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精品课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精品课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精品课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精品课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2 26 1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20 2 26 2 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 2009年3月 墨西哥暴发 人感染猪流感 疫情 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 后将其更名为 甲型H1N1流感 6月11日 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 2020 2 26 3 流感疫情已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 截至10月31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 6万余例新华网快讯 截至10月31日 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4 6万余例 其中 重症病例90余例 并出现死亡病例 全球死亡病例突破5000例 2020 2 26 4 全球疫情特点 传播快 但病情不严重 大多数国家从大量的输入型病例逐步转为本土病例 从散发扩展为群体发病 从轻症多发即而出现重症病例 2020 2 26 5 国内疫情特点 疫情从沿海向全国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由输入为主变为本土为主由散发病例向聚集疫情发展卫生部通报 截至10月31日 31个省份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1500余起 其中学校相关的聚集性疫情占98 以上 卫生部专家表示 目前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情依旧温和 我国内地已有411家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 2020 2 26 6 下一步工作重点 国务院和卫生部领导多次强调 高度重视 科学防控 克服麻痹松懈情绪 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 科学做好学校等聚集性病例处置 2020 2 26 7 下一步工作重点 努力做好医疗救治及相关准备工作 重点加强重症病例的发现与救治 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10月23日卫生部又下文 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有关诊疗工作的通知 加强对边远地区的防控工作支持力度 防范出现大规模疫情暴发 2020 2 26 8 下一步工作重点 重点围绕学校 医院等重点场所 重点人群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防止医院成为疫源地 精心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 认真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 2020 2 26 9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20 2 26 10 作好应对感染聚集发生的准备 甲型H1N1流感症状体征是非特异性的 是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传染病 在发病初期 出现临床症状前一天 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主要通过飞沫 接触传播 医院是高危人群聚集 同时又是人群频繁出入的场所 由于存在上述医院感染聚集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因此要警惕和防止疫情在医院内的传播 2020 2 26 11 科学进行流感病例监测 严格筛查门急诊可疑病例 早期识别住院病人中的感染病例 密切关注职工感染病例 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 2020 2 26 12 预检筛查 在医院入口处设立分诊台 分流发热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或预检筛查室 门急诊早期识别流感样病例 培训一线医务人员 作到早发现 早诊断 早隔离 早治疗 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提供口罩 张贴宣传画 向患者宣传呼吸道卫生 保证所有接诊区域通风良好 2020 2 26 13 加强对住院患者感染的监测 最重要的是早期发现有潜在风险的流感样病例 及时识别和上报 加强对感染控制措施的督导和评估 并及时反馈结果 开展患者健康教育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 2020 2 26 14 关注职工感染病例 实施职工感染的报告制度 职工家属确诊甲型H1N1流感 发生暴露的职工要及时报告并主动实施居家隔离 职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 确诊要及时上报 根据病情选择住院或实施居家隔离 并在医院通报感染信息 2020 2 26 15 隔离传染源 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 2020 2 26 16 隔离传染源 感染性疾病科和门急诊 对可疑患者 要尽快与其他患者隔离 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独的区域 并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 必要时提供纸巾 建立快速通道 提供优先服务 提供有关诊断和治疗措施 减少在人群中暴露的时间 降低其他病人和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 本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相应诊治 及早转诊 2020 2 26 17 隔离传染源 住院患者隔离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 如果患者可以忍受 为患者提供口罩 并建议佩带口罩 安排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在单独房间或远离其他患者的单独区域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 可同室安置 立即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以减少疾病传播的范围 2020 2 26 18 精品PPT课件浏览免费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同表寒肺热感冒 是风寒客于肌表 热邪壅肺所致的表寒里热证候 表寒肺热感冒 或因肺热内蕴 复感风寒 或因表寒未解 入里化热 肺热为表寒所遏而形成 表寒肺热感冒 多以恶寒发热 咳嗽气喘 痰黄粘稠 烦躁为主症 表寒肺热感冒因风寒客表 邪热壅肺 热被寒遏 不得透发 故形成表里寒热互相错杂的证候 伤寒论 中的太阳表邪迫肺证 太阳表寒里热证等 即属此证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 恶寒发热 身痛 汗出 烦躁 口渴 