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政治文明史.doc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政治文明史.doc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政治文明史.doc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政治文明史.doc_第4页
江苏省常州市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讲 古代政治文明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政治古代政治文明史古代中国政治文明14一、知识结构(一)先秦的政治文明 (三)统一与分裂的斗争统一与分裂的斗争1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1)史实(2)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3)国家统一的规律(1)史实(2)促成国家分裂的因素(3)国家分裂的规律2中国古代国家分裂3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中国早期的政治文明1夏商的政治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3西周的宗法制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目的内容特点作用结果由来目的内容作用影响(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四)治乱兴衰的启示治乱兴衰的启示1古代封建社会的盛世(1)史实(2)形成的共同原因(1)史实(2)出现共同原因(3)对动乱局面的认识2古代封建社会的乱世(3)对盛世的正确认识(4)盛世给我们的启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含义2形成原因(2)秦朝开始确立(3)西汉巩固定型(4)隋唐补充完善(5)北宋不断加强(6)元朝新的发展(7)明清高度强化4特点5发展趋势6作用3演变(1)战国初步形成二、重难点解析(一)先秦的政治文明1夏商的政治制度公元前2070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就是说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商朝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管理商人本族活动的区域的制度,外服是管理商族以外的方国的制度,后者类似一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但这种权力又是有限的,方国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受封诸侯有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特点:对象广泛 层层分封 以亲族为主体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形成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分裂。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3西周的宗法制由来: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主要是指大小宗制度。嫡长子系统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影响: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权力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2形成的原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必须要求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及对抗自然灾害和外族的入侵,以保证小农经济健康地发展。政治基础:地主阶级要求强权以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地调动人力、物力来镇压人民的反抗,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则适应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3制度的演变(1)战国初步形成背景:a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b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奠定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措施:对加强中央集权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商鞅变法中县制的推行。(2)秦朝确立背景:a政治上,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措施:a秦始皇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b设立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c地方上则推行郡县制,从而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3)西汉巩固背景: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措施:a“汉承秦制”, 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三公,称“外朝”。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b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武力镇压。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解决。将全国分成13个州,以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1名。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4)隋唐完善背景:经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后重新完成统一;隋文帝、唐太宗都是较有作为的皇帝。措施:三省六部制:在唐朝,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式如下: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特点:用分割相权的方法加强皇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5)北宋加强背景:唐中期至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政权林立,北宋政府为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防止兵变的历史重演,采取加强巩固统治的措施。措施:a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二府”。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为制约枢密使,设置三衙统兵,但无调兵之权利。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b地方:宋朝地方政权分为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输到中央。影响:通过“二府三司制” 宋朝削弱了宰相的职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北宋“三冗”“两积”的后患。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无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6)元朝新发展背景:元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为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采取了一些新措施。措施:a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省的划分为以后所沿用。b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c设置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影响: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7)明清强化背景:明朝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只有加强统治,才能维护自身的统治。措施:明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如:a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八股取士加强了文化专制;c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专制的明显特色。从此,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d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族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官员,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文字狱、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置:a设立时间:雍正帝时。b始设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漏军事机密。c职能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d特点:清朝特有的机构,组织形式特殊。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e评价: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基本矛盾(1)特点: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念。 文化专制是政治专制的副产品。 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2)发展趋势: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3)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评价积极:前期政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加强,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对外关系:中央集权的加强,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 文化: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便利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消极:后期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三)统一与分裂的斗争1古代中国国家的大一统(1)史实: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我国古代有四个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王朝,即秦朝、西晋、隋朝和元朝。局部统一:如曹操统一黄河流域、前秦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提供制度保障,局部统一的出现、力量对比的变化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意识因素: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民族因素: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个人因素: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3)国家统一的规律:从原因上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民族融合,内部凝聚力的逐步加强是封建国家统一的基本原因;其他如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原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等,都是实现国家统一和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从过程上看,封建国家的统一是在克服种种分裂割据因素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统一的。从影响上看,封建国家的统一保持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但长期统一的局面也孕育着各种矛盾: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政府财政困难引发统治危机等。