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4页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兴区农村四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16题)和第ii卷(11题),共两部分,第i卷为1页-3 页,第ii卷为4 页-7 页。 第i卷(16题,共48分) 一、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吐哺b 坍圮p 纤细qin 挥斥方遒qib蜕变tu 点缀zhu 黯然n 长歌当哭dnc诅咒z 敛裾j 溘死h 将子无怒qind洗涤d 隽永jn 攒射cun 无济于事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斑驳 气慨 姿态 没精打采b弥望 嬉游 和谐 急不暇择c弘扬 袅娜 涸辙 以逸代劳d警戒 蜷缩 燥动 恍然大悟3.填入下列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a泻 浮 漏 静b淌 升 洒 独c泻 升 漏 独d照 浮 洒 静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b能否增进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广泛而有效地阅读好的文章。c增加润滑油,或者将粗糙的平面磨平,都能达到减少阻力的作用。d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标志。5.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d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b十多年来,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在香港歌坛上鼎足而立。c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中,大家谈起从前的那些趣事,笑得不可开交。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7.填入画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委,。a既不传达上级的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9.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满意。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c怨灵修之浩荡兮 浩荡:荒唐。d忍尤而攘诟 尤:指责,责骂。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d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来信:捎来的书信。d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生人:活着的人。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是代词,其中不是指代人的一项是( )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14.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下列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6.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c甲辰年 d乙酉年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3页(共7页) 第ii卷(11题,共102分)二、本大题共4 小题,共 37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9题。(12分)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7作者在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_ 18.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4分)_ 19“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你觉得是“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4分)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9分)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夭夭:木少盛貌。于归:指姑娘出嫁。蕡:音(fn)果实将熟的样子。20.诗经普遍使用赋比兴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5分)_ 21.这首诗表达了先秦时期人们“美的观念”,请简析一下这种“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4分)_ (三)默写(10分)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户庭无尘杂, 。久在樊笼里, 。(四)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分)夫 童 心 者 真 心 也 若 以 童 心 为 不 可 是 以 真 心 为 不 可 也 夫 童 心 者 绝 假 纯 真 最 初 一 念 之 本 心 也 若 失 却 童 心 便 失 却 真 心失 却 真 心 便 失 却 真 人 人 而 非 真 全 不 复 有 初 矣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15分)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约略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几株柿子树,泉水院前面院子里那些沿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它们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从碧云寺的整个景色看来,这不能算是什么大变化。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婆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自然,寺内外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之类,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许多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这里一片黄,那里一片赤不像过去那样,到处都只见到青青绿绿的。这种景象,自然地叫我们想起那春夏之间群花盛开的花园来。可是,彩色的秋林,到底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它的美景是豪壮的、庄严的。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种时辰。古人所谓“春秋佳日”,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在夏天,草木的叶子都是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从视角上说,从审美的眼光上说,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它应该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在过去的社会里,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叹惜自己阶级的衰败,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第6页(共7页)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扁舟一榷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半江红树卖鲈鱼”(王士祯)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利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节选自钟敬文碧云寺的秋色)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a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b本文对秋色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他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d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e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泪”,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23请仔细体会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而且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1)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分)_ (2)文中“惊醒”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_ 24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_四、作文(50分)纷繁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需要我们真诚面对并深入思考。请在“自由”“英雄”“经典”和“青春”中任选一词,也可以自拟一词,填入下面横线中,并以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自定文体(诗歌除外)。题目:真正的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答案) 语文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 2.b 3.a 4.d 5.d 6.d 7.c 8.a 9.c 10.a11.c 12.c 13.b 14.a 15.b 16.d二、本大题共4 小题,共37 分(一)17.(4分) 答案:比喻,“乌鹊”比喻贤才;“绕树三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却无所依托的情景。用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典故,表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求永不止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诗人与周公一样有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思。18.(4分) 答案: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9.(4分)答案: “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二)20. (5分)答案: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第一节写“花”第二节“实”第三节写“叶”既是托物起兴,又是比的写法。借花形容新娘的美丽,借密密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