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2.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2.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2.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2.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2.6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精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 约170万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前 part1 中国古代史 2 三国 两晋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第二单元 第6讲 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和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 魏晋南北朝 3 经济特点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迅速发展 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和 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江南经济 寺院经济 4 农业 江南农业开发 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5 表现 江南农业开发 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进而波及岭南和 各地发展不平衡 地区最发达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原因 北民南迁 民族融合 统治者的政策 南方相对稳定 闽江流域 三吴 6 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研制了新农具 推广了新技术兴修了水利开发了边疆地区 7 手工业 冶炼业 制瓷业 丝织业 造纸业 魏 蜀 吴各有特色 北魏相州军刀 技术 灌钢法 南方盛产 北方创制出 纸逐渐取代简牍 北方造纸中心有洛阳 长安 南方有建业 扬州 商业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南方比北方相对活跃 百炼钢 青瓷 白瓷 8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科技 数学 地理 农学 9 数学 魏晋刘徽 运用极限理论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 南朝祖冲之 计算出圆周率在3 1415926 3 1415927之间 著 缀术 10 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 地区的农牧经验 食品加工与贮藏 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黄河中下游 11 地理 西晋裴秀绘制 禹贡地域图 提出 的原则 北魏 的 水经注 以 水经 为纲 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 是历史 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绘制地图 郦道元 12 道教 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道教 反佛 佛教 13 道教 东晋葛洪结合 思想改造道教 宣扬采药炼丹 长生不老 道教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 萧梁时经典增多 陶弘景吸取 和封建等级观念 丰富道教教义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儒家 教义 佛教 14 佛教 原因 危害 灵魂不灭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 也适合统治者需要 15 危害 统治者利用佛教教义 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 安于现状 统治者广修寺塔 施舍钱财 浪费了社会财富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 广占田宅 侵夺百姓 争夺劳力和税收 农民负担加重 16 反佛 齐梁范缜 北魏太武帝和 从加强统治出发 先后灭佛 神灭论 北周武帝 17 特点 表现 文学 承上启下 完成了古诗从四言 五言 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18 表现 建安文学 陶渊明的田园诗 民歌 19 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 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的内容充实 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 代表作 曹操 蒿里行 陶渊明的田园诗 向往农村生活 内容清新自然 风格朴实恬淡 归园田居 桃花源诗 20 民歌 南方 多描写爱情 如 采桑度 等 北方 有恋歌 牧歌 战歌 如 敕勒歌 木兰辞 等 缠绵婉转 慷慨激昂 21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音乐和舞蹈 蔡邕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为代表 三国时曹不兴是我国 的始祖 东晋顾恺以人物画著称 山西大同 河南 龙门石窟 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佛像画 云冈石窟 洛阳 22 1 作为重要的产粮区 洞庭湖 鄱阳湖流域是新出现的 而成都平原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是 天府之国 了 2 此时江南经济的开发只是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而不是南方已经超过北方 是为以后的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而不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3 3 佛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后 而不是西汉末年佛教刚开始传入之时 道教成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是在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之后 而不是在其刚开始形成之时 24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发展的特点 原因及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 北方农业的特点及原因 1 中原农耕规模缩小 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 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2 虽屡遭破坏 但总体是在恢复和发展 破坏原因 战乱 恢复和发展原因 北方统一后的政权重视 政策 如改革 水利 农具 技术等 25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 中国古代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相对安定 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 历代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 这是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 各族人民融合 共同开发南方 26 4 南方大多数统治者比较重视经济 重视农业 重视水利 5 都城南迁 政治中心南移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6 南方的自然环境 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 27 2011 全国新课程卷 下图是依据 隋书 食货志 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 