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教案 科技.doc_第1页
五下教案 科技.doc_第2页
五下教案 科技.doc_第3页
五下教案 科技.doc_第4页
五下教案 科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旋转灯活动目的:科技制作活动课程是把活动、知识统合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体系内部各学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强了教学与生活世界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具有全面的知识、技术与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立是素质教育的一大突破。所以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形成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活动课程能全面提高科学素质。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制作自动旋转灯,会安装与调试走旋转灯,了解走自动旋转灯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公物、节约材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本教学的重难点是旋转灯的制作和原理和调试旋转灯。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能力。用具准备:塑料瓶、纸盒、按扣、蜡烛、剪刀、小刀教学过程:一)、导入:点燃蜡烛展示在讲台上的自动旋转灯。二、)了解走马灯的组自动旋转灯组成。提出问题:旋转灯的由那几个部分组成?那会旋转的灯罩呢?1.灯座 2.灯罩 顶盖(风轮) 灯筒 3.蜡烛(灯)出示可拆卸的旋转灯,分步拆卸,引导学生观察,先整体后局部。(观察,回答) 1.灯座 2.灯罩 顶盖(风轮) 灯筒 3.蜡烛(灯)三)旋转灯灯罩的制作方法。1.修剪纸杯。 2.卡纸处理。 3.灯筒粘贴。4.粘贴风轮(风轮在上节课已做好,灯座由教师统一提供)5、指导学生阅读制作指南,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回答,结合走马灯,重点讲解灯筒的制作和风轮的粘贴。提出注意事项:子母扣的安装;灯筒与风轮粘贴处的密封。6、阅读制作指南,提出疑问四)制作灯罩和调试旋转灯1.两人一组,分工合作。2.工具使用安全。3.使用工作板4.节约材料:巡视,指导学生制作。5.安装与调试旋转灯把旋转灯灯罩安装在灯座上,点燃蜡烛,调试走马灯。如有问题找出原因,并记录。6、指导学生安装和调试旋转灯在点燃蜡烛前提醒:收拾桌面,安全用火;蜡烛直放在灯罩中心位置,否则影响效果。7、安装与调试旋转灯,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记录五)点评作品:标准: 1.外观(制作工艺) 2.实用性(走马灯是否能旋转) 3.创意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六、了解原理: 熄灭蜡烛,观察旋转灯是否还旋转?古时候有句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为什么“灯熄马停步”? ( 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推动风轮旋转。)通过诗句结合教具讲解,展示圆环蛇灯,演示“孔明灯模型”实验作业: 设计灯座,要求美观,有创意。奇妙的纸框活动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将长方形的纸制作成奇妙的纸框。2、通过观察、探究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具体操作中,使学生感受创新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分析、研究问题,提高交流合作意识。活动重点:体会纸框的奇妙所在。活动难点:人穿纸框的制作方法。活动准备: 教具:长方形纸、纸圈、剪刀 学具:3张彩色长方形纸、剪刀、双面胶、直尺、铅笔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个用长方形的纸条粘成的纸圈。用剪刀从纸圈的中间剪下去,猜一猜会有什么结果?老师剪开,展示结果。2、这个剪好的纸圈,老师再次剪开,你们猜一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展示结果。3、纸圈的谜底把纸条拧转180度再粘贴。这就是有名的莫比乌斯圈。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一些很奇妙的纸框。板书课题:奇妙的纸框二、实践探究;活动一:十字架变片框。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个片框。想一想:若把一张这样的纸剪成一个片框,你会怎么做?2、老师用一个十字形的纸剪成纸框,你认为行吗?3、先把这张纸剪成一个十字形,你会吗?试一试。4、你能想一个办法使它变成一个纸框吗?你可以粘一粘,剪一剪,试一试。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纸十字形环形带片框 6、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进行评价。活动二:人穿纸框1、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剪成一个人能穿过的纸框,你认为可以吗?你会怎么剪呢?2、看书上的制作步骤后,请一个学生汇报。先把纸对折。注意:以长边对折。用铅笔在纸上画线。第一:先把折叠边剪去。第二:再按照一定的距离来画线。、从有折线的一边开始,用剪刀沿画线的地方交错剪开。、拉开看一看,是不是一个大纸框。3、学生按照以上的步骤开始活动。 要求:不要大声喧哗,商量时请小声讲话。请讲究环境卫生,废纸收好,做完后把地上的纸捡一下。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助。4、学生展示成果。 提问:为什么这个纸框人可以穿过去? 是什么原因使纸框变大了呢? 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纸有的同学做的纸框大一些,有的同学做的小一些呢?三、拓展应用:1、莫比乌斯圈的发现过程及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2、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存在,只要你认真观察,勤于思索,你就能发现很多的奇妙的地方,就像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同学们应多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多去大自然中体验,你们会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说不定在二、三十年后也会有用你们的名字命名的一些伟大的发明或发现。3、现在就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你能剪出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纸框吗?有趣的乒乓球活动目标:1、认识空气的压力,通过活动让学生发现气压流动的现象,体验改变气压的大小对乒乓球的影响。2、认识塑料尺摩擦后产生静电,而带电体又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出现乒乓球“听话”的有趣现象。3、感悟物体受重力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较重的弹珠向沙下运动,较轻的乒乓球向沙上运动。