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背景 1 文革结束后两年 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 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3 邓小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 内容 拨乱反正 决定拨乱反正 并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确立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抛弃 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倾错误方针 作出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定 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3 意义 1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从此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 4 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 经济体制改革 1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前提 改革内容 改革目标 改革的根本目的 改革的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试点 1978年首先在安徽 四川的一些地区进行试点 内容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作用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广 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配套改革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 改设乡 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 改设村民委员会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影响 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 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有力的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直接 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 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营管理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分配 过于平均 开始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改革 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改革 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 分配体制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内容 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作用 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性 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2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1 调动了积极性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处 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国内 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4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 提出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 社 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确立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理论完善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建立 到21世纪初 95 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共十六大得到进一步完善 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使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并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3 意义 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国家 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边学边练 1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 扶大厦之将倾 安邦柱国 万民额手寿巨擘 挽狂澜于既倒 兴工扶农 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应不早于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 d 2 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 不正确的一项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 c 3 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 正确的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 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 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b 有利于解放生产力c 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d 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d 5 1978年 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b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c 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d 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 a 6 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 生死状 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 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 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 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 商品化发展 a 7 在1956年 上海的天气很热 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用风扇 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要盖十一个图章 等最后的图章盖完 夏天已经过去了 以上材料说明a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b 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 创造性c 有利于节约资源d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8 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 b c d a 9 20世纪90年代初 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这不能反映 a 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c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d 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d 10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 贴春联 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 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 横批 已经过去 这幅对联反映了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死账 被清算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d 谢谢合作 客观上 文革 造成的政治 经济 思想 组织混乱局面一时难以解决 主观上 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犯 左 的错误 坚持 两个凡是 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 干扰着前进的方向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徘徊原因 表现 平反工作受阻 目的 粉碎 四人帮 后 人们要求对 文革 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要求纠正 文革 的错误 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 两个凡是 的方针 引起全国上下不满 反对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背景 内容 1 肯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否定 两个凡是 的错误观点 3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意义 1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要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 坚持 左 的错误 反对否定 文革 危害 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维护个人崇拜 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 在实践上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两个凡是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的伟大转折 1 从根本上结束了 左倾 错误长期干扰的历史 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全面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全会不仅结束了粉碎 四人帮 以后两年徘徊的局面 而且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 文革 及其以前的 左 倾错误并清除其影响 不仅纠正了华国锋的 左 倾错误 而且开始全面纠正1957年以来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 左 倾错误 从根本上结束了 左 倾错误长期干扰的历史 使党领导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全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这是一个全局性的历史转变 2 全会决定把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全会不但恢复和发展了 八大 制定的正确理论和政策 而且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 全会在大力纠正长期以来 左 倾错误的过程中 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5 全会还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 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1927 1949 1978 农村转移到城市 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城市转移到农村 各界群众集会拥护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 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 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明朝 文革前 说凤阳 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 小岗村的明天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安徽农民积极性提高 邓小平视察四川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经营方式的改变 大包干 带头人合影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 包产到户 契约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行政机构的改变 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产业结构的改变 乡镇企业的创办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 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流通渠道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产权制度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制 以工业反哺农业 以城市促进农村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在1956年 上海的天气很热 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 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 主要是风扇 鼓风机 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 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要盖十一个图章 等最后的图章盖完 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 一个是铜厂 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 但没有横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