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林业专项规划》.doc_第1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林业专项规划》.doc_第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林业专项规划》.doc_第3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林业专项规划》.doc_第4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林业专项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者: 来源: 更新日期:2008-03-16 浏览次数: 501重庆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重庆市林业局二00五年十二月 目 录一、“十五”重庆林业建设成就及面临的形势2(一)“十五”林业发展成就2(二)“十一五”林业发展形势3二、“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5(三)主要目标5三、“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重点5(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51、十大林业重点工程62、全面推进社会造林8(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91、大力发展四大产业92、努力建设八大基地10(三)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111、健全林业服务网络112、健全林业执法网络123、强化林业管理网络13(四)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4四、“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区域布局15(一)主城区板块15(二)渝西走廊板块16(三)三峡库区板块16(四)渝东南板块16五、“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17(一)加大领导力度,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17(二)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林业建设由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18(三)提高建设质量,实现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20(四)推进依法治林,实现林业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21(五)落实人才战略,实现林业队伍由单一型结构向综合型转变22重庆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搞好生态建设,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林业发展,直接关系着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对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优美的经济中心,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重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重庆林业建设成就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林业发展成就“十五”期间,重庆林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林业建设任务最重、发展速度最快、资源增长最大、保护力度最强、产业起步最快、资金投入最多的五年,也是林农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林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绿山富民活行业”的主线,全面深化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庆林业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重庆,确保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十五”期间,全市完成营造林1800万亩,是“九五”时期的3倍;林业用地面积达到6118万亩,比“九五”期末增加63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3717万亩,比“九五”期末增加8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比“九五”期末增加7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4倍;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1.2亿立方米,比“九五”期末新增了近50%;森林采伐消耗实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全面落实了4643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任务;市和国家对林业投入总量达70亿元,是“九五”期间投入的10倍;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十五”期末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了近两番;林业改革步伐加快,启动了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了4965名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化示范苗圃、中心苗圃和标准化苗圃36个;建成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4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1%,全市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实现了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重庆林业建设成效在重庆林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这为“十一五”林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重庆林业建设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二)“十一五”林业发展形势“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脆弱地区之一;国家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西部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从全局角度提出的“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发展基本方略,赋予重庆以“西治”为主的生态建设重要任务;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也确立了林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林业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并将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建设任务列为党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之一。“十一五”重庆林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发达省区相比,重庆林业生产力仍处于相当低下的层次。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完备,生态系统仍很脆弱;森林保护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威胁、野生动植物破坏和林木种质资源流失等形势严峻;森林经营工作刚刚起步,林业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滞后;林业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产权流转不规范,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林业基础建设薄弱,支撑林业快速发展的行业活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经营方式仍然粗放;一些地方对林业的认识不到位,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同时,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重庆林业发展已进入了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历史性转变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克服种种困难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科学发展观,优化重庆林业生产力布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全面开创重庆林业发展新局面。二、“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努力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努力促进重庆林业发展与重庆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努力实现“打造绿色重庆,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目标。(二)基本原则坚持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并重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坚持改革创新与稳定发展并重坚持科技兴林与依法治林并重坚持绿山富民与振兴行业并重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三)主要目标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中心,不断优化林业结构,“打造绿色重庆,建设生态家园”。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三、“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和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林业的多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实现重庆林业发展新的飞跃。