咳嗽气喘 次症 鼻塞 声重 头痛 咽喉肿痛 痰黄粘稠 鼻煽息粗 溲黄便秘 舌脉 舌质红 苔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数 凡具备主症 或主症 和次症 或主症 和次症 并均见典型舌脉者 即可诊断为表寒肺热感冒 专业精品课件 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欢迎下载收藏 2020 2 26 19 隔离传染源 如果实验室诊断前 将临床诊断病例安置在同一病房时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病床之间的距离要大于1米 安排专门的护理团队 进入该病房的人数尽可能减到最少 避免共用设备 如果条件不允许 需要在下一个患者使用前消毒设备 定期清洁 消毒公共区域 确保患者 医务人员手卫生 2020 2 26 20 切断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 鼻腔 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证 2020 2 26 21 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可能前往的区域 或在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的区域要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 以减少感染风险 自然通风 最好门窗开放 形成对流 机械通风 使空气保持有组织的流动 由清洁区向污染区合理流向 至少每小时空气交换大于12次 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020 2 26 22 切断传播途径 与患者保持有效的隔离距离 大于1米 倡导呼吸道卫生 坚持标准预防 2020 2 26 23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最基础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正确实施标准预防 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020 2 26 24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坚持手卫生 呼吸道卫生 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防止锐器刺伤 织物清洁 医疗废物处理 2020 2 26 25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手套隔离衣护目镜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帽子 鞋套 根据需要选用 根据暴露风险 传播途径 医疗操作的需要 选择适宜的防护用品 2020 2 26 26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戴手套指征 医务人员自身手部皮肤有破损 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渗出物 黏膜和皮肤破损处 2020 2 26 27 选择适当的手套 手套类型应便于操作 选择大小合适的手套 手套质量应不受任何洗手液的影响 2020 2 26 28 正确使用手套 戴手套前应进行手卫生 不能因为戴手套而取代手卫生 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并正确处理废弃的手套 同一患者更换操作部位 如果有可能将该部位的感染传播到另一个部位应更换手套 接诊下一个患者 或从一个可能污染的环境到另一个环境进行操作前 应更换手套 脱掉手套后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2020 2 26 29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穿隔离衣及围裙 患者的体液可能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上 如果隔离衣有渗透 需要在外加戴围裙 护理大小便失禁患者 处理引流物等 2020 2 26 30 隔离衣的正确应用 隔离衣确保大小合适 能够遮盖医务人员的身体和衣服 使用完后 应立即脱掉隔离衣 安全放置到有关容器中 处理下一个病人前 或进入不同的污染区前 应更换隔离衣 在相同确诊病例的病区 同时医务人员又没有直接接触病人身体及其周围环境的情况下 隔离衣可连续使用 2020 2 26 31 隔离衣穿脱顺序 手卫生穿隔离衣戴手套并用手套将隔离衣袖口遮住进行操作操作结束 立即脱掉隔离衣和手套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和手套 将隔离衣和手套由里向外一起卷起 安全放置到医疗废物桶 并进行手卫生可重复应用的隔离衣 脱去手套 进行手卫生 将隔离衣安全放置到被服袋中 进行手卫生 2020 2 26 3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戴护目镜或面罩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的眼 鼻和口不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或防止病人的血液 体液喷溅 需要采取飞沫和空气传播预防时 患者体液可能溅到医务人员的脸上 面罩应覆盖眼口鼻 2020 2 26 33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戴口罩 依据暴露的危险性选择适宜的口罩 外科口罩 用于防喷溅 可以有效防止大的飞沫传播 医用防护口罩 N95 可以同时防止大的飞沫和较小的气溶胶微粒 2020 2 26 34 外科口罩的选择 戴外科口罩的指征 为任何可能经飞沫传播呼吸道疾病患者提供常规医疗服务时 都应戴外科口罩 任何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 无论确诊与否 在离开隔离病房时都应随时配戴外科口罩 2020 2 26 35 医用防护口罩的选择 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指征 当进入医院高风险区域时 如空气隔离病房实施任何会产生气溶胶操作时 如气管插管 尸体处理等 患者感染一种新型或未知病原体 而且传播途径不明确时 2020 2 26 36 口罩的正确使用 一旦口罩潮湿或污染 要立即更换口罩 不用口罩时要立即摘掉 不要长时间挂在脖子上 摘取或处理口罩后 要立即进行手卫生 选择医用防护口罩 N95 每次使用前都应作密合性试验 调整合适后再进行操作 注 外科口罩必须将光滑的一面朝外 医用防护口罩必须保证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不漏气 2020 2 26 37 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试验 深吸气 进行负压密合性试验 快速呼气 进行正压密合性试验 2020 2 26 38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的方法 2020 2 26 39 手卫生原则 当手表面可见污染物时 应当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如无可见污染物 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接触过患者伤口 体液和分泌物后 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在做任何操作前 要保证手的干燥 2020 2 26 40 手卫生原则 2020 2 26 41 手卫生的实施 立即 上班后之前 戴手套前 治疗前 护理前 下班前 之间 可能手被污染时 之后 接触每个病人后 摘掉手套后 脱掉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后 接触过患者的体液 