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 1 2 3 4 5 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a 在图1中 b 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 生产者b 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 4 5c 如果a发生瘟疫 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 在图2的食物链中 的比值代表兔与狼 生物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 5 6 解析图1中c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 d是初级消费者 a是次级消费者 a错误 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 b错误 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 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 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 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 c正确 图2中的 和 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 所以 的比值不能代表兔与狼 生物之间 的能量传递效率 d错误 答案c 1 2 3 4 5 6 4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a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 网 流动b 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 能量 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 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答案c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题组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5 如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 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 昆虫 鸭b 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 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固定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d 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 各种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有的是生产者 有的是消费者 有的是分解者 d选项错误 1 2 3 4 5 d 6 6 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6 5 解析答案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 沼渣 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 食用菌 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 可提高能量利用率 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沼渣 沼液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 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b 1 2 3 4 6 5 归纳提升 1 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 1 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2 将上图换成字母 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据图判断a b c d各代表哪种成分 图1 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 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不能写成 无机环境 再根据a c判断 c为消费者 剩下的d为分解者 图2 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 a是生产者 c是非生物成分 根据a b 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 b是初级消费者 d是次级消费者 e是分解者 图3 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 a为非生物成分 e为生产者 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 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 所以c是分解者 剩余的b d f则为消费者 图解中的食物链是e f d b 2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辨析 1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 逐级减少 若以 营养级 为单位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 20 2 能量利用效率 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 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返回 解题探究 返回总目录 知识梳理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四类信息的基本类型的比较 答案 知识梳理 数量 物理过程 光 代谢产物 生物碱 有机酸 性外激素 特殊 表现 特殊行动 拟态 食物的改变 体重 肥瘦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 2 孔雀开屏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 3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4 行为信息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5 在某些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信源和信宿的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6 行为信息也可发生在异种生物之间 答案 诊断与思考 2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 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 信息传递的方向有何特点 提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2 从图中看 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 提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 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 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答案 返回 题组一信息传递的种类 特点和应用的分析1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 雄鸟急速起飞 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 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 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 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 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解题探究 b 1 2 3 4 答案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 任何生命形式 如果没有接受信息 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就无法适应环境c 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 能量 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生物碱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c 解析答案 1 2 3 4 题组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 则图甲 图乙 图丙可依次表示 a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1 2 3 4 答案 c 4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还有信息传递c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答案 1 2 3 4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 循环流动的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a 归纳整合 1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 涉及声音 颜色 植物形状 磁力 温度 湿度这些信号 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 耳朵 眼或植物光敏色素 叶 芽等感觉上述信息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 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 如性外激素等 这一特点 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 凡涉及 肢体语言 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 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 如深山密林 生物间多依靠 声音 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 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 如洪水瀑布旁 生物多以 肢体语言 这种 行为 信息交流 2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返回 返回总目录 知识梳理 解题探究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概念 生态系统能在受到干扰时 通过而抵抗变化 保持 2 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的能力 3 调控 是通过生态系统的实现的 其分为和两种类型 4 特点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答案 知识梳理 自我调节 自我修复 平衡状态 自我调节和恢复 反馈调节 负反馈 正反馈 限度 5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答案 简单 抵抗 维持 恢复 平衡状态 抵抗干扰 维持原状 遭到破坏 恢复原状 高 复杂 低 答案 弱 答案 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概念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 2 组成 的下层 的上层和整个 3 特点 生物圈的各种生态系统都是的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 人类的影响 人类活动使整个生态系统向着越来越不利于 的方向发展 严重威胁着整个生物圈 其他生物生存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开放 生物圈 人类和各种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2 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 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 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 可见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 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5 污染的湖泊 鱼类大量死亡 腐生细菌增多 进一步加重污染 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 诊断与思考 6 下图每种生物的数量不是绝对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说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是相对的 答案 2 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 反馈调节有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图a和图b分别属于哪一种 提示图a所示的是负反馈调节 图b所示的是正反馈调节 2 请写出图a中的食物链 提示乙 甲 丙 3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 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其中的反馈调节和图中的哪种调节方式相同 提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 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这种反馈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和图a中的调节方式相同 答案 返回 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 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 藻类大量繁殖 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导致藻类减少 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 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 进而加重了污染 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 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 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答案 解题探究 1 2 3 4 解析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导致藻类减少 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 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 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属于负反馈调节 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 进而加重了污染 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 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 没有维持相对稳定 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b 1 2 3 4 2 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 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b 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 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 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 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1 2 解析答案 3 4 解析由图可知 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 