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要概念理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君主专制 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 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2 中央集权 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 1 君主 独自掌握政权 如专制政体 专制帝王 君主专制 2 凭自己的意志独断独行 操纵一切 君主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某些现代国家的元首 有的称国王 有的称皇帝 两对主要矛盾 一日 宋太祖 召赵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 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计长久 其道何如 普曰 陛下言及此 天地人神之福也 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 今欲治之 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粮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 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推恩令 1 军事2 行政3 财政 行省制度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西汉前期 丞相位尊权重 礼遇殊隆 丞相进见 皇帝要起座 丞相生病 皇帝要亲临问候 皇帝的诏命 丞相认为不妥的 可以据理力争 也可以拒绝执行 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 丞相王陵就当面抵制 力言 不可 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 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 说 高皇帝曰 非刘姓不得王 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 天下共击之 今信虽皇后兄 无功 侯之 非约也 汉景帝无言以对 只好作罢 君主专制的演进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 加强内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部 礼部 户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唐朝三省运作机制 皇帝 同意后交予审议 中书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审议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提交上奏 封驳 审议通过 封驳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 皇帝 中书门下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参知政事 副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 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 分割宰相财权 北宋初分割相权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清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清朝 品行 门第 才学 官吏制度变化简表 本课要点回顾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 用官制度的变化 复习参考题 1 本课要旨是什么 2 汉朝 北宋 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 各自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汉 唐 宋三朝为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从汉朝至隋唐选官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课堂练习1 汉朝时 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是郡县和 并存 封国2 谁 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 颁布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 推恩令3 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 局面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藩镇割据 4 元朝在地方实行 制度 除 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 地方设 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 河北 山西 山东 行中书省 5 元朝在边远民族地区设 进行管理 宣慰司6 时期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魏晋南北朝 课堂练习 7 时期 在尚书省下设六部 确立并完善了 的管理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8 北宋初期 设立 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为制约宰相 后来又增设 和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权和财权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课堂练习 9 元朝设 替代前代的三省 是最高行政机关 该省长官行使 职权 中书省 宰相10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 制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察举 孝廉 课堂练习 学思之窗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 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解题关键 要从相权与皇权关系的角度去说明问题 思路引领 先要解读历史材料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再针对所问作答 答案提示 说明两个问题 北宋从宋真宗开始 相权逐步强化 对皇权有所限制 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 不仅想维护相权 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 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 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 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从汉至元 