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总消费与总产出及政府财政政策 第一节宏观经济基本模型总需求 AggregateDemand 简称AD 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 l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这是由于存在着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 1 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 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 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这种效应有时称为 庇古效应 2 利率效应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 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 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这种效应有时也称为 凯恩斯效应 3 汇率效应 本国物价水平下降会使利率降低 从而使本国的货币贬值 使得本国的出口增加 进口减少 即汇率贬值刺激了本国的净出口 增加了对本国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 总需求增加 AD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总需求减少 AD曲线向左移动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自主消费变动 C 自主消费增加 会增加人们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自主消费减少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投资变动 I 企业投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财政政策 G 政府支出增加 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 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政府支出减少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政策 M 货币供给增加 人们的收入增加 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货币供给减少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外贸波动 NX 净出口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总供给 AggregateSupply 简称AS 总供给 则是指在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 不同的价格水平下 经济社会的所有厂商所生产的商品或所提供劳务的数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斜率 垂直在长期中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给 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 所以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要素的存量和技术变动 生产要素的存量增加 技术进步会导致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反之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物价水平 实际GDP LAS 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 向右上方倾斜 物价水平 实际GDP SAS 粘性工资理论 工资不能根据物价水平迅速调整 即工资具有 粘性 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减少从而引起企业对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的减少 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 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 物价总水平下降时 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 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 粘性价格理论 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物价水平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 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 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售 并引起企业减少它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生产要素存量 技术生产要素存量 技术等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 预期高预期的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 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相反 低预期的物价水平增加了物品与劳务供给量 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如石油价格 税收等 宏观经济均衡短期均衡 AD SRAS长期均衡 AD LRAS LRAS SRAS AD1 AD2 E e p Y 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派 第二节储蓄 消费和投资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 假定消费只受收入多少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C f Y c 代表消费 Y代表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 简称APC APC C YdYd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 简称MPC MPC C ydYd可支配收入短期消费函数 C Ca cYdCa 0 0 c 1Ca自发性消费c消费增加幅度 边际消费倾向 Yd可支配收入长期消费函数 C kYd 消费 消费函数 收入 0 自主消费Ca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 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研究国民收入决定时 假定储蓄只受收入多少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S f Y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propensitytosave 简称APS APS S YdYd可支配收入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propensitytosave 简称MPS MPS S ydYd可支配收入Y C SS Yd CS Yd Ca cYd Ca 1 c YdAPC APS 1MPC MPS 1 生命周期储蓄与永久性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储蓄 意思是说个人会在具有工作能力的期间储蓄 这样做不仅为了消费 最重要还是为未来打算 让自己能安享退休后生活 永久性收入假说 指的是消费取决于当前收入的程度 远不如取决于永久性的程度 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收入分配 高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小 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 全国平均消费倾向就会比较大 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宏观经济学的投资 是指厂商或民间新置的机械设备 新建的厂房 以及增加的存货 投资总值 投资净值 折旧固定资本投资 