4、培养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重点:1、通过让乒乓球赛跑,认识到空气是有压力的,2、通过活动 “听话” 的乒乓球,认识塑料尺摩擦后产生静电,而带电体又能吸引轻小的物体道理。3、通过活动弹珠变乒乓球,感悟物料受重力作用。活动难点:弹珠变乒乓球,感悟物料受重力作用活动准备:乒乓球、吸管、玻璃杯、书、塑料尺、手帕、弹珠、纸盒、毛巾等。活动过程:一 活动导入 :1.听乒乓球之歌进活动室。2.我们听了刚才的歌,你喜欢玩乒乓球吗?二、揭示课题有趣的乒乓球我们有时玩累了,你想用乒乓球来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吗?相信你们今天一定能从小实验中发现其中的奥秘。三、乒乓球实验活动1活动一:让乒乓球赛跑(四人一组开展活动)活动要求:1)活动时小声商议,不要影响其他组。 2)如有疑难可举手,要求教师的帮助。小组讨论,汇报。(乒乓球好象在赛跑一样)教师板书:空气压力小组讨论,汇报。(乒乓球会靠拢,中间空气压力变小)2.活动二:“听话的乒乓球”小组讨论,汇报。(塑料尺摩擦后产生静电,乒乓球被吸引过来)教师板书:塑料尺摩擦后产生静电,而带电体又能吸引轻小的物体3.活动三:弹珠变乒乓球(二人一组)二小朋友在桌上玩魔术,一人面前摆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满了沙,沙上放着一粒弹珠。他用毛巾盖住盒子,在桌上摇动盒子。揭开盒子上的毛巾,沙上放着一个乒乓球。小组讨论,汇报。(弹珠钻入沙内,乒乓球跑到沙面上)教师板书:物体受重力的作用四、思考与实践:你还可能设计几种有趣的玩法吗?将你的设计构思告诉其他同学。五、活动评价:这三个活动中-活动我做得最好。乒乓球还可以这样玩:-。水果电池实践目的:1、请学生收集有关电池的种类、应用、危害、和制作方面的相关材料; 2、让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将不同水果或蔬菜作为实验对象,测量电压,了解它们可当做电池的现象。3、课内外结合,通过对周围生活世界现象或事件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经验。培养勇于探索、创新、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能力。器材准备:1、 关于电池的种类、应用、危害、和制作方面的相关资料;2、水果(柑橘、苹果、猕猴桃、土豆、蕃茄、蔬菜等)、铜条(2CM4.5CM)、锌条或镁条(2CM4.5CM)、铅笔芯(3-5CM)、电压表(准确到0.01V)、小电珠(额定电压2.5V)、砂纸、电烙铁、松香、焊锡、导线若干、鳄鱼夹2只。3、 教师用:万用表、电子表、小起子实践过程:1.学生交流对电池的认识。(1)日常生活中:手电筒,电子表,电动玩具,电视机、VCD、DVD、空调器等电器的遥控器等一般用干电池和纽扣电池;(2)随身听,复读机,手机中的可充电电池;(3)电动车、汽车、摩托车中的蓄电池等。(4)用于科学实验,如航空航天中的氢氧燃烧电池。2. 学生制作柑橘电池的实践步骤1) 磨焊:用砂纸将各种金属、导线接头、铅笔芯(石墨)等磨亮去锈;并将一些导线焊接到金属条、铅笔芯上。2)滚压:先用手掌把一只柑橘在桌面上滚压以破坏其内部组织。用力要适当,既要达到破坏其内部组织的目的,又不要让柑橘表皮破损以至于汁液渗透出来。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滚压时的用力感受。 3) 插条:将铜条和锌条平行插入柑橘中深约3CM左右,两金属条平行间距小于5mm为宜。插入动作要慢一些,以避免柑橘汁液大量溢出(插金属条时以斜插入为好)。4)连接将电子表串联入学生做好的电池中,让学生们观察电子表的工作情况。现象:有的小组的水果电池,使电子表略有数字闪烁,时有时无;而有的小组所制电池,电子表根本不工作。5)探究: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电子表数字时有时无,或根本不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原因可能是:电子表本身有损坏或极性接反;导线焊接不牢或电路中有断路发生;电压不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是电压不足。电子表的工作电压一般要1.5V左右。用电压表测出让电子表数字时有时无的电池,电压是0.92V;而电子表不工作的供电水果电池电压只有0.53V。(培养勇于探索、创新、动手动脑的科学实践能力。)学生:那么我们可以用串联电池的方法来解决电压不足问题。 于是学生们很兴奋地进行实践,果然发现用两到三只柑橘电池串联作供电电源后,电子表正常工作起来。大家顿时情绪激动起来。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是以质疑、研究、发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或规律为目的的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果。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好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既学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6)应用:用学生制作的其它水果或蔬菜电池,给小灯泡供电。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和所串联的不同种电池的节数。(如同学生发现:小灯泡能较正常的发光,柑橘电池要12个左右串联;苹果电池要15个左右串联)。7)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用不同的金属条作电极的水果电池,比较各种金属间电极极性有些什么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科技实践能力作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加重问题的深度,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见解为目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实践思考:1.选好科技实践课题。尽可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又紧密与科学知识相联系,并确立与科学、技术、社会关系密切的课题。如果相当陌生,会因难度太大难于亲手实践失去兴趣而不了了之。另外,科技实践活动要有意选择一些具有人文精神的课题来研究。2.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学校、家庭的相关教育科技资源。 3.形式上要开放。成员自主组合,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小组讨论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从认真听讲的模式中走出来,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资料、亲手实践与调查。时间上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宜过长。神秘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学会做神秘礼物;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制作并改进自己的小礼物。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小纸盒或茶叶盒、小木棍、剪刀、小刀、铅笔杆、细铁丝、毛线、双面胶、钳子老师准备好教学课件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份神秘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