2古代中国国家的大分裂时期(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五代十国的割据。(2)国家分裂的因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民族融合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3)对国家分裂的基本认识从原因上看,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这是导致国家分裂的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少数民族政权崛起,民族矛盾激化;民族融合不够稳固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等,是导致多民族国家分裂的重要原因。从进程上看,每个分裂时期都充满了战争,其中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的内战;从影响上看:长期的分裂割据必然影响到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因而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大加强。3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从空间上看,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中华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治乱兴衰的启示1古代农耕社会的盛世(1)史实:其类型大体有三类:a在长期战乱或分裂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社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为顺应这一形势,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治世景象。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洪武中兴。b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c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等出现的所谓“中兴”。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所谓的“中兴”也只能是暂时的。(2)形成的共同原因:a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根本原因。如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一些政策,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纳谏、用人等,以及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c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d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这是盛世的物质前提。e科技新成果的应用。(3)对盛世的正确认识: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进步。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变。统治者采取的了些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为维护其长久统治的目的。(4)盛世给我们的启示: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b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d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e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2古代农耕社会的乱世(1)史实:a叛乱:西汉七国之乱,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军阀割据,西晋八王之乱,南朝梁侯景之乱,唐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清三藩之乱。b政变:唐玄武门之变,后周陈桥兵变,明靖难之役。c官僚斗争:唐牛李党争,明后期东林党事件,东汉党锢。d宦官专权:东汉、唐、明。e外戚专权:西汉、东汉、唐(杨国忠)。(2)出现共同原因:a从根本上说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由于分散性,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经济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必然引起阶级矛盾的尖锐和统治集团的腐朽,使封建朝代的衰乱无法避免;由于分散性,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形成反叛中央的割据力量。b从政治上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腐败,具体表现为: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外戚专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等等(3)对动乱局面的认识:a从时间上看,封建王朝的动乱大都是发生在王朝中后期。b从原因上看,经济方面是由于分散性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存在造成地方割据势力恶性膨胀;政治方面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腐败,中央集权措施不得力,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争夺政权所导致。c从性质上看,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反叛中央或争夺中央政权的斗争。d从结果上看,有的造成了社会极大混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破坏和阻滞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安史之乱。有的能迅速被平定,国家由乱达治,如七国之乱。三、典型题例例1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权力的扩大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加强答案b 解析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刺史改称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从此,地方行政区划由两级变为三级。例2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答案a 解析 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题目中的c项是其直接目的,a项才是其根本目的。四、新题集锦(一)选择题1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a直接影响 b间接影响 c完全继承 d毫无关系2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旁边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3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4“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a刺史制度 b推恩令 c削藩策 d分封制5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曾出现过如下现象,请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首辅“票拟” “三衙”统军 刺史监州a b c策 d6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响深远a b c d7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与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御史大夫 刺史 知州 通判参知政事a b c d8北宋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主要是为a繁荣地方文化 b变更地方民俗 c加强中外交流 d防止武人割据9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最终被哪位帝王废除? a b c d10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朱弁曲洧旧闻回答:根据材料一,朱熹所说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的什么重要措施?1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是围绕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展开的。而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制度而是围绕着民主与法制展开的。可以说东西方这两种不同特点政治制度各有千秋,各有利弊,对后世分别产生了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唐朝为例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完善?(2)明清两朝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简要评价其措施。(3)试举例简要说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政治制度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以及对后世的主要影响。参考答案1a2b3a4b5b6b7c8d9c10b11(1)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引起的。(2)一是将禁军的统领机构一分为三,号称“三衙”,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二是设枢密院,有发兵权而不掌兵;三衙掌兵而无发兵权,使之互相牵制;三是中央禁军由精锐骁勇者组成,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地方,而地方军队则人员装备都较差;四是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12(1)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补充。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宰相权力分于三省,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创新。(2)明初:明太祖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清朝:清初设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评价:废除了丞相制度,设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虽有助于加强统治,但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封建制度走上衰弱的表现。(3)古希腊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古代民主政体,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具体方式,如公民大会、任期制、选举制、监督制等。对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古罗马的最大成就是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如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民法大全)等罗马法制定的原则和内容,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现代欧美洲法治社会的建设有深远的影响。古代西方政治文明一、知识结构(一)古希腊的民主政制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3)政治条件希腊的民主政治1形成的条件(1)自然条件(2)经济条件2发展(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3)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4)亚非文明影响(2)制度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二)古罗马的法制从共和国到帝国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罗马法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产生条件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与特点影响开端:十二铜表法完备:查士丁尼法典二、重难点解析(一)古希腊的民主政制1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概况:多山、多港、多岛,三面环海,导致经济上农业不发达,航海业发达,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和政治上小国寡民的城邦形式。