皇权不断加强 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解题关键 这是一道大跨度 高概括的论述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首要的是精心审题 二是题目的时间范围是 从汉至元 二是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 即运用 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 说明 皇权不断加强 这一历史结论 思路引领 一要依时间顺序 分汉 隋唐 宋 元时段 组织答案 二要运用相关史实说明结论的正确 作到史论结合 答案提示 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 侍中等 参与国政 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 从而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 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 集体行使相权 这样 就削弱了相权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 副宰相 枢密使 掌军权 三司使 掌财权 分割宰相 中书门下长官 权力 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 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 例由太子兼任 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 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 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综上所述 从汉至元 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 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 想一想 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它有何利弊 解题关键 解读材料 逐问作答 思路引领 分三步 首先解读历史材料 再由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措施 概括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后 要运用所学知识 进行独立思考 对 这种措施 加以评价 答案提示 特点 中央集权 即地方服从中央 中央控制地方 利 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 弊 过度限制地方权力 层层严加控制 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此问答案学生只要能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 就应鼓励 郡国制汉代地方政权组织 汉初 郡和王国同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 郡直隶中央 王国由分封的诸王统治 实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 汉初建立了许多诸侯王国 本来的目的是拱卫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 但后来的发展却适得其反 诸侯王依恃其政治 经济 军事势力与中央对抗 并进而觊觎皇帝的位置 以致造成对中央的严重威胁 吴楚七国之乱以后 汉中央为了削弱诸侯王国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使诸侯王不复治国 而由中央置国相以治民 职如太守 后又令诸侯王仅衣食封国的租税 王国实际上和郡无异 隋以后 废国存郡 虽封王带有郡县名号 但不回到自己的封地 在京师居住 享受一定政治经济待遇 明代曾分封诸王于各地 靖难之役后 也将权力收回 节度使官名 始见于唐睿宗时 以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 唐玄宗时在沿边地区设九节度使 赐给双旌双节 总揽一区的军 政 财 法事 安史之乱后 内地亦设立 辖境大小不等 因其权大 后多成为藩镇 并将此传于子孙或部下 至五代时废置不常 宋初皇帝收回兵权 节度使则成为勋阶 辽 金亦设 其权小于唐代 元代废 行省制度行省之制渊源于魏晋之行台 杜佑说 行台省魏晋有之 大唐初 亦置行台 贞观以后废 通典 卷22 行台省 金于中央置尚书省 在全国襟带之地又置行台尚书省 除不置尚书令外 一切官属与中央同 但行台官品均低于中台一等 金史 卷55 百官志一 元置中书省为中央行政中枢 于地方亦曰行中书省 此前的 行台 名义上为中央派出机关 至元代行省制度才完全确立为地方行政制度 当时全国除中央中书省直辖的河北 山东 山西 河南北部 内蒙中部东部地区称为 腹里 以及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外 共分置十一个行省 其中在边疆地区还专设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四个行省 元的疆域十分辽阔 岭北行省的治所在和林 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 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外 北边一直到北冰洋 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 省区范围向东北延伸到库页岛和北冰洋 江浙行省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 管辖澎湖 琉球 即台湾 西藏虽未设立行省 但属中央宣政院直接管辖 并在西部乌斯藏 纳里 速古鲁孙设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 在东部设吐蕃等路宣慰司 其下设若干万户府 还设置驿站 军站 派驻军队 征收赋税 等等 元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喇嘛教 国师八思巴就是吐蕃萨斯迦人 今西藏萨迦 因此元朝一代对西藏的统治与治理是很重视的 中朝与外朝 西汉自汉武帝时起 为加强皇权 便宠信近臣 令其充当中书令 侍中 给事中等高级侍从官职 出入禁中 与闻国政 这样 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 以便皇帝控制 因而出现了 内朝 与 外朝 之分 由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 内朝 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 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 外朝 却逐渐退居到仅只执行政务的地位 内朝 也就是 中朝 汉书 刘辅传 注引孟康说 中朝 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 侍中 常侍 散骑 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关于 内朝 和 外朝 的划分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 孟康此注 最为分明 钱大昕还认为内朝 外朝之分 汉初是没有的 至昭宣之世 大将军权兼中外 又置前后左右将军 在内朝预闻政事 