是指对新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的投资 而固定资本投资也有总值与净值之分 影响投资需求的因素 预期的投资收益和所需的投资成本 投资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时 理性的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 投资的来源是储蓄 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时 总产出Y C S总需求Y C I均衡时 总供给 总需求S I 凯恩斯的均衡收入模型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总供给 消费 储蓄Y C S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总需求 消费 投资Y C I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与居民户的经济 总供给 总需求C S C IS IS I 国民收入收缩S注入 J 国民收入收缩 漏出 W 注入 J 国民收入扩张 漏出 W 注入 J 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 收入则达到均衡水平 以下利用数学公式表示均衡收入的决定 消费 C Ca cY投资 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 纵轴OC I代表消费与投资 45 线表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C I 是消费加投资 即总需求曲线 C I 曲线与45 线相交于E 这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就决定了在既定的消费与投资水平下 国民收入为OH 在E点之左 国民收入小于OH 这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SI 因此国民收入一定要减少至OH 只有在E点 国民收入才达到均衡 Y 45 C I预算总支出 E H 0 C I总需求 I S E 试根据以下A国的资料回答附设的问题 i 消费函数C 200 0 8Yii 投资函数I 100iii 总需求 C Iiv 总供给 Ya A国的MPC和MPS是多少 均衡收入 b 当投资增加10个单位 即上述 ii 的I 110时 均衡收入会上升多少 c A国的储蓄函数是什么 解 a MPC 0 8MPS 0 2C I Y200 0 8Y 100 Y300 0 2YY 1500b C I Y200 0 8Y 110 YY 1550上升了50cS 200 0 2Y 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引申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是包括了厂商 居民户与政府的经济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实现 政府支出包括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支出 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直接税 这种税是对财产与收入征收的税 由纳税人直接承担 另一类是间接税 这种税是对商品与劳务所征收的税 从总供给的角度 Y C 消费 S 储蓄 T 税收 从总需求的角度 Y C 消费 I 投资 G 政府支出 I S 称为投资储蓄差额 T G 称为政府收支差额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总供给 总需求C S T C I G可得 S T I GS T I G国民收入收缩S T I G国民收入扩张S T I G国民收入均衡漏出包括了储蓄与税收 注入包括了投资与政府支出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是包括了厂商 居民户 政府与国外部门的经济 又称开放经济 openeconomy 从总供给角度 Y C 消费 S 储蓄 T 税收 M 进口 总需求角度 Y C 消费 I 投资 G 政府支出 X 出口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总供给 总需求C S T M C I G X 可得 S T M I G XS T M I G X 国民收入收缩S T M I G X 国民收入扩张S T M I G X 国民收入均衡漏出包括了储蓄 税收与进口注入包括了投资 政府支出与出口 国民收入的调节 以三部份经济为例 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C I G C S TI G S TI S T G I S 称为投资储蓄差额 T G 称为政府收支差额 可以通过调节这两个差额来使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这种调节对于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管理经济是有指导意义的 政府收支与均衡收入由于税收是通过对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进入总需求公式的 所以当总需求 总供给时 均衡收入Y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 乘数理论 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 乘数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公式K Y I Y代表增加的收入量 I代表增加的投资量 K代表乘数 Y I C I Y CK Y I Y Y C Y Y Y Y C Y 1 1 C Y 1 1 MPC K 1 1 C Y 1 S Y 1 MPSMPC 边际消费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 消费 C Ca cY投资 I C I Ca cY Y Ca cY Y 1 1 c Ca C即边际消费倾向MPC假设MPC 0 9Ca增加了100个单位 而 保持不变 计算出Y 的增加量 Y Y 1 1 c Ca 1 1 0 9 100 0 1000Ca增加了100个单位 会使 Y 增加量1000个单位 这种效果称为乘数效应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 是以商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 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 继之以普遍的衰退 收缩 与复苏所组成的 这种变动重复出现 A 衰退B 复苏点C 繁荣的高峰D 经济下滑E 经济谷底 时间 产出 A B C D E 产出趋势线 潜在GDP 实际生产线实际GDP 第四节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改变政府的开支或税收来影响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的策略 A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需求决定均衡产出 Y C I G 其中 C C0 c Y T 均衡产出Y 1 1 c C0 I G cT B 财政政策工具政府购买 G 税收 T C 政府购买对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影响 乘数效应 Y 1 1 c G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 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移动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 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 D 税收对总需求的影响 乘数效应 Y c 1 c TE 平衡预算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乘数效应 Y 1x G T Y 1 1 c C0 I G cT NX 假设其他外生性变项保持不变 政府开支G变动 数式可写成 Y 1 1 c G 当MPC 0 75 若想要增加总收入100个单位 政府应增加的政府开支为 100 I 1 0 75 G G 100 x0 25 25假设其他外生性变项保持不变 而政府的税收T变化 Y c 1 c T 当MPC 0 75 若想要增加总收入100个单位 你认为政府减收多少税收呢 100 0 75 1 0 75 T T 33 33 政府收支的自动稳定机制政府收支的自动稳定机制 是指政府缓和经济波动的自动调节的措施 如受国民收入影响的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当经济衰退时 收入水平下降 社会的税率也会相对调低 以缓和经济衰退 当经济过热时 收入水平提高 社会的税率也会相对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