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克和千克的认识学时3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王源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学过程(可续页)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明确目标谈话导入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生2:一根火腿肠是40克。生3:一袋茶叶是400克。生4:一袋面粉重25千克。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初步建立质量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1千克。(1)掂一掂。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2)找一找。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排疑解惑汇报交流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包装纸上有提示。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生: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交流对1千克的感知情况时,教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认识感知1克。(1)感受1克有多重。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生2:校徽大约重1克。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师: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2)找一找。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师: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师: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生: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可以借住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说明学生真正有了一定的质量观念,形成了初步的能力。】评价小结回归教材认识盘秤。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拓展延伸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2、说出它们的质量。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3、连一连。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4、课后调查。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 g kg轻:克 重:千克1 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每小袋大米100克 10袋1000克=1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课后反思课题名称解决问题学时3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王源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过程(可续页)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明确目标师: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生2:一块香皂重125克。生3:一袋鸡精重100克。生4: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苹果)师:想知道一些什么?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2、分组活动称苹果。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3、对比探究。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生: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排疑解惑汇报交流师: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生1: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生2: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205=4(千克)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204=5(千克)师: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评价小结回归教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师: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生: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205=4(千克)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204=5(千克)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1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4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2、在里填上“”“”或“=”。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第7题。出示: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2、练习二十第8题。出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生:独立找,并记下来。预设:左边:3000克+3千克 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 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 右边:3千克+800克 (2)师:右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募基金的代销协议书
- 海外研修服务合同范本
- 破产企业债转股协议书
- 石斛基地转租合同范本
- 电梯框架安装合同范本
- 海外并购中介合同范本
- 独家供货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河北省辛集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试油安全生产许可讲解
- 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9929
- 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
- 风力堆积地貌课件
- 2025年炼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天津市便民专线服务中心员工招聘真题
-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叠山理水(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 制造业成本控制工作总结
- 风电大件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2025版)
- (期中培优卷)第1~4单元 期中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控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