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1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2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彭、侠、嗯”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能入角色朗读,知道访谈的特点。教学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教学准备:1、多音字:传、绿、将积累带有“熟”字的词语:烂熟于心 熟能生巧 深思熟虑 熟视无睹2、搜集季羡林等相关信息,能脱稿简洁介绍。季羡林李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专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西语系。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三国演义 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他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之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再现了这一历史风貌。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3、查字典:绿林好汉、滚瓜烂熟 文理贯通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注:用文字解释字句。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1、 课前读季羡林的我的童年4、准备“闲书闲VS闲书不闲”辩论赛,找相关有说服力的事例。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季羡林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揭题 【投影关于温家宝总理探望季羡林老人的新闻照片】2007年8月,温总理探望了96岁高龄的季羡林老人。照片上的这位就是季老。同学们知道他吗?(季羡林: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学者,主要研究印度语言、文学和历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季老先生关于读书有些什么样的见解呢?让我们跟随小女孩苗苗一起去听一听吧!【出示课题】2、读课文二、“我爱阅读”闯关第一关:读下列词语: 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绿林好汉三侠五义 加点儿注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一百单八将 嗯(注意鼻音发音)第二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一位小学生苗苗对季羡林的一次访谈,讨论读书的事。)、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对话形式,口语化,一问一答)、说出文中你最感兴趣或不明白的地方。第三关: 1、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理由。2、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年龄不同; 身份不同: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阅历、学识上的悬殊)第四关:、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懂礼貌、勤作记录;谈话中,倾听对方最重要的思想;“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如果让你采访一位作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第五关: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三、品味题目寓意师: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1、与二人名字相关。(苗、林)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2、寓意:“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四、模拟现场 分角色朗读1、自己分两个角色读准备3分钟2、同桌读,请3对学生,点评(要像对话说话一样自然,口吻适合不同身份,眼神等表情)3、脱稿挑战说(先想好访谈的问题,用自己简洁的语言对话)五、现场驳一驳辩题:闲书闲VS闲书不闲 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六、作业1、课堂作业本2、采访一位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写访谈的要点: 作3-5句对话长度的访谈记录 要围绕“爱读书”这个话题 要有思想和观点3、推荐阅读季羡林先生(对于季羡林先生,我不单单有崇敬之情,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爱戴,好像他是我的爷爷,给我讲曾经的历史,给我讲他自己的故事。)附: 我的童年(节选)季羡林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做“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价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遂停止不练。每次回忆起学习英文的情景时,我眼前总有一团零乱的花影,是绛紫色的芍药花。原来在校长办公室前的院子里有几个花畦,春天一到,芍药盛开,都是绛紫色的花朵。白天走过那里,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