(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石漠化治理、农田林网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建设、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等十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并以此为主要抓手,带动全社会的生态建设,促进全市生态文明。1、十大林业重点工程(1)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启动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重点完成以下生态治理与保护内容。完成三峡库区防护林建设2300万亩(其中新造6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纯林改造300万亩),能源林建设300万亩;完成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措施治理示范2万亩。加强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野生动植物种抢救繁育基地6个,迁地保护植物种类3000种;新建15个县级监测站,40个监测点。启动三峡库区湿地保护项目,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5个,湿地公园5个,新建5个县级湿地监测站,建立市级湿地保护监测管理机构。启动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市级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和巫山、万州、石柱、长寿、巴南、江津、缙云山7个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对候鸟迁飞路线、规律等课题研究。启动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预防阻隔工程,建成较为完备的疫情监测、疫情封锁、疫情除治、应急防控体系。启动三峡库区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工程,建立以市生态监测中心、区县生态监测中心、乡镇监测站、定位监测点为主体的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监测网络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三峡水库(重庆)沿江两岸绿色长廊,促进生态改善和库岸绿化、美化。(2)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600万亩;继续抓好后续管护和政策兑现,搞好“五个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研究制定相关后续政策和配套措施,使之成为林业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市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指标范围内,搞好规划区内的森林资源管护,建设生态公益林415万亩,继续做好国有林业实施单位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充实完善工程建设相关政策措施。(4)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推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建成50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保护管理,新建自然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10个);着力搞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将自然保护区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6)长防林二期工程启动长江防护林二期建设工程,推进低质低效林分改造885万亩,促进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态功能的增强。 (7)石漠化治理工程启动以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为主的石漠化治理项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计划治理面积1200万亩;推进封山管护、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并辅之以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移民,促进石漠化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8)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新建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带 300万亩,植树4亿株。 (9)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工程发展高产、速生、高热值的薪炭林和其他能源林600万亩,其中以刺槐、马桑、栎类等树种为主的薪炭林建设300万亩,以油桐、乌桕、白腊、麻枫等树种为主的油料林300万亩。(10)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工程启动主城“东、西两山”和“南、北两端”的绿色屏障工程建设,营造林10万亩,构建“东西屏障、南北线圈”的环主城林业生态圈。2、全面推进社会造林大力推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继续落实重庆市绿化条例、重庆市实施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继续兴办领导绿化示范点,搞好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推进以资代劳收取绿化费的政策;继续组织搞好捐资造林绿化活动,认真推行林业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和实际成效,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继续吸引外资造林。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与利用外资的力度,积极参与林业国际合作,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抓好德援造林等林业外资项目并充分发挥其效益。努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营造林事业。继续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构建“有路皆成林,无江不着绿”的绿色长廊。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继续鼓励驻渝部队、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重庆林业建设。(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木竹加工业、苗木花卉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工业原料林、优质笋竹、香料林、苗木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等八大基地,建成100个林业特色乡镇,重点培育100家林业龙头企业,实现林业产值翻一番,林农的林业收入翻一番。1、大力发展四大产业(1)森林旅游业以国家级和市级森林公园为主要依托,以自然保护区、区县森林公园和农家乐为补充,积极推进森林旅游业发展。加大对重点森林旅游线路、重点森林景区和特色森林景点建设,延长森林旅游产业链,增强森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继续开展重庆市森林旅游节活动,积极推介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资源,促进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森林旅游收入44亿元。(2)森林食品业重点发展以竹笋、竹荪、干果、木本粮油、野生食用菌和山野菜等为主的森林食品业。依托全市百万亩优质笋竹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竹笋、竹荪产业;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山野菜等有机食品产业;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银杏等为主的干果产业。加速森林食品业由数量型逐渐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品种;不断提高森林食品加工水平,提高森林食品、鲜水果、木本粮油和食用菌的精深加工程度,推动森林食品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工作,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产业,实现森林食品产值28亿元。(3)木竹加工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浆造纸业,加速木竹及制品的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木竹加工企业向具有产业政策优势的地区集中,加大对木竹加工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带动力强的企业发展创汇林业;利用高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促进木竹加工产品升级换代,并向集约化、规模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实现木竹加工业产值95亿元。(4)苗木花卉业大力培育苗木花卉市场,尤其加大花卉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各地市场及资源优势,推广使用先进实用技术和栽培设施,开发和培育市场急需的苗木花卉新品种、新品系;继续搞好重庆市花卉博览会活动,推进花卉产业新发展,实现苗木花卉收入33亿元。2、努力建设八大基地(1)工业原料林基地重点在渝东南片区新建5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全市工业原料林面积达到1000万亩。(2)优质笋竹基地重点在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成优质笋竹基地108万亩,全市笋竹面积达到266万亩。(3)香料林基地重点在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成150万亩以花椒等为主的香料林基地。 (4)苗木花卉基地重点在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经济走廊,建成苗木花卉基地10万亩。