古希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及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观念,利于公民政治的形成。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的特征。希腊城邦政体的类型大致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等。雅典和斯巴达是最著名的城邦,斯巴达实行贵族制,雅典以民主制著称。贵族制由元老院和贵族会议掌握,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是一种充分的民主政治。各种政体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古希腊各城邦出现了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政体形式,这是希腊对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贡献。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靠近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丰富2雅典民主制发展:(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背景: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尖锐对立。内容:废除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确立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司法改革,使平民成为司法的主人;确立新选举法,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按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意义:将国家引向民主轨道。(2)制度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背景:梭伦改革把雅典的贵族民主制变成了富人民主制,仍有其不公平之处。到公元前509年,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再度进行民主改革。内容:a划分新选区: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b五百人议事会。c十将军委员会:通过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负责军政大权。委员会权力后来不断增长,首席将军逐渐握有国家大权。d陶片放逐法,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影响:把以富人为主的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格控制之下。(3)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目的:凝聚力量、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夺取财富与奴隶。内容:a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b五百人会议是通过抽签组成的,每50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还监察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参加立法。d十将军委员会权力进一步扩大,不仅统帅军队,还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e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特点:人民主权(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和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积极意义: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多数人自我调解能力也较强。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文化教育,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希腊科学与文化。(2)局限性:雅典国内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雅典的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的特点并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极有可能产生无政府主义,从而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二)古罗马的法制1罗马法的产生条件、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特点(1)产生条件:政治条件:罗马城和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迫使罗马统治者不断修改调整法律;古罗马人的“自然法则”存在的思想发展,罗马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杰出人物以及皇帝的重视。(2)起源与发展: 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法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因此,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公元前3世纪中期,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3世纪末至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一系列法典,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篡、查士丁尼新敕四部分组成。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3)核心内容: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规定了解决各类债务适用的法律条款,特别清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4)特点:罗马法中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2罗马法的影响:(1)对罗马帝国的影响: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利提供法律依据。b维护奴隶制度,稳定社会秩序。它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顺应了经济发展和变化,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c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d帝国建立大量的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治制度推行到全国各地,进一步稳定统治基础。(2)对世界的影响:a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b对西方现代法律的提出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法国民法典等就继承了罗马法。c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借鉴了罗马法。(二)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早期政治比较1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古希腊政治状况比较(1)相同点:两者处于分裂状态当时中国处于春秋战国阶段,随着生产力发展,分封制不断瓦解,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分裂,战祸连年。希腊是小国寡民,成邦林立,各成邦为争夺土地、人口、财富,混战不停(2)不同点: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城邦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实行公民民主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差异的原因:中国远古人类起源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平原多、易于交流,为形成大国提供了可能性,另外这一地理环境使中国人长期从事农业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形成封建小农经济,因为封建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因此要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国家统一。而希腊山多、海多、港口多适宜从事工商和航海业,逐渐使希腊人形成了平等、民主、协作的民族精神,又因为山多、海多、港口多把希腊人的居住地域分割开来,使希腊逐渐形成小国寡民的特点,所以希腊雅典选择了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比较(1)中国:中央: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并逐步走向衰落,例如明太祖废丞相、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中央集权到达顶峰。皇帝是最高立法者、最高行政者、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是绝对君主制。地方: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对方官吏的任免、考察、监督,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无自治权利。(2)西方:中央:在封建时代,西方实行的是有限君主专制,君主总受到教权和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的控制,当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后,相继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作为国家元首的国王或总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法律的限制。地方:中央在巩固统治的同时,或多或少地都会给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3)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影响不同:中国皇帝皇帝是最高立法者、最高行政者、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使其决策形成了独裁和随意性,难免会出现错误,又使大小官员唯上是从,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也必然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出现贪污腐败作风。地方对中央唯命是从,难免会出现人浮于事,缺乏创造性的局面,这一切都极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西方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实行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以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或多或少掌握了立法权,有利地防止了君主或总统的权力滥用,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地方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有利于地方创造性发挥,从而使地方更好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三、典型题例例1 伯里克利称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主要是因为雅典拥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制度辉煌的古典文化a b c d答案 d 解析 雅典市希腊最负盛名的城邦之一,以民主制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辉煌的古典文化成为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例2 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和中国历代皇帝们采取的措施相比最具有特色的是:a不断削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