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doc_第1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doc_第2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doc_第3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doc_第4页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印度洋发生大规模地震和海啸,印尼在海啸中死亡人数超过16.6万人。据专家预测,印度洋强地震海啸的猛烈程度可能摇动地球轴心,令部分海岛出现移位。因此可能会永久性改变世界地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1, 印度洋强地震、海啸的发生说明A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B 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 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共处。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2,专家们能对地震、海啸及海岛的移位做出科学预测说明;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人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当试题还没有做完,考试时间仅有几分钟时,有的学生会想“糟糕!只剩下几分钟。”有的会想“还好,还有好几分钟”前者会使学生心情紧张,本会做的题,却做不出或作错,后者会使学生思考的效率提高。 据此回答3、5题3、上述现象说明A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可能相同。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同的。C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的认识。D人们对同一现象的看法有可能不同。4,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对同一事物应端正态度,统一认识。B看问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C必须重视意识的决定作用。D看问题应尊重客观事实。5,两种不同看法导致的不同结果表明;A物资决定意识。 B意识能正确地反映事物。C不同意识的反作用不同。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宗教。 B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实际的本原即那个是第一性、那个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 。 D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会带动当地及有关地区的钢材、建材、交通等行业 的发展,并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共产生几百甚至几千亿元的扩张效果。 据此回答7,8题。7,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实事求是地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8,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 B, C, D,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说明;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一切事物都不是凝固不变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人。C发展就是不断完善和改造自己。D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据此回答10,11题。10,上述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统一中把握对立。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矛盾和事物是不可分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1,王安石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指出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这说明王安石;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12,一只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木桶,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 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13,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世界是出充满矛盾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运动和静止是相辅相成的。A、 B、 C、 D、14,清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含义是;A 事物自身包含着对立关系。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D、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特点。15,华佗“治之宜殊”的治病原则说明了;A只有坚持一点论,才能正确解决矛盾。B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6,“解刨麻雀”“落一叶而知秋”等成语中的哲学寓意是;A,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7,“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 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B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C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D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1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了下列哲理;A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不起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D内因通过外因才能体现出来。毛泽东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据此回答19、20题19,毛泽东的话包含的哲理是A,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有主次之分。 C,矛盾双方地位、作用不同。D,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20,根据毛泽东的教导,我们在做工作时;A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B要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与主流。C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D必须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1,有个人吃了三个饼子依然觉得饿,于是他又买了一个,当他吃下时觉得肚子饱了,他很懊悔地说:“早知如此,我何不直接买第四个呢?”这个笑话之所以可笑,主要是因为那个人不懂得;A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B、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发生。C、 坚持适度原则。 D、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22,俄国寓言杰米扬的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情,处理问题,必须;A, 坚持联系观 。 B,坚持适度原则。C、 注意量的积累。 D,抓住时机促成飞跃。2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是否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会谈,历时15年,“黑发人变成白发人”终于在2001年11月实现了这一愿望。这表明;A,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条件。25,“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对立是;A, 联系观和孤立观的对立。 B,发展观和静止观的对立。 B, 全面观和片面观的对立。 D,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的对立。二、辨析;(10分)26,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知识,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请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其利弊。三、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2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2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四、分析论述:(每小题10分,共20分)29,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号召:“年轻的同志要立志学习,赶上并超过年长的同志,年长的同志则要热情帮助,勉励并真诚提携年轻的同志。我相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什么是新事物?(5分)我们应如何看待新事物?(5分)30,材料一:“祖国的花朵”“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个个美丽的比喻和形容寄托着人们对青少年一代的赞美和祝福,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当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全球社会问题的时候,我国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为此,我国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材料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最近颁布实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仅有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共筑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大堤。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