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与象共舞word教案教材分析与象共舞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单独成段,围绕着泰国人与大象关系亲密,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第2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3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第4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作者用“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泰国人与大象关系十分密切,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兴趣。3、让学生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2、教学难点: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在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4分钟)(一)向学生提问:我们今天的课文跟一种动物有关,那就是大象,你们见过真正的大象吗?在哪里见的,它们长什么样子?(能用几句比喻句来说说吗?比如:腿像什么,耳朵像什么,鼻子像什么等等)你见到它们的时候,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呢? (二)那么,看到本文的标题,你觉得泰国的大象在干些什么?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3分钟) (一)检查词语(此项可在课文讲解中进行)1、生字词不会读错,能够理解其含义。2、重点说明易写错的字:“睹”、“驯”、“弛”(“驰”)、“摩”、“彬”(“杉”)、“尴尬”(二字的偏旁,并不是“九”字)。(二)交流、讨论:用简洁概括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主要写了大象,但除了大象还有人,其实主要是写了人与大象之间的亲密关系。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文分析(25分钟)(一)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紧密?(生各抒己见)并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读读相关的语句)(同时解释相关词语,对于较难理解的可通过联系上下文、造句等方式加深理解)(二)在上面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可由学生相继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黑板上写出,讨论后,生记)从此可以看出第二至五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都是为支撑第一自然段的观点。这是一种先概括后分述的写法。(由学生讨论后得出)哪段是概括,哪段是分述?(三)这种写法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篇课文有所不同?生答,同时再次阅读这两篇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两篇课文的写法,说说有什么异同。1、相同点:(1)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了威尼斯城市、小艇、人驾小艇的特点;与象共舞则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2)都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2、不同点: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特别是课文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方式。如,“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在泰国,大象用它们的行动证实了这种说法”,“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威尼斯的小艇第4自然段也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四、写作延伸(2分钟)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还有以上的比较,我们学习到了两种写法,在平时写景状物的习作训练中,可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五、回归课文,知识拓展(6分钟)(一)前面我们说通过文章标题与象共舞,我们觉得文章就是写与大象跳舞的事,但是实际上只有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才写了跳舞的情景,作者跑题了吗?(生思考后答)其实,与象共舞的意思并不是与大象一起跳舞,“共舞”的意思是在一起打交道,而且来往比较密切的意思。我们写文章也可以用“与共舞”,比如:经常与书本一起,可以写“与书共舞”,还有呢,你们能想到什么?可见,在文章的题目里作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他要写的主题,只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就能够得知。(二)说话: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我们知道大象既聪明又可爱,那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大象, 你想说些什么来称赞它们呢?或者,你想和它们一起做些什么?附送:2019人教版语文五下再见了,亲人word教案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硬件”,任何年级都不可忽略它。本课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能力目标:本课要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德育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语文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篇课文是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因为课文涉及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小学生对抗美援朝时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存在着较大的认知障碍,而本册教材要求,必须培养学生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怎样表达思想的能力,并且掌握其方法。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体会作者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教具视频、幻灯片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的意思。5、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图片。教学过程课前观看“抗美援朝战争”的视频,了解时代背景。一、触摸历史, 走近文本1、播放中朝友谊之歌。2、背景介绍。3、读课题。【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因此,在上课伊始,我播放歌曲中朝友谊之歌并激情解说。通过这样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的距离,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 阿妈妮、战役、封锁、硝烟、雪中送炭、情谊、捣米谣、噩耗、跺脚、刚强、同归于尽、大嫂、挎篮子、血泊、深情厚谊(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1)血泊:P 深情厚谊:y(2)“噩”和“嫂”的字形。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并思考: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4、学生交流、汇报。5、教师小结,激情引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又教给其阅读技巧,掌握了准确简洁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三、介绍作者,激发兴趣本文作者魏巍作为一句战地记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和作者魏巍同样的情感。【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上的局限,对于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注意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为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四、倾心研读 深入文本1、齐读第1自然段,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句子谈自己的感受。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很多事?学生读书思考,老师巡视,倾听汇报。3、品味细节。(1)交流。(2)重点出示:A、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抓住关键词“几夜”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慈母一般。B、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C、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理解:唯一;抓住“丢”与“背”体会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只抵达感知、了解的层面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感知又复归于词句,有效地将词句内涵的揣摩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进行切实的观察、联想、才能让情感变得细腻丰满,学生的表达也会充满个性化,学生的朗读才会入情入境。】五、情感升华,延续情感同学们,大娘的故事可真感人啊,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志愿军战士们要称她们为亲人吗?因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是啊,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成亲人,朝鲜人民同样把志愿军当成亲人。在这八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你们看,这就是惨不忍睹的现场。出示幻灯片。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就是这样用鲜血凝成的,所以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8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生死相依,如今就要分别,面对大娘不肯离去的送别的脚步,战士们恳求地对她说,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读这几句话。【设计意图: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已不知不觉打开了学生的心门,这普普通通的一行行字变成了丰富、难忘的一个个画面。正如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六、配乐朗诵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泣,这是全朝鲜民族在捧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这前行的队伍,不分行列,也许这不像队伍吧?可是这确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这是心连着心,肩并肩的友谊巨流!这支巨流,行进在晨曦初露的东方,行进在依依惜别的深情!-改编自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设计意图:配乐朗诵,再次体会中朝两国人民胜似亲人,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以读代讲,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升华中心。】七、板书设计:14、再见了,亲人朝鲜人民 志愿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始终扣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根主线,通过引导学生一次次地与文本真诚对话,引导学生研读一件件感人的事例,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中朝人民为什么会有如此深厚的情谊?为什么会形成这“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在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又从中挖掘出志愿军战士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