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论文红叶经霜色更浓 绿枝染絮春添俏 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表演手段的运用【内容摘要】:阅读课堂表演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自主深入解读文本及进行有效生成的课堂学习活动,表演的内容来自于教材中的文本,表演追求的指向示文本言语的感悟及表现。阅读课堂的表演因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及形式的生动性,已成为阅读教学课堂学习活动的亮点。本文从课堂表演的特点、课堂表演的形式、课堂表演的作用及课堂表演的实效阐述了课堂表演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阅读教学 课堂表扬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能促进儿童对读物(课文)的独特感受,是激活课堂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但近几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角色表演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角色表演对于学生感悟文本语言、把握文本内涵、内化运用文本语言、体验作者倾注于文本的情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也有人认为角色表演是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会冲淡语文课的味道,有喧宾夺主之嫌。 对此,笔者认为,角色表演好似一把手术刀,到医生手中便能医治病人,救死扶伤,而到了罪犯手中则能滥杀无辜,置人于死地,关键是看如何使用。若运用得恰当,角色表演于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独特功效。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演,在演中悟,在悟中获,加深对词语、课文的理解。 一、抓住课堂表演特点,在表演中感悟 (一)、自我感受性:我们平时看到的表演活动是让观众欣赏、感受。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课堂表演是一种学生的学习行为。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表演,应主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受,我们在设计课堂表演时,应多为学生的学习考虑一些。 (二)、动态生成性:课堂表演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以及审美情操。利用课堂表演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 二、丰富课堂表演形式,在体悟中创新。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演为“读”服务,我力求丰富课堂表演的形式,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表演中,领悟其神,体悟其情,培养创新能力: (一)积累词语,增加情趣。这种形式的表演没有情节,也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的动作作诠释。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时,其中有一段:“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地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生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学生在表演中抓住一“移入”、“挥锹”、“扶正”等动词,学生做了这些词语的动作,不仅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加了阅读课文的情趣。 (二)营造氛围,合作同行。这样的表演,能让学生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合作表演更能使学生准确体悟人物特点,展示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进自我表现力的提高。每次完成创编之后,学生们按小组合作表演的兴致都很高,而且表演效果也很不错。 (三)百花丛中,群起飞舞。为了扩大表演的参与面,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如教笋牙儿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齐表演笋牙儿是怎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演出许多笋牙儿陆陆续续从地面冒出来的景象。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热烈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 (四)进入情境,遨游其中。有些课堂表演,不是直接表演课文情节,而是改变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再作间接的表演,如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教师模拟旅游活动,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辞,指着投影屏幕上依次出现的景色,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还可以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如果“导游”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能回答的同学作答。这样的课堂表演,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在内化课文语言的同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表演的形式生动活泼而且观形象,不仅使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赋予了感情色彩,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综合能力。教学中要以演促读,以演促思,以演促得,把握有利时机,诱发学生潜能。 三、发挥课堂表演的作用,在创新中提高 (一)、 在疑惑处演豁然开朗对一些词语的意思,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体态语言,化抽象枯燥的讲解为形象生动的演示,既体会到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又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比如她是我的朋友中“啜泣”这个词语,有些学生不够理解,就让学生表演,有的大声的哭,小声的哭。这时,台下的“小观众”作出了评价:“课文中阮恒虽然很害怕,但他为了朋友却小声地哭。”这样,学生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而且记得牢固。(二)、在对话处演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能够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通过角色置换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找骆驼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然后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因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孩子们扮演的商人胸有成竹,扮演的老人焦急万分,商人分析得头头是道,老人听得心服口服,通过小组表演使学生准确体悟了人物特点,展示了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促进理解力的提高。 (三)、在补白处演自由徜徉内容留有空白,是许多课文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在想象的基础上演一演,有时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教完小白兔和小灰兔我让学生演一演小灰兔以后还会向老山羊要白菜吗?小朋友争着举手要上来演,我就叫了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着:小灰兔听了小白兔说的话,想:我还是要菜籽吧,因为这样才有吃不完的菜。于是,小灰兔就向老山羊要了一包菜籽。小灰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籽,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小灰兔经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就长大了。 白菜丰收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起去老山羊家里送白菜。老山羊笑呵呵的说:“你们都是勤劳的小兔子!”演完后学生激情高涨。让学生在表演后发现文章的空白,进行填补后再表演,使学生在学中善思、思后善演。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四)、在悟理处演发人深省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大一部分课文都属于童话、寓言类,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而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文中的道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有时生动的表演,便能使该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刃而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揠苗助长寓意的。在学生熟读课文后,让学生们先在小组里练习,然后推选一组当众表演。演完后,我扮演成记者,采访一下他们:“农夫,你看到禾苗长了一大截,心里怎么样啊?”扮演农夫的学生回答:“高兴啊,再累我也高兴,总算看见我的禾苗比别人的又长高了一大截。”“禾苗们会怎样责怪种田人?”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五)、在难解处演增强记忆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中,编排了很多的读读背背,其中不乏成语,情节性比较强,组织学生将成语的情节演一演,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如在教学第六册中的一个成语时,两个学生上来表演,两个人碰面就鞠躬,一说完话又鞠躬,看表演的学生大喊“彬彬有礼、彬彬有礼”。这样就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中理解了成语的意思,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升华中绽放(一)、选预设目的,精选内容成功的表演将促进教学;反之亦然。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表演也必须慎重,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宜被表演。所以必须要先确定需要表演的课文,在确定学生的需要在哪里,教师的服务就在哪里。表演可以选择在学生疑窦未开时,用一个简单的表情体态动作让学生豁然开朗;可以是在人物对话时,在分角色朗读上加点动作、表情,使朗读更生动鲜活;可以是在理解一些动词时,让学生演一演,真切地去体会一番当时的情景,并学习作者用词的精妙。但是语文课本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于表演的。每次组织表演时,教师都应精心挑选好表演内容,表演若运用于课之始则应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于课之中则应能加深理解,促进体悟;运用于课之尾则应能强化巩固,学会应用,而不能盲目地想用就用。如果表演失之偏颇,那就是选择的定位不够。 (二)、评适时点拨,评价反馈学生的年龄阅历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点拨。还要及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评价既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相互交流,更是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无论是表演中的评价,还是表演后的评价,不管是表演者互相的评价,还是其他学生感悟式或教师引导性的评价,既有利于激发表演者的积极性,促进下一次表演的更优化,也促使人人都参与到表演中,通过表演这种形式达到引导全体学生琢磨课文,推敲文本语言,体会课文情感的目的,使表演更具实效性和全面性。曹禺先生曾说,课堂表演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产生兴趣,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