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 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钱氏说 史家未明言 汉武临终前 召大将军霍光 车骑将军金日 左将军上官桀 御史大夫桑弘羊四人 受遗诏辅少主 而宰相田千秋竟不得受遗诏 这件事无疑关系重大 它不仅表明已把宰相放在政治核心之外 同时也表明内外朝之分已经形成 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 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宰相是封建国家行政管理的最高长官 为天下政本所在 汉武帝要加强皇权专制 自然会与宰相制度发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汉武帝便引严助 主父偃辈入值 参与谋议 自霍光辅政 至于东汉 遂成为外戚与宦官专政的局面 外戚当政者则加 将军 名号 宦官专权者又多加 中常侍 不论外戚还是宦官 都是作为内朝官而专朝政的 汉武帝鉴于汉兴以来丞相御史二府的职权过重 因而把处于身边的内朝私人秘书 尚书 官的地位提高 又相继设有侍曹 二千石曹 户曹 客曹 诸曹尚书多引用宦官或外戚担任 内朝近臣自大将军 太傅 侍中以下 常领录尚书事以参决朝政 而外朝的长官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的职权逐渐为内朝尚书台所侵夺 所以 汉武帝以后以至成宣年间 是尚书势盛 内朝权重 与外朝的相府形成权力转移交替时期 尚书本属于少府 从秦至汉武以前 不过是掌管往来章奏的小吏 但自御史变成监察官之后 皇帝的诏令等事 也成了尚书的专责 武帝时期尚书发展成宫中的重要机构 置尚书四人 分四曹以主众务 常侍曹主丞相御史事 二千石曹主刺史二千石事 户曹主吏民上书事 客曹则主外国四夷事 成帝时又置三公曹以主刑狱事 汉武帝一面提高近臣和内朝官的地位 使他们 朝觐奏事 因言国家便宜 有时还让内臣严助等与大臣辩论 使 大臣数诎 显然尚书已由公文的传达机关进而为公文的处理机关 而且处理的结果 并不经过丞相 也无需和外朝的相府商讨 而是直接送呈皇帝 另一方面又压低丞相的地位 汉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 下狱死者占其半 生者如田蚡 石庆 公孙弘辈 只能装聋作哑 唯命是从而已 以至于讨论出兵边疆的大事 汉武帝竟说太尉 田蚡不足与计 汉武帝如此重用内朝官 用近臣 内朝来压制宰臣和外朝 所以当他拜公孙贺为相时 贺竟伏地大哭 不受印绶 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少有的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职掌朝政的实权 由外朝的宰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呢 主要因为 一 内朝官地位很低 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二 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 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 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三 内朝官多由外戚 宦官充任 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 皇帝可以随意更换 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 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4 图画说明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幅图出自敦煌莫高窟第156窟 为晚唐时期的作品 全图高107厘米 宽857厘米 亦称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位于第156窟的南壁及与其相联的东壁门南壁面之下部 绘于晚唐咸通六年至八年 865 867 此窟是张淮深为纪念其叔张议潮所修的功德窟 唐大中二年 848 张议潮在沙州 即敦煌 起兵逐吐蕃 随即挥军东进西征 尽复甘 凉 肃及伊西等地 并奉河西十一州图籍归唐 结束了吐蕃在河西的百年统治 解除了唐王朝西顾之忧 确保了中原西去通路 大中五年唐宣宗敕封张议潮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 此图即为敕封张议潮为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写照 画面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部分 1 仪仗先导部分 以各分列左右的四对鼓角乘骑为先导 随后是两面大旗及持矟的四对武骑仪仗 继之有墨书榜题为 左马步都押衙 的五对文骑 文骑之间八名军营舞伎分为两列 四人着汉装 戴幞头 四人着吐蕃装 束双髻 后有由十四人组成的乐队 舞伎在笙 箫 笛 筚篥 箜篌 琵琶的吹弹声中踏着大鼓 细腰鼓 拍板的鼓点节奏 扬袖起舞 徐徐前行 舞伎前有二人骑马持牌横于道 指挥舞乐的行止缓急 2 主体部分 其中心为节度使张议潮 也是全画的中心 张氏戴幞头 着大红袍 腰束革带 扬鞭骑白马正过雕栏石桥 其侧有 河西十一州节度使张议潮 除吐蕃收复河西一行图 榜题 其形式与唐太宗骑马过金桥的 金桥图 相仿 张议潮马前有榜题为 散押衙 者三人 正执辔引马过桥 桥前方接伎乐之后有六骑持旌分列左右 其后有执牙旗 榜题曰 门旌 小幡二人 旗后有二乘骑举皇帝敕授藩镇一方的权力象征的 节麾 榜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树知道网课《民法总则(四川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 2025年国际市场营销学试题及答案
-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赏练-张承志散文(含解析)
-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份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新兴茶产业环境保护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
- 加大资金投入与融资渠道创新
-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 小学生美术兴趣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研究
- 绿色建筑室内光环境设计与能源消耗减少
- 2024年重庆巫溪县遴选机关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5年民航维修考试题库及答案
-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组织实施方案
- 建行考试题目及答案
- 医院拆除工程方案范本(3篇)
- Unit 1 第4课时 Section B 1a-2b 导学案-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6届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英语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学计划
- 肺结节CT判读课件
- 学会自我保护课件教学
- 2025年山东省版劳动合同书(全日制用工)
- 感染性关节炎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