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题设陷阱_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doc_第1页
避开题设陷阱_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doc_第2页
避开题设陷阱_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doc_第3页
避开题设陷阱_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doc_第4页
避开题设陷阱_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避开题设“陷阱” 巧解高考化学选择题江苏省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 张华 215101 随着高考的进一步改革,化学学科的考试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稳中求改、求进的方针平稳推进。特别是高考内容的改革,正围绕着教育部提出的“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一核心逐步深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与以往几年比较,2004年的全国化学高考试卷及上海高考化学试卷充分体现了这一命题思想。同时,一些以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为背景的试题,在试卷中也频频出现,对搞题海战术的学校和考生是个警示。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而选择题往往因它的灵活多变,涉及知识面广,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技巧的多样性而备受关注,同时选择题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1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 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锰、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 A B C D 分析 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C 例2 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 ) ACl2 BNH3 CNaCl DCH3COOH 分析 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2 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1 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mol 分析 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0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A。 事实上,Cu与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同样在硫酸中具有强氧化性,仍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NO气体该题最好写离子方程式计算: 3Cu十8H+2=3Cu2+2NO+4H20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时按Cu、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2进行,而题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6:4。显然,H+不足量,按H+计算,生成的NO气体物质的量为3 mol,因此,该题答案为B例2 按反应特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應的是A、C6H5CH2Cl+NaCN C6H5CH2CN+NaClB、C6H5Li+CO2 C6H5COOLiC、CH3CH2CHOHCN CH3CH2CH(CN)OHD、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分析:此题考核加成反应的实质。选项C是很明确的,选项B中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例3 某溶液中含HCO3、SO32、CO32、CH3COO等四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足量Na2O2后(设溶液体积不变),溶液中上述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CH3COO B、SO32C、CO32D、HCO3 3 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例1 在由5种基团叫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分析 题给的5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共6种,因此易错选项C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HOCOOH(碳酸)排除,选出正确答案为B例2 某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下列基团的组合是 ( )CH3;OH;Cl;CHO;C2H3;COOH;COOCH3A、 B、 C、 D、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A,氯乙烯水解它只得到一种有机物,所以只选C。 4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例1 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 ) A6.021023 B46.021023 C4.116.021023 D4 分析 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0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而掉进了“陷阱”,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例2 在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 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分析 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若仔细审题就会看出,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例3 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 )A、1:1B、1:2C、1:10D、10:1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8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所以,选C。例4 将a g Fe、Mg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bL(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物。若用守恒法求沉淀的质量,用到的守恒关系依次是 ( )A、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B、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C、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D、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分析:这道试题对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比较多,假设反应后,Fe2+ x mol,Fe3+ y mol ,Mg2+ z mol, 根据电子守恒得2x+3y+2z=,根据电荷守恒得2x+3y+2z=n(OH-),所以根据质量守恒沉淀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加上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沉淀质量为()g。该题正确答案为C。 5 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 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有时正确运用语法,则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例1 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 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分析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3个化学性质,而不是化学中的操作,故本题答案为C例2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024,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S2O32B、NH4C、NO3D、HCO3 分析:选择题中常出现“一定能”、“一定不能”、“可能”等字眼,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该题正确答案为D。 6谨防因一字之差落入“陷阱” 在审题时,看清题干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信息,谨防粗心大意,而落人“陷阱”。 例1 在25时,将2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的Na2S04饱和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当阴极上收集到a mol的气体的同时,溶液中析出了b mol的结晶水合物Na2S0410H20,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