(5)森林食品基地重点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建成150万亩以竹笋、竹荪、干果、木本粮油、野生食用菌和山野菜等为主的森林食品基地。(6)森林药材基地重点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渝东南地区,建成100万亩以杜仲、黄柏、厚朴、黄莲、山茱萸、红豆杉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基地。(7)森林生态旅游基地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突出抓好都市圈森林健身休闲游乐区、高峡平湖森林生态游览区、乌江画廊森林自然风光观赏区、渝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旅游区、渝西森林生态经济观光区等森林旅游基地建设,建成森林公园83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7个)。(8)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区域,建立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16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繁育基地9个,驯养繁殖观赏动物基地3个,野生动植物商业养殖基地4个)。(三)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1、健全林业服务网络按照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的原则,加强市和区县两级林业主管部门“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提高服务效果和质量。围绕为林业生产全过程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建立林业辅导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支持、法律服务和评估监测等服务系统。(1)林业辅导扶持系统。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要载体,提供策划咨询、政务代理、融资支持、人员培训、技术应用、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咨询和服务。(2)林业信息服务系统。建立林业服务热线,加强林业信息服务网项目建设,办好重庆林业网站,建立林业电子信息服务网,实现市、区县、乡镇联网;逐步建立起林业项目库、人才库、产品库、政策法规库、科学技术及专利库、产权交易库,形成电子服务平台。(3)林业技术支持系统。充分利用各类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为林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及林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林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4)林业法律服务系统。组织引导社会法律组织、行业协会为林业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各种合法权益。(5)评估监测系统。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组织,开展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组建标准化生产、林产品和森林食品的质量监测机构,开展林业生产基地和森林食品的认证工作,重点对木竹制品、森林蔬菜及菌类、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2、健全林业执法网络(1)建立全市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加强林业法律体系建设,争取出台森林资源流转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全市林业行政综合执法网络,组建重庆市森林案件技术鉴定中心,建设60个三级以上森林公安派出所,200个片区林业综合执法管理站,50个木材检查站。(2)继续完善森林火灾预防、监测预警和指挥扑救系统。加强森林火险预测预报、信息指挥、林火瞭望监测和防火阻隔等体系建设;建立重庆市主城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继续实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做好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全市森林武警部队和区县季节性森林火灾专业扑火队伍,进一步加强森林扑火和护林联防队伍建设,及时处置突发森林火情;启动防火培训基地建设,提高火灾的预防、扑救能力。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3)强化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执法队伍建设,建设全市内检口岸检疫远程监控系统、全市检疫除害处理系统、林业有害生物快速检验系统;加强与工商、电力、城管等部门的协调,加大对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建立林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完善森林食品、竹木产品、林化等林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林产品质量的检测。3、强化林业管理网络(1)推广应用3S数字林业技术,建立全市林业管理信息网络;搞好市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地方林业技术规程;组织开展直辖后第二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全国第七次连续清查),编制重庆市一元材积表。(2)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应急反应系统。切实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观念,实现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性转移。重点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病虫害的预防阻隔,突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加强对重点生态区、主要口岸、重点交通要道和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区的检疫除害处理基地、药剂药械库、检疫检验仪器设备以及测报站、监测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36个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达标站;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和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实行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疫情发布、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行政问责等制度,促进森林资源健康发展。(3)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生产生活用房改造,加大“五通一改”(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在2010年前确保全市每个国有林场、管护站实现五通,改造国有林场危房5万平方米;进一步增强脱贫解困的自身造血功能,每年培育自营经济户800户、自营经济示范户80户。(4)强化林木良种繁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市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筛选、繁育并推广20个优良品种;建立大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2个、中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10个、小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20个,争取建设国家级林木育种中心;建立市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种苗信息网络中心各1个和片区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分中心与种苗信息网络分中心各6个。继续实施林木品种审定和种苗管理五项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到林木良种繁育与推广、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与行政执法上来。逐步实现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由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四)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林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和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业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体系的基础条件,建立林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1个市级林业科技推广站,10个区县(片区)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建立重庆市林木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立30个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建立10个市级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林业质量监督机构建设,成立林业专业咨询委员会;创新林业人才培训机制,改进和完善林业继续教育程序和方法,培训林业技术人员4500人次,林业基层工作人员和林农8000人次;建立市级林业人才储备库,培养选拨林业拨尖人才10名、优秀人才50名,改善和增强科研、试验、开发和推广的创新能力。四、“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区域布局在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前提下,按照主城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市林业发展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分类指导,协调推进。