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doc_第1页
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doc_第2页
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doc_第3页
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doc_第4页
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怎样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在自身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财政其本身所具有的三项基本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加大财政在国计民生上的支出,完善基础建设,促进科教文卫体及国防事业的发展,确保我国经济运行的良好趋势。关键词:财政 公平 效率 平衡1、引言公平和效率何者优先,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权衡。对此,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先在理论上理清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是公平与效率相互兼顾,协调一致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程度,作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权衡,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人们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一致、相互兼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在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实践中辛苦探索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真理。邓小平同志还于1986年9月2日指出:“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其实这是初次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首先提倡的是效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将经济发展上去了,才能巩固我国的政权,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党的最高目标。有了效率的支撑,公平才有经济基础,如果单纯的强调公平,吃大锅饭,则不利于提高人民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戳伤广大劳动人民的热情。而真正将效率与公平二者正式关系科学化提出来是在党的十四大上。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提法上有一个新的变化,即把以前的“兼顾效率与公平”,改变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七大对社会公平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并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明确摒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可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这就需要财政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实现,本文通过实例来说明。2、 公平与效率 2.1 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概念;按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产成果的分配,所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每个人提供了劳动的均等机会,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竞争环境的均等;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它不承认阶级的差别,却承认人们劳动能力的差别。这里通行的仍是商品等价交换中的同一原则;我国由于允许私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非按劳分配的因素,对这部分经济成分来说,公平分配就是按对社会的贡献实行分配。 效率实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它是以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为标志的。在现代经济中,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来计量的,投入少、产出多,所费低、所得高。为高效率;相反则为低效率。高效率总的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分配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言,从总体上说公平与效率两者是统一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公平的,而多劳即可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公平原则,因为效率原则要求使那些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个人和生产单位能够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同时,社会财富的增长才可能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条件。但是,在两者的实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例如,收入分配上的合理差距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非按劳分配因素所形成的差距过大,无疑会损害效率原则。因而政府组织经济的任务,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正确的政策达到两个社会经济原则的基本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转换为市场经济体制,给经济注入活力,改善资源配置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 2.3 协调公平与效率的机制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2.3.1 统一性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失之偏颇。但在政策实施中,从指导思想上说,又不可避免地要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侧重于某一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总体上说,侧重于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是应有的选择。 2.3.2 如何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在公平分配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居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工资、奖金、税收以及补贴、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并保证每个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福利水平。在资源配置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会日益加强是无疑的,但这种基础作用要有一个转移和形成过程也是无疑的;在当前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企图过分依赖于市场机制,无异于缘木求鱼。而政府通过财政将一定比例的GDP集中起来。并通过本身的特殊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调整产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机制侧重于集中,市场机制侧重于分散,过分集中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资金过度分散,也会损害效率原则。 2.3.3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公平不等于平均,当前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仍要继续克服平均主义,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拉开收入差距。但也不能把收入差距和效率等同,似乎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里应明确以下两点:(1)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是指靠劳动致富,即在国家政策法令允许的范围内以正当的手段获取高额收入,舍此之外的非正当的高额收入,既不符合公平,也不符合效率;(2)收入差距要适度,防止与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原则相对立。适度的、合理的差距,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差距过大,则会走向反面,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提高效率。因此,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还必须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手段来调节收入差距,使之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以内。3、财政支出效率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问题,都希望能够为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确定某种合理的界限。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确实相当重要的问题,不仅各国的理论观点纷呈,各国的财政部门也拿不出确定的见解来。下面我们试图在可能的范围内对确定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问题作一些原则性分析,首先谈谈财政支出效率问题。 3.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效率标准财政支出效率与财政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谈到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更为可行的效率标准。这样的效率标准就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财政支出应当符合上述效率标准,财政支出所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计,应当大于聚财过程中对经济所形成的代价或成本,也就是要取得效益剩余或净效益。 3.2、财政配置与民间部门配置优化设计如前所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私人物品满足个人需要,是通过价格机制经由民间部门的资源配置而实现的,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只能通过特定的预算安排或政治程序经由财政的资源配置来实现。这样,资源配置的组合就在民间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进行。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便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会减少对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4、财政支出的公平 4.1、功能收入分配与规模收入分配的含义及其关系财政支出的公平准则与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联系在一起。谈到收入分配,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是要素分配亦称为功能收入分配;二是规模收入分配。功能收入分配要求以要素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其报酬或价格水平。规模收入分配也称为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回答的问题是某个或各个阶层的人口或家庭得到的收入份额是多少。很显然,财政的收入再分配问题主要指后者。但是,收入的功能分配决定着收入的规模分配,是市场经济分配的一般特征。而以要素分配为主导的分配,注重分配的效率方面,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其结果可能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在强调经济效率的同时都不可以忽略社会公平的要求。4.2、社会公平的实现机制社会公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密切相关,它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活动,调整社会成员和集团之间原有对GDP的占有份额,使社会成员和集团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别保持在社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而不至于引起收入分配的剧烈利益冲突与对抗。财政的转移支付量应有多大才算合理,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曾指出,就一般而论,经济发达国家的转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往往同购买性支出大体相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较多地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较大,转移支出的比重相对较小。至于转移支出的量的决定,一方面取决于收入分配差别的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5、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在财政决策中无论是出于公平考虑或是出于效率考虑,一旦纳入宏观经济的分析视野,都可以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因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GDP合理分配的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