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用旋耕机的设计
小型农机旋耕机结构设计【优秀含15张CAD图纸+机械用机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审定表+外文翻译】【41页@正文133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
任务书.doc
审定表.doc
封面.doc
开题报告.doc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1].DOC
目录.doc
说明书.doc
过程材料.doc
一轴.dwg
三轴.dwg
二轴.dwg
右1.dwg
四轴1.dwg
大直齿轮.dwg
大链轮.dwg
大锥齿轮.dwg
小直齿轮.dwg
小链轮.dwg
小锥齿轮.dwg
左1.dwg
支臂.dwg
旋耕机装配图.dwg
机架.dwg
任务书
题目名称小型农机旋耕机结构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随着新的种植、耕作农艺的发展和推广,新系列旋耕机采用的新型旋耕刀,综合了合理的速度
参数、 幅宽和复式作业功能,采用旋耕机基础件组合式结构,可组装再多种机型上,满足不同的用途与农艺要求。目前我国旋耕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南方水田到北方旱地以及牧场荒地和果林等都广泛使用旋耕机进行耕耘作业。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设计内容:
1、分析研究题目的意义和发展状况;
2、进行总结分析,确立设计方案,
3、小型农用旋耕机总体设计;
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小型农用旋耕机的总体结构设计问题 ,从而更合理地对不同地域的适应能力。
2、解决旋耕机的刀具分配的距离,刀具的工作寿命。
研究方法:
1、利用对比确定总体方案,根据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设计旋耕机结构;
2、进行零件的设计和校核;
三、设计(论文)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
1.提交材料:毕业设计说明书1份(不少于20000字),0号图纸折合3张以上。
2.其他:为答辩需要,可提供相关调研报告。
四、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3月01号~3月20号 听毕业设计讲座 查阅资料 撰写开题报告
3月21号~4月20号 确定方案设计、有关计算校核
4月21号~5月20号 画CAD草图、撰写说明书
5月21号~5月30号 出CAD图、整理说明书 更改并最终完成设计
6月1号~6月20号 提交指导老师审核、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资料
[1] 马兰.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郑甲红,朱建儒,刘喜平.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3] 彭国勋,肖正扬编著.自动机械的机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4] 邹慧君.机械系统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6] 张春林.机械创新设计.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7] 吕志强,董海.人机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8] 董敬,庄志,常思勤.汽车拖拉机发动机.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 吴官聚﹑杨志义编.新编耕种机械使用维修.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 [联邦德国] H.L.文内尔著.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90
[11]周建来、李源知、焦巧凤.农机化研究2000.05,49~51,第2期国内外旋耕机的技术状况.
[12]周宏明、郑蓓蓉、薛伟.农机化研究2002.08,85~87,第3期旋耕机总体参数的优化设计.
[13][日]山胁三平主编,郭殿福、裴克译.林业机械手册.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14] Mi Bolin,Tu Chenghai, Guan yanling,Li Bai,Zheng Qium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Vol.5,No.1 48~54.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 [15]Suh C H,Radcliffe C W.Kinematics and Mechanisms Design.New York:John Wiley&Sons,1978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1
1.1 概述…………………………………………………………………………1
1.1.1发展历史和背景 ……………………………………………………1
1.1.2设计简介 ……………………………………………………………1
1.1.3研究方向 ……………………………………………………………3
第2章 总体方案的确定…………………………………………………………4
2.1 旋耕机的组成………………………………………………………………4
2.2 旋耕机的传动分……………………………………………………………4
2.3 旋耕机的工作过程…………………………………………………………5
2.4 本章小结……………………………………………………………………5
第3章 中间齿轮传动的设计 …………………………………………………6
3.1中间齿轮传动箱中一轴和直齿轮的设计…………………………………6
3.1.1 一轴的设计…………………………………………………………6
3.1.2直齿轮的计算 ……………………………………………………7
3.1.3轴承的选择 …………………………………………………………9
3.1.4 一轴的校核…………………………………………………………9
3.2中间齿轮传动箱中二轴和锥齿轮的设计…………………………………13
3.2.1 二轴的设计…………………………………………………………13
3.2.2锥齿轮的计算 ………………………………………………………14
3.2.3轴承的选择 …………………………………………………………16
3.3 本章小节……………………………………………………………………16
第4章 侧边传动的设计…………………………………………………………17
4.1 侧边传动中三轴的设计……………………………………………………17
4.2侧边传动中链轮的设计 ……………………………………………………18
4.2.1链的选择………………………………………………………………18
4.2.2链轮的尺寸计算………………………………………………………20
4.3 本章小节……………………………………………………………………25
第5章 弯刀、刀座及刀轴设计 ………………………………………………26
5.1 刀轴的设计计算……………………………………………………………26
5.1.1刀轴的设计 …………………………………………………………26
5.1.2轴承的选择 …………………………………………………………27
5.2弯刀的设计与计算…………………………………………………………27
5.2.1弯刀的类型 …………………………………………………………27
5.2.2弯刀的设计 …………………………………………………………28
5.2.3弯刀的配置与排列 …………………………………………………31
5.2.4弯刀的安装 …………………………………………………………32
5.3本章小节……………………………………………………………………33
结 论 ………………………………………………………………………………34
参考文献 ……………………………………………………………………………35
致 谢
摘 要
本次设计的旋耕机是在学习国内外旋耕机设计的的基础上,经过吸收并进行改进设计的。本次设计的小型旋耕机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耕耘农机用具,采用的是拖拉机牵引,侧边链传动,用于平原、山地、丘陵等的翻土、播种等多种田间作业。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小型农用旋耕机的传动和工作等部分。小型农用旋耕机的传动部分由直齿轮、锥齿轮和链轮组成,工作部分由弯刀和刀轴组成。动力经传动部分带动工作部分在山地、丘陵等大型农机具难以耕作的地方进行耕作。本次设计的旋耕机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符合国情。
本文重点讨论了小型农用旋耕机的传动部分的设计和计算问题,详述了小型农用旋耕机的三大主要部件的设计过程,包括中间齿轮传动部分、侧边传动部分、弯刀、刀座和刀轴部分。合理采用了花键轴、圆锥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滚子链等零件。
关键词:旋耕机;刀辊;侧边链传动;中间齿轮传动部分;轴承
ABSTRACT
This small rotary filed tiller is designed and based on studying and absorbing the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designing tillers . The rotary filed tiller is a kind of universal, articular farm machine. It has adopted the measure of tractor-mounted and side chain drive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on the plain,mountains regins, hilly land and so on.