(一)主城区板块主城区板块位于重庆中西部,由渝中、沙坪坝、江北、大渡口、南岸、九龙坡、北碚、渝北、巴南9区组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突出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和农田林网建设,注意搞好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石漠化治理两大工程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抓好苗木花卉和森林旅游产业,注意抓好木竹加工,为此,要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森林旅游、香料林、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积极发展优质笋竹基地和林产品市场,努力构建良好的城市林业体系。(二)渝西走廊板块渝西走廊板块位于重庆西部,由万盛、双桥、永川、合川、江津、南川、綦江、璧山、铜梁、荣昌、潼南、大足12区县(市)组成,以生态建设为主,适当突出产业开发。在生态建设方面,要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和农田林网建设,注意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石漠化治理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和木竹加工,注意苗木花卉业发展,为此,要突出抓好工业原料林、优质笋竹、香料林、森林食品、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注意发展苗木花卉和药材基地,形成良好的绿色经济走廊。(三)三峡库区板块三峡库区板块位于重庆东部及东北部,包括万州、涪陵、长寿、垫江、梁平、武隆、丰都、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14区县,以生态建设为主,突出库区生态治理特色。在生态建设方面,要突出抓好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石漠化治理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注意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食品业,注意抓好木竹加工,为此,要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基地,注意发展优质笋竹和香料林基地,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建成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四)渝东南板块渝东南板块位于重庆东南部,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5个少数民族区县组成,以生态建设为主,突出民族地区林业发展特色。在生态建设方面,要特别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石漠化治理和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注意抓好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在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森林食品和木竹加工业,注意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为此,要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基地,抓好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和香料林基地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生态经济双赢。五、“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大领导力度,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继续加大林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将林业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严格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干部离任核查机制。保持林业机构的相对稳定,强化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林业基层组织的作用,保持林业工作的连续性。结合中央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积极制定和出台具有推动力强的地方性法律和政策措施,不断推进重庆林业跨越式发展。继续加大林业工作的宣传力度。高举“生态建设”这面旗帜,围绕“绿山富民活行业”的发展主线,唱响“打造绿色重庆,建设生态家园”的主旋律,全面提高社会对林业“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和“重要地位、首要地位、基础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生产发展、生活富余、生态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意识,增强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知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宣传领域,大力实施林业宣传“五个一”工程,把林业宣传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继续加大林业资金的扶持力度。按照“分类分级、突出重点、按需扶持”的原则,将公益林业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对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林业基础建设项目,优先争取全部纳入各级公共财政。对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兼有生态、社会效益的林业项目,区别情况,以政策扶持为主,辅之一定的资金补助。进一步规范林业税费征收行为,改革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取消对林业经营者的不合理收费。建立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林业投融资体系,积极引进外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贷款的力度;采取股份制、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多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形成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重庆林业建设的社会氛围与投入机制。(二)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林业建设由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继续深化林业改革,破除林业发展中遇到的部分政策法规或制度条款等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部分林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窘迫状况,彻底改革制约林业发展的制度性或政策性障碍。抓住林权制度改革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森林分类经营,继续抓好国有林场改革和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与天然林管护补助政策的对接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机制,促进林业健康、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和完善林权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及时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按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基本思路,用23年的时间,进一步理顺和明晰林业产权,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规范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权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的新型林业产权制度。重点推进确权发证、分类经营、完善市场、有序流转、管理规范、落实政策等林权改革内容,本着“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林业的确权发证任务,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责、林有其人、人有其利”。全面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按照森林利用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林业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实行分类经营。全市公益林面积比例不少于林地总面积的60%,其中主城区公益林不少于林地总面积的60%,渝西走廊地区公益林不少于林地总面积的40%,三峡库区公益林不少于林地总面积的70%。在公益林区,划定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对国家重点公益林按国家补偿或管护标准予以常年补助,对地方公益林给予适当补偿或管护费补助,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完善森林资源流转机制,对商品林依法放开搞活,促进森林资源有序流转。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改革全市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分类经营;加快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流转步伐,在维护生态安全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逝的前提下,鼓励各类单位、团体或个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国有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合理分流国有林场富余人员。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作为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使之成为全市林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林业发展的门槛,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项目管理、森林资源流转、采伐利用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平等竞争,为多元投资主体提供创业的舞台。