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5争论的故事第2课时苏教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5争论的故事第2课时苏教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5争论的故事第2课时苏教版.docx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5争论的故事第2课时苏教版.docx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25争论的故事第2课时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争论的故事第课时1.结合关键词、标点、插图及提示语想象人物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练习读好对话,并能生动、有条理地讲述故事。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事情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必然联系,学习按顺序表达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读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重点】结合关键词、标点、插图及提示语想象人物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练习读好对话,并能生动、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事情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必然联系,学习按顺序表达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读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方法一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粗略地知道了盛老师为我们讲的故事的大概内容,谁来完成这个练习?PPT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起因),他们为怎样吃大雁,并找人,得到了一个的办法(经过),大雁早已飞得(结果)。3.只要我们讲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就把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故事。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填空形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这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二听写生字词,进入新课。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请听写:烤、赞、辩。2.小组互相订正,指明错误的原因。3.师:还记得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吗?(相机板书:射雁充饥)经过呢?(相机板书:兄弟争论,老人评理)结果呢?(相机板书:大雁飞走)你能用老师的板书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组合起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一、感悟争论的激烈。1.兄弟俩的第二次对话指导。(兄弟俩是怎么争论的?)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弟弟很不服气:“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以为然”。字典中对“然”有这样三种解释:对;如此,这样;然而。(1)选择“不以为然”中“然”的正确含义:对;如此;这样;然而。“不以为然”在课文中的意思。你会用“不以为然”说一句话吗?(2)他们都只认为自己的话是对的,都对对方的意见“不以为然”。(3)你能读出兄弟俩当时的语气和神态吗?抓住“大声争辩、很不服气”。(4)看到这样的场面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他们?(面红耳赤、怒目圆睁、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争论不休)(5)谁能告诉我,如果烤和煮让你选一种,你想怎么吃大雁?为什么?(6)刚才同学们争论的场面就叫“争论不休”,理解“争论不休”。(7)让我们再重现兄弟俩的话,你能读出那种激烈争吵的场面吗?2.下面我们把兄弟俩的两次争论完整地再现一下,老师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有味道。(同桌分角色练朗读)3.结果到底如何呢?(1)过渡:兄弟俩的争论分不出胜负,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兄弟俩接下来怎么办呢?(学情预设:找一位老人评理)老人怎么说?(板书:半煮半烤)这个建议他们兄弟俩满意吗?(学情预设:满意)这就叫作“两全其美”。理解“两全其美”的含义。(2)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们品尝到大雁肉了吗?(学情预设:没有,因为大雁飞得无影无踪了)(3)对于他俩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啊?带着沮丧、懊恼、伤心的语气读一读。过渡: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文中的同学有哪些想法?4.出示文中学生想法。讨论交流。(1)兄弟俩笨在哪里?(2)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时候?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呢?(3)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4)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这种情况吗?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小结:(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5)其实,文中的同学表达的看法很多,但没有一一展示,从哪里可以看出?(6)认识省略号“”,说说它的用处。讲解省略号的特别之处:六个点省略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的内容,十二个点是省略一段或者几段的内容。5.同学们真善于动脑思考,相信盛老师也会向同学们投来赞许的目光。6.“赞许”是什么意思?你能为它找个近义词吗?(赞扬、赞同、赞赏)7.盛老师为什么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学情预设:同学们谈得好,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老师讲故事的目的)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兄弟俩的激烈争论,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二、情感升华,再悟主题。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2.这篇文章说理有什么巧妙的地方啊?巧妙之处:一、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过射大雁的时机。二、借学生之口说理,同学们紧扣故事的中心内容,各抒己见,以学生之口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在生活中,写文章的时候,我们都能利用这么巧妙的说理方法,为我所用。3.阅读历史故事中没有抓住时机的例子。来源:学,科,网Z,X,X,K卧薪尝胆中的吴王夫差;中了“空城计”的司马懿。设计意图阅读历史故事中没有抓住时机的例子,加深对道理的认识的同时,升华情感。师: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来源:Z|xx|k.Com作业1教材第143页第5题。作业2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皮香肉嫩(nnnng)剖开(pup)烟熏火燎(liolio)争论(zhnzhng)二、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哥哥说:“我()能把大雁射下来()煮着吃。”2.()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必须先把大雁射下来。3.()今天下雨,()没有一名同学迟到。4.这件好事()小李做的,()小张做的。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1.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烤着吃烟熏火燎的,不好吃。”(用加点词造句)2.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3.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治病一棵梨树被虫咬伤了,两只啄木鸟看见了,(讨论争论)怎么给树治虫。一只啄木鸟说:“应该从树尖治起,因为树尖是发芽成长的部分,很重要。”另一只啄木鸟说:“应该从树根治起,树根是根本,没有根,怎么能使树发芽呢?”两只啄木鸟争执不下。争论一天,没有结果;争论两天,还是固执己见;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还是(僵持维持)着。而病树呢,已被虫蛀空,风一吹,倒了!来源:学#科#网Z#X#X#K这时,两只啄木鸟还在争吵,不过,争吵的不是怎样治,而是(责任义务)应该由谁担负。1.将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画掉。2.两只啄木鸟为了而争吵,一只啄木鸟认为,另一只啄木鸟认为,结果。3.如果两只啄木鸟来找你评理,你会怎么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参考答案】一、nnpuliozhng二、1.如果就2.不管都3.虽然但是4.不是就是三、1.他嘴上虽然没反对,但心里不以为然。2.再好的东西,一煮没有什么味道。3.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四、1.画掉:讨论维持义务2.给树治虫从树尖治病从树根治病树被虫蛀空,倒了3.不管从哪治起,都应该先行动起来。4.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抓住时机。争论的故事哥哥老人弟弟煮半煮半烤烤抓住时机,先做起来来源:Zxxk.Com一、重视读的层次指导。以读贯串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中体味人物情感。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每一次朗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真实体现了学生从读得磕磕绊绊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看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人物心理,记住书上的争论,为讲故事埋下伏笔。二、重视学法指导。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放到语境中,使用工具书。两次理解的方法又不一样,前一次在老师的引导下选解释,后一次则自己实践,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其法。三、重视文本与生活的链接。理解道理时,先让学生变换角色想人物所想,再提出见解,最后又对自己提出要求,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课堂上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读写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在教学中,没有找到合适的事例,从学生最能有感触的事情着手,引导学生感悟,使写话能够更加贴近行动的引导,留下了遗憾。文中蕴含的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适用,让学生多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更好地理解文中揭示的道理。1.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名师来指导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首先必须熟悉故事的内容,包括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等。其次还要深入到故事的人物当中去,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握好人物的神态、动作等。3.读一读,再抄写,并查字典解释带点字的意思。答案大家找不以为然:然,对。争论不休:休,停。5.“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答案大家找“赞许”是夸奖、称赞的意思。同学们谈的感想很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了盛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所以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来源:Zxxk.Com1.大雁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体型流线型。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成雁体重56千克,大的可达12千克。纯种大雁额部没有肉质突起,人工驯养的因为是大雁与家鹅杂交的,故额部有肉质突起。尾部与家鹅有明显区别,大雁尾部下方呈流线型向上翘,而家鹅尾部下坠。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