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zip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38442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4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3-05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5
积分
关 键 词:
2015 2016 学年 山东省 潍坊市 一下 学期 阶段性 教学质量 监测 期中考试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zip,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
内容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a男耕女织经营方式 b产品大量进入市场c生产生活富足稳定 d具有自给自足特点2. 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治水”的神话传说和文献,这主要是因为治水a与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体现对“龙”的崇拜c可以显示“王”的作用 d给文人以丰富的想象力3.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4.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对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政府推行重南轻北的农业政策 b南方政治清明促进经济发展c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地区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冶铁技术的进步c农业耕作的需求 d井田制走向崩溃6.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a. 休养生息政策 b. 禁止经商政策 c. 抑制商人政策 d. 盐铁官营政策7清朝乾隆年间吴江县志记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这说明当地a出现大量从事织绸的农户 b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c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d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8约1008年,成都16家官商联合用楮树皮纸印刷凭证,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交易凭证。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1000文收手续费30文。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出a纸币方便了商品交换 b官商勾结牟取暴利c流通支付手段发展 d货币形式的多样化9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10.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b. 小农经济趋于衰败c.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工商业市镇的繁荣11. 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世纪以后,这一局面逐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 b工业革命 c地理大发现 d五口通商12.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文中所述的“奇迹”主要是指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3. 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导致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棉纺织机器的发明 b蒸汽动力的普遍使用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交通运输能力的增强14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非洲100100100120欧洲103144274423亚洲253437656857a. 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 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c. 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d. 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15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a.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16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a旨在规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宣告摒弃自由放任政策c体现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奠定了福利国家的基础17. 学者在第三次浪潮中谈到:“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18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记载:“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19. (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20观察下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南京国民政府19371949年货币发行量 (单位:亿法币)时间发行额度增长倍数时间发行额度增长倍数1937年6月14.11945年8月5569394.51939年12月42.93.041947年2月4837834301941年12月15110.711949年1月208亿金圆券,折合法币6.251084.431071943年12月75453.461949年5月6.79105金圆券,折合法币2.0310121.441011a实行货币贬值政策后出口大增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d这是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2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 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22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这说明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 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c.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 d.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23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利用市场恢复和发展经济 c. 消除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24.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 b. 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 将以工代赈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 d. 开创了国有化的有效路径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 史 试 题题号卷卷总分252627得分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中国古代工商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材料二 宋代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材料三 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在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历史地位?(7分)26.(12分)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荷兰、英国、美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经济举措?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示?(8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注:“爱皮西地”即abcd)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现象。(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9分)5第页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d 2.a 3.a 4.c 5.b 6.c 7.a 8.c 9.a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21.a 22.d 23.d 24.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 (1)政策:工商业官营(工商食官)。(2分)积极作用: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分工协作,提高了手工技艺,推动了工商业发展。(4分,答出4点即可得4分)(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或出现商业都市);海外贸易发达;打破时空限制。(6分)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发达的交通条件。(答出三点得6分)(3)新现象: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1分)认识: 这种新现象还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存在;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封建制度阻碍了其发育成长,发展缓慢。(6分)26.(1)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作用: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分)(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期中考试).zip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384424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