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学案.doc_第1页
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学案.doc_第2页
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学案.doc_第3页
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学案.doc_第4页
中图版必修二 2.2 城市化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2)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城镇用地功能分化;土地景观发生变化。(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2特点(1)城市化的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农村倒流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3)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4)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2解决措施:主要有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从郊区城市化的标志入手展开调查,如近郊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工业向郊区扩展,近郊区景观的改变等。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1)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2)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加快;(3)城市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等。下图为某城市20年来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b)a工业化过程b城市化过程 c逆城市化现象 d区域化现象2该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a)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c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增大d城市中心区的面积扩大12.解析:图示反映出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都不断增加,这是城市化过程的具体体现。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d)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的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d。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显示,19922012年(d)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 5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c)a逆城市化阶段 b初期阶段c中期阶段 d后期阶段45.解析:第4题,图形上只是展示的人口比例变化,并不决定人口数量的多少,虽然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减少,但该城市人口总量在逐渐增大,所以老城区人口不一定减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远郊区两城市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不一定相同,其郊区人口总数可能有差别。选项d正确。第5题,由图形可知两城市人口总量都在大量增加,应该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选项c正确。读某地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完成67题。6有关该地图示时期城市人口与发展状况,叙述正确的是(d)a1990年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乡村人口比重1978年最低c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超50%d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7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蒸发量下降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67.解析:第6题,乡村人口比重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过计算可知1978年乡村人口比重最高;城镇人口比重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00年城镇人口比重大约34%,由图示可知该地区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答案d正确。第7题,城市化使得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建筑物增加,不透水面积增加,地表植被减少,使蒸发量下降;大气降水时,使地表水下渗量减少,而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里温度高,对流运动强烈,空气上升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故答案a正确。8下面四幅城市发展模式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a)解析:从城市形成过程来说,一般是集市乡镇小城市大城市生态城市;从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过程来说,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9下图是我国某都市区 19822008 年空间扩张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a)a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c城市空心化 d再城市化解析:从图中看到城市的建设用地逐年增加,所以是城市化的过程,a正确。逆城市化是城市和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城市空心化是城市中心衰落的景象,而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读下面地理漫画,完成1011题。10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b)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11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d)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1011.解析:图中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说明城市大气等污染严重,而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因此应分散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12读“城市化发展不同阶段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注:1.中心城区2.城市外围(近郊)3.农村(1)图、图、图表示城市化的阶段或含义分别是_、_、_。(2)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所处阶段分别是()a图和图 b图和图c图和图 d图i和图(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表现?解析:据图分析,图表示城市化初期阶段,图表示城市化加速阶段或郊区城市化,图表示逆城市化或城市化后期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分别处于逆城市化(图)和郊区城市化(图)阶段。答案:(1)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加速阶段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或城市化后期阶段(2)b(3)交通拥堵,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等。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a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年1970年1990年2025年(预测)发达国家50%66.6%72.6%80%发展中国家17.0%25.4%33.6%57%b世界人口超过百万城市的数量及变化c(1)a图中乙代表_国家,这一类国家与另一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相比大致从_年起突然加速,从_年起速度更快。另一类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相比较而言增长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_。(2)从图中可以看出_国家城市化起步较晚。从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来看,70年代以后_国家上升较快。目前_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3)对照a、b图,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_,目前城市人口数量_于发达国家,但城市人口比重比较_,原因是_。(4)根据c图资料回答: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数量变化特点是_。答案:(1)发展中1950198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发展中发展中发展中(3)快高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数量增多,速度加快数量增长速度快,现已超过发达国家,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完成下题。1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b)a10% b20%c30% d40%解析:根据1992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计算得到结果。读以下1990年与2008年世界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单位:%)表,完成23题。国家1990年2008年国家1990年2008年阿根廷86.592美国75.281.7英国89.189.9加拿大76.680.4澳大利亚85.188.7尼日利亚35.049.0德国85.388.1中国26.443.3巴西74.885.6印度25.529.5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b)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化起步晚c城市化速度慢d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3下列有关四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经济高度发达b巴西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工业化水平很高c尼日利亚城市化水平低是因为经济较落后d印度城市化水平低是逆城市化造成的23.解析: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尼日利亚、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0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起步较晚。第3题,阿根廷和巴西都为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超前城市化现象,尼日利亚和印度城市化水平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关。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下图),据此完成45题4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d)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5“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b)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45.解析:第4题,“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选d。第5题,“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不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b)a20%30% b30%40%c40%50% d60%70%7.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67.解析:第6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第7题,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下图为“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图”。读图完成89题。8关于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b1990年至2005年近郊和远郊人口增加c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增加d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边缘区人口增加9图中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变化的原因是(b)a远郊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b近郊环境与基础设施不断改善c中心城边缘区知名度不断上升d中心城核心区交通便捷89.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到2005年,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而中心城边缘区先增加后减少,近郊、远郊人口均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上海市除中心城边缘区有所减少,其余区域均增加。第9题,远郊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受到人口迁移的影响;随着近郊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吸引人口向此迁移;而中心城核心区逐渐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促使部分人口迁出。截止到2012年2月15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1.7万辆,北京购车摇号限购政策让500万辆的出现推迟了11个月,2016年,北京机动车突破600万辆。据此完成1011题。10车辆增多对城市的最大影响是(d)造成交通拥堵破坏城市绿地污染城市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占用城市大量空间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a bc d11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c)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增大车速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拓宽马路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a bc d1011.解析:第10题,能源浪费、加快人口迁移和流动不属于车辆增多对城市的影响。第11题,本题考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现实措施”分析即可。12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e、f反映的是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和_。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_。(2)图中ef反映了_现象,其原因是_。(3)图中,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4)图中,a、b两类国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图中左、右两幅图的比较分析体现了图图转换能力,对比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ef阶段略有下降,与a曲线相符,这表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图是三角形坐标图,根据a、b两类国家就业人数在农业、服务业、工业中所占比例,可知a为发达国家,同时综合分析各点的三个坐标可以得出两类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a(2)逆城市化大城市环境日趋恶化,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a(4)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