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必做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3邯郸)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答案b解析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b项正确。2(2013长沙模拟)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纵横家c法家 d农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3(2013广东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题干中外在手段明理体现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不识字也做人,确立仁义根本,体现的是陆王心学内心反省,致良知。孔子主张仁、礼,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故a、b、c各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4(2013汕头二模)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种植反季节蔬菜会导致灾异。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5(2013汕头二模)明代龚信认为“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心存仁义、不谋其利;“庸医”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明医”“庸医”的标准是()a医术 b收费c仁爱 d口碑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医”要心存仁义,这体现了龚信认为明医要注重仁爱。6(2013南京三模)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答案b解析朱熹所解释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了人正常需求和非分私欲的区别,具有合理性和辩证性,而李贽一味批判,忽视了这一特点。7(2013重庆3)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迁移能力。司南出现在战国时期;纸最早出现是在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火药在唐末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解本类题目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8(2013四川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a项是行书,兼具草书的写意和楷书的工整;b项是楷书,讲究规范法度;c项是篆书;d项是草书。故正确答案选d。9(2013新课标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并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10(2013汕头)“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问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唐宋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的理解。a项是在明朝中期; c项是在明清之际;d项是在明朝。故正确选项是b。11(2013海南7)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的能力。选项中各著作成书时间分别是明朝、南北朝时期、汉代、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12(2013新课标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因此a、c、d三项表述错误。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2013江苏2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做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第(2)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第(3)问据材料三的信息看出统治者与民众都尊崇儒家道德。做法据材料不难归结为提倡与遵守。第(4)问作用主要从家族关系、社会秩序、道德传承方面分析。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答案(1)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制造与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不断完善的历法;中央政府支持、组织,设置专门机构。(2)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进行历史概括和说明的能力。从材料看主要反映了信息:一是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二是在统治者的关注下中国的天文历法成就突出并不断更新发展,三是天象观测的发展,四是天文历法被统治者重视和利用。从所学知识可以得到天文历法的发展得益于古代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天文历法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