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doc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doc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doc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doc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 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 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 3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 例:养生丧死无憾 A然而不王者 B王无罪岁 C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5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 B请以战喻(请您)谷不可胜食也(尽,完) 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6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 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道之始也填然鼓之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未之有也察邻国之政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BCD 8.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寡人之于国也则移其民于河东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相同B.相同C.相同D.各不相同 9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是亦走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BCD 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B兵不血刃C莫衷一是D自愧弗如 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 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范增数目项王媒人去数日识盈虚之有数 ABCD 14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y)兵 饿莩(f) 养生丧(sng)死B.鸡豚(tn) 不入洿(w)池 畜(ch)养C.数罟(sh g) 狗彘(zh) 不可胜(shng)食D.孝悌(t) 衣帛(b) 庠(xing)序之教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责备。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寡人之于国也 (在,介词)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比,介词)请以战喻 (用,介词)可以无饥矣 (能够,动词)以时入山林 (按,介词)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介词)填然鼓之 (代词,指代战鼓)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代百姓)A. B. C. D.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B.树之以桑 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带宾词“帛”,作动词,穿上。D.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戴,通“载”,承担。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道路。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奢谈(sh) 白雪覆盖(f) 信守诺言(nu) 汹涌澎湃(bi)B真谛(d) 剥夺权利(b) 野蛮行径(mn) 蜕变变质(tu)C储备(ch) 披露真情(lu) 坚如磐石(pn) 立功赎罪(sh)D疲乏(p) 履行义务(l) 拯救灵魂(zhng) 瞭望哨所(lio)2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神圣使命 与时具进 兑现承诺 隔离考场B倍受压迫 提醒注意 蜿蜒曲折 义愤填赝 C痛苦煎熬 倚老卖老 销声匿迹 携手并进D雕梁画栋 凭心而论 不言而喻 沙漠绿洲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2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嫚(mn):用言辞轻侮。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2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樊哙可斩也!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A. B. C. D.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 ,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2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译文:_(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译文:_6.填写孟子中的名句。(1)穷则独善其身,_。 (孟子尽心上)(2)富贵不能淫,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答案:一、 选择题1D2C 3 D4C 5C 6 C7C8.D 9 C10A11B 12.B二、13D 14A15、答案:D解析:A项“莩”读“pio”;B项“畜”读“x”;C项“数”读“c”。16、答案:C解析:C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思是“(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检”,应解释为“约束”。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虚词“于”“以”“之”的意义和用法。寡人之于国(对于,介词);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填然鼓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18、答案:A解析:考查词类活用: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19、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通假字,A、B、D三项的解释均正确,C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而“戴”意思是“顶在头上”,不是通假字。20.B(A湃pi C露l D履l) 21.C(A与时具进俱 B倍受压迫备 义愤填赝膺 D凭心而论平)22.A(“巧夺天工”是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而“苍山如屏,洱海如镜”是天然,不能用“巧夺天工”作评价) 23. B(A项缺主语,应把“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中的“由于”去掉。C少中心词,在“爱幻想”后加“的特点”之类词语。D项不搭配,应当是“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指标”。) 24.解析:A项“匿”应该为“躲藏”。答案:A25.解析:是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