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答案王福昌,潘晓明.pdf_第1页
通信原理实验答案王福昌,潘晓明.pdf_第2页
通信原理实验答案王福昌,潘晓明.pdf_第3页
通信原理实验答案王福昌,潘晓明.pdf_第4页
通信原理实验答案王福昌,潘晓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1 实验一 1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 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 与信源代码中的 1 码相对应的 AMI 码及 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 答 1 不归零码特点 脉冲宽度 等于码元宽度 Ts 归零码特点 Ts 2 与信源代码中的 1 码对应的 AMI 码及 HDB3码不一定相同 因信源代码中的 1 码对应的 AMI 码 1 1 相间出现 而 HDB3 码中的 1 1 不但与信源代 码中的 1 码有关 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 0 码有关 举例 信源代码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AMI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HDB3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2 设代码为全 1 全 0 及 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 给出 AMI 及 HDB3码的 代码和波形 答 信息代码 1 1 1 1 1 1 1 AMI 1 1 1 1 1 1 1 HDB3 1 1 1 1 1 1 1 信息代码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MI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HDB3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信息代码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AMI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HDB3 0 1 1 1 0 0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3 总结从 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 位同步信号 HDB3 整流窄带带通滤波器整形移相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 fS f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 成分 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 于 0 5 的单极性归零码 其连 0 个数不超过 3 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 fS成分 故可 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 再经过整形 移相后即可得到 合乎要求的位同步信号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2 4 试根据占空比为 0 5 的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公式说明为什么信息代码中 的连 0 码越长 越难于从 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 而 HDB3码则不存在此问题 答 0 5 TS时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 mff mf PG f2 f o PG f f G p1 pf2 f P s 1m 2 s 2 s 2 2 s 2 ss 式中 S S T 1 f 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 P 为 1 码概率 G f 为 0 5 TS的脉冲信号的富氏变换 fs2 f sa f2 1 f G S SSS S f 1 2 2 sin f2 1 2 sa f2 1 f G ff p2 f P S 2 2 SS 将 HDB3码整流得到的占空比为 0 5 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0 个数最多为 3 而 将 AMI 码整流后得到的占空比为 0 5 的单极性归零码中连 0 个数与信息代码中连 0 个数相同 所以信息代码中连 0 码越长 AMI 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码中 1 码出现 概率越小 fS离散谱强度越小 越难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而 HDB3码对应的单极性归零 码中 1 码出现的概率大 fS离散谱强度大 于提取位同步信号 5 根据公式 npn CR CKI 2 2 1736 17o 41 8 2 n L B 计算环路 自然谐振频率 n 阻尼系数 和等效噪声带宽 BL 式中 IP 0 05A Ko 8 10 3 rad s v R36 10 C17 100 F 再用 Q fo BL计算锁相环等效带通滤波器的品质因数 式 中 fo 170 5KHZ 答 R36 10 C17 100 F 100 10 6F 代入公式得 230B 105 170Q Hz9 739B7 0s rad104 1 L 3 L 3 n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3 实验二 1 设绝对码为全 1 全 0 或 1001 1010 求相对码 答 绝对码 11111 00000 10011010 相对码 10101 00000 11101100 或 01010 11111 00010011 2 设相对码为全 1 全 0 或 1001 1010 求绝对码 答 相对码 11111 00000 10011010 绝对码 00000 00000 01010111 或 10000 10000 11010111 3 设信息代码为 1001 1010 载频分别为码元速率的 1 倍和 1 5 倍 画出 2DPSK 及 2PSK 信号波形 4 总结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 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并设计一个由相 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电路 答 绝对码至相对码的变换规律 1 变 0 不变 即绝对码的 1 码时相对码发生变化 绝对码的 0 码时相 对码不发生变化 此为信号差分码 相对码至绝对码的变换规律 相对码的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相同时对应的当前绝对码为 0 码 相异时对应的 当前绝对码为 1 码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4 5 总结 2D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以及 2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 信息代码之间的关系 答 2D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绝对码 信息代码 之间的关系是 1 变 0 不变 即 1 码对应的 2DPSK 信号的初相相对于前一码元内 2DPSK 信 号的末相变化 180 0 码对应的 2DPSK 信号的初相与前一码元内 2DPSK 信号的末相 相同 2PSK 信号的相位变化与相对码 信息代码 之间的关系是 异变同不变 即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相异时则当前码元内 2PSK 信号的初相相 对于前一码元内 2PSK 信号的末相变化 180 相同时则码元内 2PSK 信号的初相相对于 前一码元内 2PSK 信号的末相无变化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5 