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突破 基础整合 热点聚焦 基础整合基础梳理网络构建 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古代辉煌的历程 1 上溯殷周时期 天命神权思想 敬德保民 思想 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蜂起 百家争鸣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3 秦的统一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的意义 4 汉代 儒家学说确立了 5 隋唐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了气度恢弘的 早期 基础梳理 雏形 划时代 至尊地位 全盛时代 6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 产生了影响后世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2 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重要标志 一脉相传 文字 汉字文字的发明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辨别区分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1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 对于反映人们的 展示人们的有独特的作用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科学技术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和 的特点 精神生活 精神世界 实用性 整体性 2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1 区域文化的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 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2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吸收 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1 中华各民族文化 特点 既有中华文化的 又有各自的民族 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 都是中华民族的 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 历史 地理 区域 借鉴 共性 特性 瑰宝 骄傲 相互促进 认同感 归属感 民族凝聚力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内涵 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4 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创造力和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 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认同 理解 生命力 凝聚力 精神力量 力量之源 网络构建 考点突破精讲考点典题例练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点一 考点透析 1 源远流长 2 博大精深 3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易错辨析 1 2016 天津卷 11C 甲骨文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辨析 文字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 2015 广东卷 31A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辨析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 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3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辨析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指的是没有融入外来文化 辨析 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 交流与融合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频考点 典例导引 2016 天津卷 10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 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 虽为人作 宛自天成 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解析 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文化的载体 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 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符合题意 苏州园林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精神追求 这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符合题意 传统建筑的保护只是文化传承的手段之一 夸大了传统建筑的保护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说法错误 考点二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透析 1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易错辨析 1 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辨析 中华文化呈现多样性 两岸文化交流能够做到相互借鉴 共同发展 并不是消除文化差异 2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辨析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辨析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2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典例导引 2016 山东菏泽一模 习近平强调 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 情感认同 文化认同 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 实现 四个认同 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自觉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互相借鉴和吸收 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A B C D 解析 B实现 四个认同 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既要相互包容 又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互相借鉴和吸收 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符合题意 说法错误 要自觉抵制外来 腐朽 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而非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说法错误 考点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透析 1 图示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 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 静止的状态 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 借鉴与吸收 2 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 借鉴 而是中华文化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 包容性也并不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 但都提倡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 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 4 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 广泛吸纳 博采众长 古今交融 中西合璧 和而不同 和睦相处 完美结合 借鉴等 易错辨析 1 2015 山东卷 31B 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辨析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通过史书典籍看不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 2015 江苏卷 21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辨析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渐趋融合 又保持自己各自的特色 3 中国式过年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全 辨析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 中国式过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 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命题探究 命题角度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高频考点 典例导引 2015 江苏卷 21 旗袍 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 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 解析 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旗袍设计借鉴了满族旗人的长袍 旗袍马甲 文明新装 西式裙装的特点 既具有它们的共性 又独具特色 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符合题意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表述错误 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发展 而并非逐渐趋同 表述不准确 热点聚焦关注时政拓展视野 坚持文化包容发展中华文化再创辉煌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其显著的基本特征 几千年来 中华文化在继承 包容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并影响 辐射到世界多个国家 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 中华文化迈向再创新的辉煌之路 中华文化的健康发展 需要全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需要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 中华文化的特征 影响 建设 成为重大的社会热点 也成为命题的重要关注点 热点说明 热点预测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 虽历经沧桑 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不息 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A 长江文化较之于人类其他文化更为优越B 源远流长是长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C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都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D 长江文化是唯一没有受到其他文化冲击的文化 解析与答案 1 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体现了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 故选B项 各种文化各有特点 不能说哪一种文化更优越 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所有文化都是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的 故C项不选 D项说法错误 发展程度高低 文化有优劣之分 1 由于各地自然 社会环境不同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程度的差别 2 文化优劣是从性质角度而言的 发展程度高的文化现象未必是优秀文化 易错点拨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016年10月9日 在昆腔发源地江苏巴城镇玉山胜境内 百余昆曲曲迷在重阳曲会上吟咏较艺 竞技演唱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它糅合了唱念做打 舞蹈及武术等 以曲词典雅 行腔婉转 表演细腻著称 被誉为 百戏之祖 昆曲的特点表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 B C D 解析与答案 2 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本题容易误选 原因是没有抓住 题眼 本题的设问是昆曲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有着数百年历史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糅合了唱念做打 舞蹈及武术等 以曲词典雅 行腔婉转 表演细腻著称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符合题意 说法正确 但与材料无关 3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容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多样 讲究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 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时 我们需要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东西 比如 和为贵 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 和谐世界 的外交思想 它既不同于自由 平等 民主 人权等西方价值观 又能让别人刮目相看甚至肃然起敬 结合材料 运用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知识 分析说明如何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