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 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 a错误 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 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 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 b错误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正确 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都呈负相关 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 d错误 答案c 1 2 3 4 题组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3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 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b 一般情况下 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c 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正相关d 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解析选项a 一般情况下 营养结构越复杂 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选项b 一般情况下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与a曲线相似 选项c 营养结构越复杂 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二者呈正相关 选项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营养结构简单 抵抗力稳定性弱 恢复力稳定性也弱 不符合这一模型 1 2 d 解析答案 3 4 4 如图所示 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a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 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 与数量无关d ts值越小 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解析正常范围内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而不是保持不变 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 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大小 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被破坏的程度越大 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x 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 还与数量有关 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 该值越小 则表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 答案b 1 2 3 4 解析答案 1 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归纳整合 2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 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 若食物链数量相同 再看生产者 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 强调 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 时 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 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4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 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 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 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 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 若遭到彻底破坏 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 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返回 实验解读 返回总目录 解题探究 1 完善如下原理 步骤和结论 答案 实验解读 相对稳定 有限 组织 淡水 生态系统 散射 答案 2 生态瓶稳定性的观察分析 1 观察稳定性 可通过观察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由于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易被破坏 因此 生态瓶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动植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 深度思考 四个学习小组设计的四个生态瓶的组成和条件如下表 发现甲生态系统存在时间最长 请分析 注 表示有该成分 表示没有 1 乙瓶中 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 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原因是 3 丁瓶与甲瓶相比 氧气含量 原因是 4 要延长生态瓶的存活时间 需注意 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 5 一段时间后 甲瓶中的生物也会死亡 生态系统崩溃 原因是 答案 返回 性低 自我调节能力差 抵抗力稳定性低 下降 在缺乏光照情况下 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能生长 缺乏泥沙 分解者数量少 少 消费者多 消耗较多的氧气 保持适宜的 比例 生物多样 题组生态瓶相关问题分析1 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 制作4个密闭 透明的生态瓶 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 表中 1 表示有 0 表示无 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1 2 解题探究 乙成分缺失 功能不健全 存活时间可能最短 甲和丁的成分全面 设计合理 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 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 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 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 b c d 1 2 解析答案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需要不停的输入 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的 乙没有能量的输入 功能不健全 存活时间可能最短 正确 甲具有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成分全面 营养结构完善 设计合理 结构决定功能 甲生态系统相对较稳定 而对于丁而言 小鱼需要的氧气多 即消费者过多 稳定性不好 不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 错误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体现出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 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所以四个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 但需要外界不停输入能量 所以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 正确 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 数量比例要合理 丁中小鱼需要的氧气多 即消费者过多 稳定性不好 即其结构与功能不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错误 答案a 1 2 2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 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 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 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恒定c 瓶内一定要有分解者d 生态瓶应放在较强的散射光处解析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a正确 由于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则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不应是恒定不变 b错误 生态瓶内必须要有分解者 才能分解动物粪便等 促进物质循环 c正确 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但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d正确 解析答案 b 1 2 技法提炼 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返回 知识网络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水循环 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主要功能 二者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包括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化学信息和营养信息 其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信源和信宿的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要语强记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生物多样性越高 食物网越复杂 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提高生物多样性是增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措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通过系统的反馈调节实现的 反馈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其中前者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状态 其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而后者的作用正好相反 4 生物圈由大气圈的下层 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组成 其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 返回总目录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 2015 全国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a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b错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正确 解析答案 1 2 3 4 b 2 2014 江苏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的现象 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0 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a项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现象 是由于n 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 引起植物大量繁殖 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 b项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 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c项 能量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 每个营养级约有10 20 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 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 d项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 1 2 3 4 解析答案 d 3 2014 天津 3 如图a 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 生命物质总量 金字塔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 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低d 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 2 3 4 解析答案 解析a项 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项 题图a b分别表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 两者的营养结构不是由3个营养级组成的 如在农村生态系统中 存在食物链如 农作物 昆虫 蜘蛛 鸟 猫头鹰 不只由3个营养级组成 c项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只是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虽然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但其也有自我调节能力 只是自我调节能力弱 抵抗力稳定性低 d项 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外来人为的物质输入 答案a 1 2 3 4 4 2014 新课标 31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 除分解者外 仅有甲 乙 丙 丁 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 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1 2 4 3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 20 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 戊含有的能量最多 处于第一营养级 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 都处于第二营养级 甲含有的能量较少 处于第三营养级 丁含有的能量最少 处于第四营养级 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1 2 4 3 解析答案 答案 2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3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碳在 和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 2 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 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戊是生产者 甲 乙 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1 2 3 返回总目录 解析答案 4 捕食 消费者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练出高分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 