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 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8 29 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 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 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 c项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 有利于经济发展 故d项为正确选项 解析 30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乃至有 江南之为国盛矣 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31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事物的能力 东晋南朝时 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是a b c三项 d项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 解析 答案为d 32 二 关于佛教传播和反佛教斗争1 佛教盛行 佛教盛行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 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为佛教流行提供了社会土壤 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33 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 佛教所宣传的 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 的思想 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 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统治阶级的提倡 34 2 表现 信奉佛教的人多 上至皇帝 王公 贵族和大臣 下至普通百姓 都信奉佛教 佛寺遍布各地 僧尼众多 佛教寺院多 在政治 经济上有很大势力 35 3 影响 加重广大人民思想的愚昧 消磨了人民的斗志 使人民安于现状 没有解脱人民的痛苦 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修建佛教寺院 耗费大量财物 佛寺广占田地 侵夺百姓 寺院经济膨胀 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 36 出现了反佛教思想 如范缜的 神灭论 和反佛教斗争 如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灭佛 同佛教相关的绘画 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使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和中外文化交融的特征 37 2 反佛斗争 1 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 以范缜最为突出 范缜的 神灭论 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 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2 当时 北方佛寺遍布 直接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来源 所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灭佛 38 范缜指出 神之于质 犹利之于刃 形之于用 犹刃之于利 利之名非刃也 刃之名非利也 然而舍利无刃 舍刃无利 未闻刃没而利存 岂容形亡而神在 这实质上说明了 a 存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 鬼神与人的关系b 精神与肉体的辩证关系d 刀刃与锋利的关系 3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唯物主义观点的能力 范缜将精神和肉体比为刀刃和锋利的关系 这实际上论述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的问题 解析 答案为a 40 三 分析东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和北方在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方面的异同在文化上的反映 1 异 北方战乱频繁 南方相对稳定 因此 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民歌 木兰辞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经济恢复发展 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 齐民要术 和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及思想感情的民歌 如 敕勒歌 等 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大数学家祖冲之 书圣王羲之 著名画家顾恺之此时出现在南方 反映了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 政治黑暗 陶渊明的 桃花源诗 和诗序 桃花源记 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41 2 同 南北方都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局面 佛教广泛流行 在政治 经济上势力很大 统治者为宣扬佛教 北方开凿石窟 南方修建寺院 宗教画流行 为反对佛教欺骗 范缜写 神灭论 南北民族融合都加强了 42 43 南朝秀美灵动 北朝刚健雄浑 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 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 a 初唐书法b 秦王破阵曲c 飞天壁画d 唐三彩 44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 b项反映了北方刚健雄浑的艺术风格 c项飞天壁画也是北方艺术的代表之一 而d项唐三彩与初唐书法相比 后者更能体现南方秀美灵动的特色 解析 答案为a 45 下列各项能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有 齐民要术 北方民歌 云冈石窟 顾恺之的画 a b c d 46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 运用知识的能力 齐民要术 是介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情况 北方民歌中有牧歌 战歌等 符合题意 云冈石窟虽在北方 但反映的却是佛教艺术 排除 顾恺之是东晋人 生活在南方 其画也就难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解析 答案为b 47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及反佛斗争史料解读 材料一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穷极宏丽 僧尼十万人 资产丰沃 所在郡县 不可胜言 道人又有白徒 非正式僧人 尼则皆畜养女 皆不贯入籍 天下户口 几亡其半 而僧尼多非法 养女多服罗纨 皆使还俗附农 罢白徒养女 听畜奴婢 48 婢唯著青布衣 僧尼蔬食 种蔬菜和粮食 如此 则法兴俗盛 国富人殷 不然 恐方来处处成寺 家家剃落 尺土一个 非复国有 南史 郭祖深传 材料二南朝萧梁之世 共有佛寺2846所 僧尼10余万人 北魏之世 共有佛寺3万多所 僧尼200万人 49 材料三佛教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的蜀犬吠日有文化不断发生碰撞 与一些王朝统治者产生尖锐对立 南北朝时期 南方以范缜为代表 以神灭理论在思想界进行了尖锐的反佛斗争 范缜还力主废除佛教 但未得到统治者认可 北方则表现两次大规模的灭佛斗争 北魏太武帝下令全国沙门 即佛门 一概坑杀 所有佛像都要烧掉 但不久佛教又告炽盛 北周周武帝下敕禁断佛道二教 陶卫东 中国对外关系史专题讲义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