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政策的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庆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探索经验,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天保工程管护补助政策与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政策的对接试点,实现政策平稳过渡。(三)提高建设质量,实现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进一步落实科技兴林战略。以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的决定为抓手,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全面建设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高效利用,库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对林业重点工程实行技术目标制、技术责任制、技术考核制,使工程建设与技术推广真正做到“三同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高度重视林业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各项林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程,继续实施林业科技“五五”工程,建立完善林业科技贡献奖励机制,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区县及基地建设,不断增强林业科技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林业建设质量。继续推行营造林工程建设五项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营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办法、工程检查办法、工程招投标办法、工程监理办法、工程验收办法和营造林定额等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营造林质量。以种质资源保护为载体,建设好林木育种中心和良种繁育中心,抓好种检设施、种质资源保护、良种基地三大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种苗执法、种苗质量监管、信息服务三大体系,努力推进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大力提高基地供种率、良种使用率。建立健全监督监测机构,加大对林产品、林木种苗、花卉、森林食品,特别是涉及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努力搞好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森林质量。把森林经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实行可持续经营的方针,逐步实现森林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重点抓好以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为主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使生态公益林逐步形成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商品林逐步走上速生、丰产、高效的森林资源经营轨道,使天然次生林加快恢复到稳定的森林群落状态;重点抓好中幼林抚育,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林分结构不断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四)推进依法治林,实现林业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力度,修改、完善、充实重庆林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林业行政许可审批改革步伐,规范林业政务管理,探索宏观指导、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的新路子;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严格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林业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加强林业法制和生态道德教育。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认真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采伐限额的管理方式,使采伐限额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加强林地管理,不断创新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建立使用林地预审制度,把征占用林地的关口前移。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从注重事先审批转变到事中、事后的监管上来,着力于更高层次的全过程的监管,依法抓好审批,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为基点,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把注重行政保护转变到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并重上来,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和政策引导,使森林资源被动保护转变为主动预防和疏导上来。(五)落实人才战略,实现林业队伍由单一型结构向综合型转变认真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林之路,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三个环节,切实加强林业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从调整结构、提高能力、激发活力三方面入手,突出造就拔尖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培养适用人才三个重点,全面提高林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促进人才建设与林业事业的共同发展。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为主体,培养初、中等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培养林业工人技能人才为重点,专题培训、短期培训、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林业人才培训体系,初步建立一支符合林业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层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较高的林业建设队伍。不断创新和完善林业人才评价、使用、竞争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林业人才活力。加强森林公安派出所、木材检查站、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和林业科技推广站等林业基层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服务职能。高度重视国有林场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林场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林业系统党建、群团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为重庆林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庆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重庆市林业局二00五年十二月 目 录一、“十五”重庆林业建设成就及面临的形势2(一)“十五”林业发展成就2(二)“十一五”林业发展形势3二、“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5(三)主要目标5三、“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重点5(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51、十大林业重点工程62、全面推进社会造林8(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91、大力发展四大产业92、努力建设八大基地10(三)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建设111、健全林业服务网络112、健全林业执法网络123、强化林业管理网络13(四)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4四、“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区域布局15(一)主城区板块15(二)渝西走廊板块16(三)三峡库区板块16(四)渝东南板块16五、“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17(一)加大领导力度,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17(二)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林业建设由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18(三)提高建设质量,实现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转变20(四)推进依法治林,实现林业管理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21(五)落实人才战略,实现林业队伍由单一型结构向综合型转变22重庆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搞好生态建设,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林业发展,直接关系着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对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优美的经济中心,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