实验三 1 总结模拟锁相环锁定状态及失锁状态的特点 答 模拟环锁定状态的特点 输入信号频率与反馈信号频率相等 鉴相器输出电压为直 流 模拟环失锁状态的特点 鉴相器输出电压为不对称的差拍电压 2 设 K0 18 Hz V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环路同步带 fH及捕捉带 fP 答 代入指导书中的 3 式 计算 例 V1 12V 则 fH 18 6 108Hz V2 8V 则 fP 18 4 72Hz 3 由公式 116825 o CRR KKd n 及 n CR 2 1168 计算环路参数 n和 式中 Kd 6V rad Ko 2 18 rad s v R25 2 10 4 R 68 5 10 3 C 11 2 2 10 6 F fn n 2 应远小于码速率 应大于 0 5 答 rad111 102 2 105102 5 6182 634 n Hz 6 17 2 f n n 远小于码速率 170 5 波特 6 0111 2 102 2105 63 4 总结用平方环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2DPSK 平方 模拟环 2滤波 移相 或tCos c tCos c 平方运算输出信号中含有 2fC离散谱 模拟环输出信号频率等于 2fC 二分频 滤波 后得到相干载波 2 电路有两个初始状态 导致提取的相干载波有两种相反的相位状态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6 实验四 1 设绝对码为 1001101 相干载波频率等于码速率的 1 5 倍 根据实验观察得到的 规律 画出 CAR OOT 与 CAR 同相 反相时 2DPSK 相干解调 MU LPF BS BK AK 波形示 意图 总结 2DPSK 克服相位模糊现象的机理 答 当相干载波为 cos C t 时 MU LPF 及 BK 与载波为 cos C t 时的状态反相 但 AK 仍不变 第一位与 BK 的起始电平有关 2DPSK 系统之所能克服相位模糊现象 是因为在发端将绝对码变为了相对码 在收端又将相对码变为绝对码 载波相位模糊可 使解调出来的相对码有两种相反的状态 但它们对应的绝对码是相同的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7 实验五 1 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 NRZ 码连 1 或连 0 个数增加时 提取的位同步信号 相位抖动增大 试解释此现象 答 输入 NRZ 码连 1 或连 0 个数增加时 鉴相器输出脉冲的平均周期增大 数 字环路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平均周期增大 即需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对 DCO 的相位调 整一次 而 DCO 输出的位同步信号重复频率与环路输入的 NRZ 码的码速率之间有一定 的误差 当对 DCO 不进行相位调整时 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与码元中心之间的偏差将 不断增大 相位调节时间间隔越长这种偏差越大 即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 2 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 f 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 TS的 倍 求 同步保持时间 tC及允许输入的 NRZ 码的连 1 或 0 个数最大值 答 tC时间内由固有频差产生的相位误差为 4 f tC Ts 时间可等效为相位值为 2 故 f2 t2tf4 cc 即在 tC时间内不对 DCO 进行相位调节 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小于 C T 设允许输入的 NRZ 码的连 1 或连 0 最大个数为 M 鉴相 N 次后 DLF 才有一 个输出信号即对 DCO 进行一次相位调节 则 f tmNTs c 2 fNTs m 2 3 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 试解释此现象 答 固有频差越大 DCO 输出位同步信号与环路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增大得越快 而环路对 DCO 的相位调节时间间隔 平均值是不变的 当输入信号一定时 故当固有 频差增大时 位同步信号的同步抖动范围增大 4 若将 AMI 码或 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 能否提取出位同 步信号 为什么 对这两种码的信息代码中的连 1 个数有无限制 对 AMI 码的信息 代码中连 0 个数有无限制 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 个数有无限制 为什么 答 能 因为将 AMI 码或 HDB3码整流后得到的是一个单极性归零码 其上升沿收使 鉴相器输出高电平 从而使位同步正常工作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8 对这种码的信息代码连 1 个数无限制 因连 1 代码对应 AMI 码及 HDB3码 为宽度等于码元宽度一半的正脉冲或负脉冲 整流后全为占空比为 0 5 的正脉冲 脉冲 上升沿个数等于信息代码 1 码个数 对 AMI 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 个数有限制 因 AMI 码连 0 个数等于信息代码 连 0 个数 不产生脉冲 也就没有上升沿 对 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 0 个数无限制 因为不管信息代码连 0 个数有多 大 HDB3码中连 0 个数最多为 3 即鉴相器在四个码元内至少工作一次 6 试解释本实验使用的数字锁相环快速捕捉机理 并与超前滞后型数字环比较 答 本实验中可对 DCO 的分频比任意调节 一次调节就可使环路锁定 而在超前滞后 型数字环中每次调节只能使 DCO 的分频比增大 1 或减 1 需多次调节才能使环路锁定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9 实验六 2 本实验中同步器由同步态转为捕捉态时 24 信号相位为什么不变 答 因判决器无输出 与门 4 无输出 故 24 24 分频 电路无复位脉冲 其输出的 24 信号相位保持不变 3 同步保护电路是如何使假识别信号不形成假同步信号的 答 假识别信号与或门输出信号不同步 与门 1 输出中无假识别信号 因而 假识别信 号不能通过与门 4 所以单稳输出信号仅与中负同步码对应的识别信号有关 而与假识 别无关 这样假识别信号就不能形成假同步信号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10 实验七 1 本实验系统中 为什么位同步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抖动时并不发生误码 位同步信 号的这个抖动范围大概为多少 在图7 5所示的实际通信系统中是否也存在此现象 为 什么 答 本实验系统中信道是理想的 无噪声且无码间串扰 只要位同步抖动范围不超过码 元宽度就不会发生误码 当 BD 处于 NRZ 码中间时 图7 5所示实际通信系统中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在那里即使位同步信号无任何抖动 由于信道噪声不可能为零 必然有误码 而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越大误码率越大 2 帧同步信号在对复用数据进行分接时起何作用 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答 帧同步信号可以确保分接器对时分复用信号进行正确分接 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习题解答 11 实验八 1 画出 2DPSK 系统七个模块的信号连接图 标出信号流向 答 其中手工接线有五根 解调模块CM提供给 位同步模块 接位同步模块的S IN点 位同步模块 BS OUT 分别接 解调模块 BS IN 点 和 帧同步模块 BS IN 点 解调模块 AK OUT 分别接 帧同步模块 S IN 点 和 终端模块 S IN 点 2 位同步信号的上升沿为什么要处于 2DPSK 解调器或 2FSK 解调器的低通滤波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