分泌物后或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后 咳嗽 打喷嚏时用手遮盖后 便后 2020 2 26 42 手卫生方法 正确的洗手技术能确保彻底地清洗双手的每一个部位 按照6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 2020 2 26 43 一旦干燥 你的手是安全的 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拇指在掌中揉搓 手指互握 揉搓手指 手指交叉 掌心对掌心揉搓 手指交叉 掌心对手背揉搓 掌心对掌心揉搓 取适量产品于于掌心中 并涂抹双手至所有皮肤 使用酒精类手消毒剂的手卫生方法 2020 2 26 44 用水打湿双手取适量产品涂抹掌心对掌心揉搓双手所有皮肤 拇指在掌中揉搓指尖在掌心中揉搓用水冲洗 用一次性毛巾用毛巾关水龙头你的手是安全的彻底擦干 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方法 手指交叉 手指交叉 手指互握 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揉搓手指 2020 2 26 45 呼吸道卫生 呼吸道卫生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 要鼓励所有患者 医务人员以及探视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注意呼吸道卫生 以减少含呼吸道分泌物颗粒的传播 2020 2 26 46 精品PPT课件浏览免费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同表寒肺热感冒 是风寒客于肌表 热邪壅肺所致的表寒里热证候 表寒肺热感冒 或因肺热内蕴 复感风寒 或因表寒未解 入里化热 肺热为表寒所遏而形成 表寒肺热感冒 多以恶寒发热 咳嗽气喘 痰黄粘稠 烦躁为主症 表寒肺热感冒因风寒客表 邪热壅肺 热被寒遏 不得透发 故形成表里寒热互相错杂的证候 伤寒论 中的太阳表邪迫肺证 太阳表寒里热证等 即属此证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 主症 恶寒发热 身痛 汗出 烦躁 口渴 咳嗽气喘 次症 鼻塞 声重 头痛 咽喉肿痛 痰黄粘稠 鼻煽息粗 溲黄便秘 舌脉 舌质红 苔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数 凡具备主症 或主症 和次症 或主症 和次症 并均见典型舌脉者 即可诊断为表寒肺热感冒 专业精品课件 课件下载后可以编辑 欢迎下载收藏 2020 2 26 47 呼吸道卫生 2020 2 26 48 防止锐器刺伤 不要给针头套帽不要将针头等锐器直接对着身体的部位不要用手分离针头和注射器 或用手折弯或折断用过的针头用正确的方法和容器处理锐器避免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 2020 2 26 49 防止锐器刺伤 2020 2 26 50 呼吸相关仪器设备的消毒 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应避免接触医务人员的皮肤 黏膜和衣服 在清洗消毒呼吸道仪器设备过程中 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戴橡胶手套 穿隔离衣和防水围裙 戴面罩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清洗后直至肉眼观察没有污物并彻底干燥后 才进行消毒处理 保证清洁消毒好的物品干燥并打包备用 2020 2 26 51 医院环境的清洁 医院环境清洁的原则 病区环境应定期清洁 采用湿式保洁 避免清洁过程中产生灰尘引起的气溶胶传播 只有接触过患者皮肤或黏膜的表面 或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需要在清洁后进行消毒 防止保洁工具污染 保洁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消毒过程中和消毒后都要保持环境通风良好 2020 2 26 52 环境保洁的实施 每天清洁患者周围的所有水平表面 出现可见污染物及时清洁 每个患者出院后以及新患者入院前应及时清洁 物体表面直接接触过患者 如检查台 必须在下一个患者使用前清洁或消毒 任何接触过有潜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检查台或设备 使用后要立即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2020 2 26 53 棉织物的清洁 所有用过的针织物品都应放在结实的袋子或容器中 以保证密闭运输 如果针织物品表面有固体污物 要立即去除 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和人 按照相关规定清洗针织物 2020 2 26 54 医疗废物的处理 按照国家 医疗废物处理条例 进行分类收集 运送和处置 处理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气溶胶 2020 2 26 55 额外预防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针对传播途径还应实施额外预防的措施 包括 飞沫传播的预防 飞沫 5um 空气传播的预防 飞沫核 5um 接触传播的预防 2020 2 26 56 飞沫传播预防 距离患者1米内 应戴外科口罩 将患者安置在单间 或将一组相同诊断或相同风险的患者安置在一个房间 并保持患者间距离至少1米以上 尽量减少患者的离开病房的次数 并建议病人出病房时佩戴外科口罩 去除个人防护用品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2020 2 26 57 空气传播预防 一些经飞沫传播的疾病通常也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气溶胶进行传播 如在进行一些可产生气溶胶的临床操作时 如通风不畅或个人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感染 患者应当单独安置于一个通风良好的单间 如果条件允许 应安置在空气传播隔离病房 保证每小时换气次数大于12次 并控制气流方向 进入医院高危区域 如空气传播隔离病房 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并确保每次使用前都进行口罩的密合性检测 限制患者活动 教给其正确的呼吸道卫生 病人出房间时 应佩戴外科口罩 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后 应当立即洗手 2020 2 26 58 接触传播预防 接触传播是医务人员和病人感染途径之一 手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 再接触结膜或口鼻粘膜后 引起感染 接触患者时 务必带手套 穿隔离衣 接触患者后 要立即安全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并在去除个人防护用品后要立即洗手 尽量保证医疗仪器专人专用 如果共用 必须在下一个患者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 工作中尽量避免用手接触脸部 眼睛和口鼻 尽可能将患者收治单间 相同病原体感染可同室安置 尽量减少患者出入限制区域 并减少患者间的接触 2020 2 26 59 保护易感人群 因为是一种新型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 医院尤其要重点保护高危人群 妇产科的孕妇 新生儿和儿科病房的病人 老年病人 各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020 2 26 60 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病人 加强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