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喜欢读报吗 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 喜欢新闻 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 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 高屋建瓴 大气磅礴 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 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注音 鄂 豫 绥靖 阻遏 泄气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上当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y su z xi ku ji nxi d ngd ngs is is s i 新闻的相关知识 1 新闻的定义 新闻 是指报纸 电台 电视台 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 传播信息 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而言 除了发表于报刊 广播 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 包括消息 通讯 特写 速写等等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 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 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 有价值的的事实 2 新闻的特点 让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 不虚构不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 可适当议论 3 新闻的要素 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4 新闻的基本结构 标题 是整篇新闻的眼睛 具有简明 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 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 主标题 引题 副标题 导语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 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括号内的部分是 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 发电地点和时间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和结语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一 读 标题 1 标题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你认为这标题有什么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简明扼要 说明对象 军队数量 渡江气势 渡江地点 质疑 标题中 百万大军 是不是虚数 文中哪些数字可以印证 不是虚数 下文说 中路军30万人 西路军35万人 东路军35万人 合计百万 照应了标题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二 读 导语 2 文中哪句话是新闻的导语 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 3 导语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导语揭示了 渡江人数 百万 渡江区域 1000余华里 西至九江 东至江阴 渡江结果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体现了渡江的气势雄壮和战线之长 4 导语前面的小号字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在新闻中叫什么 有什么作用 这小号字 叫 电头 电头 是说明发电者 发电地点的文字 这个 电头 写明了通讯社的名称 新华社 发电地点 长江前线 和发电时间 22日22时 此 电头 表明了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 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三 读 主体 5 学生朗读 主体 了解 主体 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 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6 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 理清 主体 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主体部分 20日夜起 课文最后 第一层 20日夜起 已度过三十万大军 写中路军渡江的情况 第二层 21日下午五时起 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 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 汤恩伯认为 结束 写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7 合作探究 画画地图 学生试一试 画画地图 分别将西路军 中路军 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 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 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 教师展示地图并解说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学法指导 我是这样读新闻事件的 8 把握主体部分的六要素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23日可全部渡完 1 为什么按中 西 东的顺序叙述 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2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 突出了文章中心 问题探究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所以先说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 三路三个层次 看三个层次的衔接 一气呵成 中路和西路 都从时间说起 这样并列 层次分明 又紧相衔接 说了西路战况之后 又合起来有所议论 议论最后一句是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话题从 西面 转向 东面 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 可见 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 所以全文流转顺畅 一气呵成 问题探究 3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语言的准确 概括 所谓准确 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语言鲜明 富有感情色彩 语言的准确 概括 所谓准确 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例如 九江 不含 一词 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避免了歧义 又如 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精确到日到时 再如 所有预定计划 都已实现 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 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还有全文最后 就分别用了 歼灭 及 击溃 不是笼统地说 消灭 或说 打垮 占领 并 控制 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 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 对长江是 封锁 不准船只自由通航 对铁路则用 切断 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 这就有助于 真实 地反映战况 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语言的准确 概括 所谓准确 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突破 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 越过 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 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 到达 泛 24小时内 时限明确 共 时限不明 一般化 即已 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现在 时界相对模糊 至发电时止 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 军事术语 准确得体 剩下的 表达内容模糊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 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 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 较为顽强 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 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 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 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 或正面或反面 我军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语言鲜明 富有感情色彩 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 尽管时间表述明白 但一般化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 正是 那一天 既对 督战 认为很巩固 构成强烈讽刺 又证实了的确 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 不料 我军 突破 所有预定计划 都已实现 对比鲜明 既可见敌人狼狈 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鲜明生动 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 例如 百万大军 1000余华里 气势豪迈 排山倒海 冲破 横渡 突破 胜利豪情 激动人心 又如我军的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与敌军的 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赞扬与藐视之情 对比鲜明 再如 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一系列动词 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 富有动态 正如大军如潮 铁流难当的形势 雄阔有力 激情昂扬 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 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引起下文 不能 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 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 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 指不包括 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 均 指 全 体现战线之长 胜利之大 洋溢着自豪之情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 包括标题 导语 主体三部分 人民解放军 英勇无畏锐不可当西 较详 中 略 东 详 长 横 渡 江 国民党反动派 不堪一击溃不成军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 从1947年6月底起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 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 收复失地 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 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战争第二年 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 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 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 1948年到1949年1月 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 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 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整体感知 速读新闻 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时间 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 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 蒋军因全局败坏 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 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 自去年七月 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大量歼敌 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 壮大了人民武装 彻底孤立了敌人 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 全部为我解放 思考品味 1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 明确 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 时间 背景材料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 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拓展延伸 1 思考题 俗语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 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拓展延伸 2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第三组 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例 比较下面两段话 a 20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 到达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共渡过了30万人 b 20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渡至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分析 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 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 第2段中将 越过 改为 突破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 渡至 比 到达 的意思具体确切 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 而第2段中的 24小时内 和 即已 则比 共 字更具体 更准确了 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 进军神速 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 和第1段作比较 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 比较阅读 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 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一 相同点 文体相同 都属于新闻 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 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 鼓舞士气 指明方向 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 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比较阅读 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 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二 不同点 具体时间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于1949年4月22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写于1948年11月5日 辽沈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巧用对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妙用暗示 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 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总括千里战线 分步叙写 多而不杂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勾联历史与现在 纵横挥写 引而有度 语言风格不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大气磅礴 如 百万 均是 占领 控制 切断 等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广博儒雅 语言含蓄 如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 不仅是树木 而且是森林了 王凌云如不再逃 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内容探究1 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2 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 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创立了七个军区 扩大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 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纠正了 左 的策略 采取了正确的策略 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南阳的解放 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 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其次 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 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小结1 新闻两则 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 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 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 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 语言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