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1、交通分析及设计弯沉值的确定。1.1轴载分析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数计算(确定路面等级)。车 型 总重( KN ) 后轴重( KN ) 后轴数 辆 / 日 解放 CA10 B 19.4 60.85 1 900黄河 JN150 49 101.6 1 360日野 KB22250.2104.3 1 123太脱拉 138 51.4 80 2 (轴距3)74 东风 KM340 24.667.81 1030黄河 JN362 63127 1 21 日野FC 164 23.9711 3501.1.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匀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匀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 3.1.2-1 解放CA10 B (次)黄河 JN 150(次)日野 KB 222(次)太脱拉 138由于后轴距3,故=1+1.2(m-1)=2.2(次)东风 KM 340(次)黄河 JN 362 (次)日野FC 164(次)N总=108.30+489.21+187.00+87.86+204.75+77.41+83.32=1237.85(次/日)1.1.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匀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按道路公程2.3.7 得 解放CA10B (次)黄河 JN150(次)日野 KB222(次)太脱拉 138由于后轴距3,故=1+ 2(m-1)=3(次)东风 KM340(次)黄河 JN362 (次)日野FC 164(次)N总=16.95+430.88+181.44+43.92+46.25+151.76+22.67=893.87(次/日)1.1.3 N 和N汇总得下表: 车 型Pi (kn)ni(辆/日)N (次)(次)C1C2C1C2解放 CA10B前轴19.490016.44.60118.50.03后轴60.8590011103.701116.92 黄河 JN150前轴4936016.4103.47118,522.13后轴101.636011385.7411408.75日野 KB222前轴50.212316.439.28118.59.18后轴104.312311147.7211172.26 太脱拉 138前轴51.47416.426.19118.56.67后轴80742.2161.673137.25东风 KM340前轴24.6103016.414.78118.50.26后轴67.8103011189.971145.99 东风 KM340前轴632116.418.01118.59.64后轴127211159.4011142.12日野FC 164前轴23.935016.44.43118.50.07后轴713501178.891122.60合计-1237.85-893.871.1.4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拟建二级公路,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2年, 车道系数,见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29页表2-3-1 ,取=0.5 。因为在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增长率不一样,2017年前是9%,之后是3%。所以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是要分开计算。1.1.4.1 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用的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年增长率为9%时的计算起算年 (次)所以:2010-2016年的轴载次数是年增长率为3%时的计算设计年限起算年2017年的轴载次数 (次)Ns总=2691648.12+2683057.92=5374706.04次 (次)故应属于高级路面。1.1.4.2 计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用到的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年增长率为9%时的计算起算年 (次)所以:2010-2016年的轴载次数是年增长率为3%时的计算设计年限起算年2017年的轴载次数 (次)Ns总=1943685.44+1937476.07=3881164.51次1.2 路面设计弯沉值的计算按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29页的公式进行计算AC :公路等级系数 二级公路取1.10; AS: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沥青表面处治为1.2;中、低级路面为1.3; Ab基层类型系数,对于半刚性基层为1.0; Ne: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5374706.04次。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确定该路段土基弹性模量。2.1由原始材料可知:路床表面至地下水位的高度H= 2.1 m,土质为粉质轻压粘土,地区所在的自然区为2。查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08页表2-2-3得 2.7 m H 2.0 m 得5+0006+300段:土基的干湿类型属中湿类型。2.2由土基的干湿类型,查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06表2-2-1得其分界稠度:1.10C0.95 ,内插算出土基的平均稠度C=0.972.3由路基土的平均稠度,查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13页2-2-5表得 平均稠度为0.90对应的土基回弹模量E0为25.0Mpa。3、结构组合与材料的初选定 因为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大于400按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37页表2-3-7b的路面组合为 - 面层 沥青混凝土 8-10 cm - 基层 二灰稳定集料 20 cm - 底基层 ? -拟订路面组合与厚度为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cm - 水泥稳定碎石 20 cm - 石灰煤渣矿渣 ? cm - 4、各层材料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的确定查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42页表2-3-9,得到各种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见下表: 材料数值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MPa2015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140020001.4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120018001.0水泥稳定碎石150015000.5石灰煤渣矿渣7507500.235、相关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二级公路,规范要求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1) 设计弯沉值= 29.75 cm (0.01 mm)2)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为相关公式见徐家钰和程家驹编著的道路工程第331-332页其中, : 沥青混凝土或半刚性材料在规定温度或龄期(MPa)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 Aa: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 细、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1.0;粗粒式为1.1 ; Ac :公路等级系数 ,二级公路取1.10; Ne=5374706.04 次(用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计算) ;=3881164.51次(用于半刚性材料的计算)细粒式、中粒式Ks水泥稳定碎石及石灰煤渣矿渣Ks 带入公式计算其容许拉应力。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煤渣矿渣6、设计资料总结: 材料数值厚度/cm20模量/MPa15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容许拉应力/MPa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3140020001.40.57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5120018001.00.40水泥稳定碎石20150015000.50.30石灰煤渣矿渣?7507500.230.147、确定石灰煤渣矿渣层厚度 运用HPDS2003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进行计算。计算机计算成果如下: * *新建路面设计成果文件汇总* *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序号 车 型 名 称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m) 交通量 1 解放CA10B 19.4 60.85 1 双轮组 1165.53 2 黄河JN150 49 101.6 1 双轮组 466.21 3 日野FC164 23.9 71 1 双轮组 453.26 4 太脱拉138 51.4 80 2 双轮组 3 95.835 东风KM340 24.6 67.8 1 双轮组 1333.88 6 黄河JN362 63 127 1 双轮组 27.2 7 日野KB222 50.2 104.3 1 双轮组 159.29 设计年限 12 车道系数 .5 序号 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7 9 2 5 3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1603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5374538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1158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3882542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9.7 (0.01mm)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 .57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4 3 水泥稳定碎石 .5 .3 4 石灰煤渣矿渣 .23 .14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 29.7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 (cm)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400 2000 .57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1200 1800 .4 3 水泥稳定碎石 20 1500 1500 .3 4 石灰煤渣矿渣 ? 750 750 .14 5 土基 29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9.7 (0.01mm) H( 4 )= 30 cm LS= 31.8 (0.01mm) H( 4 )= 35 cm LS= 28.6 (0.01mm) H( 4 )= 33.3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33.3 c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c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33.3 c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33.3c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 H( 4 )= 33.3 cm(仅考虑弯沉) H( 4 )= 33.3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 45 c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cm - 水泥稳定碎石 20 cm - 石灰煤渣矿渣 34 cm - 土基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 路 等 级 :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标 准 轴 载 : BZZ-100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400 2000 计算应力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 1200 1800 计算应力 3 水泥稳定碎石 20 1500 1500 计算应力 4 石灰煤渣矿渣 34 750 750 计算应力 5 土基 25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 第 1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29.2 (0.01mm) 第 2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1.6 (0.01mm) 第 3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35.6 (0.01mm) 第 4 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78.7 (0.01mm)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 454.6 (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 372.6 (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 1 )=-.27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