重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重庆林业建设成就及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林业发展成就“十五”期间,重庆林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林业建设任务最重、发展速度最快、资源增长最大、保护力度最强、产业起步最快、资金投入最多的五年,也是林农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林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绿山富民活行业”的主线,全面深化了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重庆林业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生态家园,打造绿色重庆,确保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十五”期间,全市完成营造林1800万亩,是“九五”时期的3倍;林业用地面积达到6118万亩,比“九五”期末增加631万亩;森林面积达到3717万亩,比“九五”期末增加8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比“九五”期末增加7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4倍;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1.2亿立方米,比“九五”期末新增了近50%;森林采伐消耗实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指标,全面落实了4643万亩天然林资源管护任务;市和国家对林业投入总量达70亿元,是“九五”期间投入的10倍;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十五”期末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了近两番;林业改革步伐加快,启动了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了4965名富余职工的一次性安置;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化示范苗圃、中心苗圃和标准化苗圃36个;建成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45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1%,全市生态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实现了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重庆林业建设成效在重庆林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这为“十一五”林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重庆林业建设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二)“十一五”林业发展形势“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脆弱地区之一;国家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西部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从全局角度提出的“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发展基本方略,赋予重庆以“西治”为主的生态建设重要任务;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也确立了林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林业执法体系和监督体系,并将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建设任务列为党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之一。“十一五”重庆林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发达省区相比,重庆林业生产力仍处于相当低下的层次。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分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完备,生态系统仍很脆弱;森林保护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威胁、野生动植物破坏和林木种质资源流失等形势严峻;森林经营工作刚刚起步,林业产业规模小,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滞后;林业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利益分配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产权流转不规范,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林业基础建设薄弱,支撑林业快速发展的行业活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经营方式仍然粗放;一些地方对林业的认识不到位,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同时,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重庆林业发展已进入了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历史性转变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克服种种困难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充分准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科学发展观,优化重庆林业生产力布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全面开创重庆林业发展新局面。二、“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保护、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努力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努力促进重庆林业发展与重庆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努力实现“打造绿色重庆,建设生态家园”的奋斗目标。(二)基本原则坚持造林绿化与资源保护并重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坚持改革创新与稳定发展并重坚持科技兴林与依法治林并重坚持绿山富民与振兴行业并重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坚持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三)主要目标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中心,不断优化林业结构,“打造绿色重庆,建设生态家园”。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三、“十一五”重庆林业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和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林业的多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实现重庆林业发展新的飞跃。(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速生丰产用材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长防林二期、石漠化治理、农田林网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建设、主城区城市绿色屏障等十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并以此为主要抓手,带动全社会的生态建设,促进全市生态文明。1、十大林业重点工程(1)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整合现有资源,启动三峡库区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重点完成以下生态治理与保护内容。完成三峡库区防护林建设2300万亩(其中新造600万亩,封山育林1400万亩,纯林改造300万亩),能源林建设300万亩;完成三峡库区消落带生物措施治理示范2万亩。加强三峡库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野生动植物种抢救繁育基地6个,迁地保护植物种类3000种;新建15个县级监测站,40个监测点。启动三峡库区湿地保护项目,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5个,湿地公园5个,新建5个县级湿地监测站,建立市级湿地保护监测管理机构。启动三峡库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新建市级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和巫山、万州、石柱、长寿、巴南、江津、缙云山7个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对候鸟迁飞路线、规律等课题研究。启动三峡库区松材线虫病预防阻隔工程,建成较为完备的疫情监测、疫情封锁、疫情除治、应急防控体系。启动三峡库区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工程,建立以市生态监测中心、区县生态监测中心、乡镇监测站、定位监测点为主体的生态监测体系和生态监测网络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三峡水库(重庆)沿江两岸绿色长廊,促进生态改善和库岸绿化、美化。(2)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1600万亩;继续抓好后续管护和政策兑现,搞好“五个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研究制定相关后续政策和配套措施,使之成为林业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3)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市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指标范围内,搞好规划区内的森林资源管护,建设生态公益林415万亩,继续做好国有林业实施单位职工社会保障工作,充实完善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