其中甲 乙 丙 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c 甲 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d 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知 甲是生产者 丁是分解者 乙 丙是消费者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地燃烧煤炭 石油等化石燃料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而不是分解者的呼吸增加造成的 物质是循环的 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来自生物细胞的呼吸 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13 解析答案 a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2 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 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a 乙图中过程 的场所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 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 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 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 要减少温室效应 应调整图中的过程 解析答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乙图中过程 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 其场所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a正确 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储存的能量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 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 沼气的成分之一 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 b正确 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 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但能量不能够循环利用 c错误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和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因此要减少温室效应 应调整图中的过程 d正确 答案c 3 下列关于几幅曲线图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a 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 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b 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 则b可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c 丙图中因工业污染 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d 丁图中若a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b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解析光是物理信息 甲图显示 光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乙图中若c为生产者 则可能a以c为食 b以a为食 因此 b可为次级消费者 丙图显示了大气中so2含量对地衣和黑化蛾种群数量的影响 并没有显示地衣和黑化蛾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在初级演替过程中 起初以草本植物为主 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增加 后来由于出现了灌木和乔木 草本植物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 其种类数量逐渐减少 但随着演替的进行 整个植被的生物量会逐渐增加 答案c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4 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 它在捕食时 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 很像小虫在蠕动 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 以利于捕食 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a 物理和化学信息b 行为和化学信息c 物理和营养信息d 物理和行为信息解析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 是行为信息 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 引起其他小虫的注意 所以也是物理信息 d 5 据了解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 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左右 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 轰轰 的声音 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 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 则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 只能在种群内部进行b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促进生物进化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解析雌 雄扬子鳄是同种生物 以上事实体现了信息在种群内部的传递 除此之外信息还能在不同种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间传递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而不是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该种信息传递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而不是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答案c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6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a 若x表示种群数量 则 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 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则 可能代表物种多样性c 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 则 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 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 则 表示光合作用 解析出生率或迁入率增加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 故a正确 物种多样性提高 即生物的种类越多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故b正确 能量流动时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将获得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0 20 一般来说 第一营养级能量越多 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故c错误 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从而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减少 故d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7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 构建了捕食者 猎物模型 如图所示 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模型不属于物理模型 也不是概念模型b 利用模型只能解释猎物的种群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c 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d 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酶活性受温度 或ph值 影响示意图等 该图属于数学模型 a正确 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时 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 这样猎物种群数量又会减少 从而导致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 最终又使猎物种群数量增加 这样不断循环 就可以保持两种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由图中数学模型还能说明生态系统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b错误 c正确 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 d正确 答案b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8 某岛屿植被茂密并栖息着大量的红嘴鸥 为打造红嘴鸥旅游品牌 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改种红嘴鸥喜居的树种 并增设大量人工设施 改善岛屿的居住环境 若此计划得以实施 则 a 物种多样性增加 红嘴鸥种内斗争加剧b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 物质循环加快 实现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d 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 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计划在岛上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 改种红嘴鸥喜居的树种 这将导致物种单一 物种多样性下降 a错误 由该计划可以看出 人类改变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也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正确 能量流动的特征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不能循环流动 c错误 从题中信息可以看出 通过改造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 营养结构变得简单 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错误 答案b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9 下列方法中 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 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b 引入该生态系统原本不存在的外来物种c 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d 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解析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使食物网更加复杂 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项正确 引入外来物种 可能导致原有物种的灭绝 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项错误 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恒定 只能保持稳态 并不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项错误 只增加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 使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项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10 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 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a 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 图甲中缺少a co2的过程 图甲中d为分解者c 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 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过程大大减少 并且 过程增加d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 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解析图甲中a为生产者 d为初级消费者 c为次级消费者 b为分解者 a在碳循环中主要是吸收大气中的co2 生产者也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co2 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植物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且煤 石油的燃烧量增加 导致冬季co2浓度升高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略有下降 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 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答案b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11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 图中 置位点 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解析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 和 三大功能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解析答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2 某池塘中 早期藻类大量繁殖 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 藻类减少 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 加速水蚤死亡 加重污染 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 反馈调节 后期属于 反馈调节 3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 该特性被称为 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越大 营养结构越复杂 该稳定性越 强 弱 解析 2 根据题图及正 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 3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 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负 正 抵抗力稳定性 强 解析答案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3 4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出现雾霾 甚至pm2 5爆表的现象 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