The main task of this designing is to design the mechanical part of the rotary tiller’s drive and work and so on . The part of the rotary tiller’s drive is made of gear and taper-gear and chain-gear and the part of the rotary tiller’s work is made of tine and shaft .The motor drives the part of the rotary tiller’s drive and drives the part of the rotary tiller’s work to till filed,mountains regins and hilly land which is the larger rotary tillers can not be used .This retory filed tiller is easy to operate and is not demand of high technique .It can be go with the state of China.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how to design and compute the parts of the rotary tiller’s drive, especially the process of how to design the three main parts which is middle gear drive,side chain drive,the tine carrier and shaft. It also adopts the parts of spline shaft ,taper-rolling bearing ,ball bearing ,dupiex chain and so on.
Key words: rotary tiller; tine;side chain drive;middle gear drive; bearing
第1章 绪 论
1.1 概述
1.1.1发展历史和背景
旋耕机的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英、美国家由3-4kw内燃机驱动,主要用于庭园耕作,直到L型旋耕刀研制成功后,旋耕机才进入大田作业。20世纪初,日本从欧洲引进旱田旋耕机后,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研制出适用于水田耕作要求的弯刀,解决了刀齿和刀轴的缠草问题,旋耕机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对旋耕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初期主要研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后来研制出与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70年代初完成了与当时国产的各类拖拉机配套的系列旋耕机的设计,并使之得到了推广应用;到80年代,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由专用型发展到兼用型,由与手扶拖拉机配套发展到与轮式及履带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研制、发展系列产品、新产品开发和换代3个阶段,随着新的种植、耕作农艺的发展和推广,在旋耕机基础上还研制出了多种用途的联合复式作业机。新系列旋耕机采用的新型旋耕刀,综合了合理的速度参数、幅宽和复式作业功能,采用旋耕机基础件组合式结构,可组装在多种机型上,满足不同的用途与农艺要求。目前我国旋耕机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南方水田到北方旱地以及牧场、荒地和果林等都广泛使用旋耕机进行耕耘作业[21]。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 (上册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 (上册 )[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3]黄松平.小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4]卜献真.手扶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结构与原理[J]. 湖南农机,2006年第4期.
[5]周宏明,郑蓓蓉,薛伟.旋耕机总体参数的优化设 计[J].农机化研究,2002.
[6]何敦清.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J].广东农 机.2002年第2期.
[7]李滨,崔东.小型农用旋耕机的设计[J].林业机 械与木工设备.2006年第 3期.
[8]李理,霍春明 .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农机化研究,2004,(10):37~38.
[9]李志红,杨良玖,全腊珍 .我国耕整机械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3):46~47.
[10]王智才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 农业机械学报,2004,(3):154~158.
[11]王亚东.农田耕作制度的发展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5,(6):44~49
[12]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农业机械设计手册 (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3]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 (上册)[M].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14]黄松平.小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
[15]赵晨,李成华,敖永华.辽宁省种植业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12(4): 38~40.
[16]吴官聚,杨志义编,新编耕种机械使用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7]周建来,李源知,焦巧凤.国内外旋耕机的技术状况[J] 农机化研究 ,2000,(2):49~51,
[18]周宏明,郑蓓蓉,薛 伟.旋耕机总体参数的优化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2.(3):85~87.
[19]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上)(第 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9.150.
[20]王颖玉,应富强,潘 立.新型蔬菜大棚小型旋耕机的设计与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3):325~327
[21]于海明,张 雪,李连豪,等.微型旋耕机的设计[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2):33~35.
[22]孙 桓,陈作模.机械原理(第 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O1.191~192.
[23]陈奎生.液压与气压传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24,64,133~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