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4月江苏自学考试古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8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 C )A.文人的嫉妒心理 B.文人受到政治的摆布C.文人根据自己的长处攻讦他人的短处 D.文人之间不团结2.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一句是在批评( D ) A.楚辞 B.汉大赋C宫体诗 D玄言诗3.诗归的编选者是钟惺和( D )A.王骥德 B.王世贞 C.袁宏道 D.谭元春4.李淸照论词中“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由往往不协音律者”一句是在批评( B ) A.以学问为词 B.以诗为词 C.以文为词 D.以议论为词5.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一文探讨了( A )A.文与道的关系 B.文与禅宗思想的关系C.文与作家个性的关系 D.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6.“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语出( D ) A.李浼闲情偶记 B.李贽忠义水浒传序 C.钟嗣成录鬼簿序D.袁于令两游记题词7.李渔重视戏剧的结构,提出“立主脑”,他认为两厢记的主脑是( B ) A.闹简 B.白马解围 C.赖婚 D.长亭送别8.在淸代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发展中承先启后的人物是( D ) A.戴名世 B.方苞 C.姚鼐D.刘大櫆9.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被称为“一篇之骨”的是( C ) A.因果报应 B.经国济事 C.功名富贵 D.发迹变态10.据红楼梦第一回所述,为红楼梦起名字的人是( C )A.情僧 B.石兄C.吴玉峰 D.孔梅溪11. “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语出( A ) A、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B.袁于令两游记题词 C.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D.魯迅中国小说史略12.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批判了以翁方刚为代表的“误把抄书当作诗”为诗的诗风,这种诗风的弊端是( D )A.以雕琢为诗 B.以神韵为诗C.以文章为诗 D.以考据为诗13.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句的意思是( B ) A.词的创作不能有所寄托 B.词的创作既要有寄托,又不能单凭寄托 C.词的创作可深可浅 D.只有词这种文体才能有所寄托14.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语出( D ) A.随园诗话 B.中国小说史略C.摩罗诗力说 D.人间词话1 5.鲁迅摩罗诗力说题中所谓“摩罗”是指( C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16.在晚淸掀起的所谓“诗界革命”中成就最高的是( B )A.龚自珍 B.梁启超C.夏曾佑 D.黄遵宪17.诗六义中“赋”指的是( B)A.以彼物比此物 B.直书其事 C.体物写志 D.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辞18.冯桂芬认为桐城派的义法( C )A.为中国散文史上的创见 B.对散文发展功大于过C.严重地束缚了散文的发展 D.在后代没有什么影响二、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9.陆机文赋曰:“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20刘勰文心雕龙曰:“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21.白居易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22“行道不系古今,直挥笔为文”一句出李商隐的上崔华州书 23.陆游读近人诗云:“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24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25王世贞艺苑卮言论格调曾云:“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26袁枚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随园诗话2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中“东野”指的是孟郊。28花部农谭的作者是焦循。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9.文质彬彬答: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30.曲律答:曲律中国戏曲理论专著。王骥德撰。40章。分别探讨南、北曲源流,南曲声律,传奇作法,以及戏曲创作与理论中的诸多问题,并对元、明两代戏曲家和作品进行了广泛的品评。曲律中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理论建树,是对戏曲创作理论和写作规律的探索,对风神、虚实、本色、当行等问题作了深入论述。王骥德的戏曲理论深受徐渭的影响,重本色,要求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方为上乘之作。王骥德排除门户之见,在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中,对汤显祖和沈璟各有褒贬。曲律对戏曲的布局与剪裁,宫调与语言,都有全面的论述。对戏曲创作规律第一次作了系统的阐发,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 ,雄踞明代曲坛;并对后世的戏曲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李渔戏曲理论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就是对王骥德戏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明清两代戏曲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王骥德的曲律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受到近代研究者的高度重视。31.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答:白居易与元九书有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根是感情,苗是语言,花是声韵,果实是实义。32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答:冯梦龙在序山歌中,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即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这意味道德规则只有建立在满足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其合理性。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皎然有关诗歌创新的论述。答: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上,皎然强调的是“变”。他以为“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后辈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因此,他主张自立新意,“无有依傍”,要复古而能“通于变”。这此见解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应指出,他更多的是从诗歌形式的发展角度看问题,他就肯定了“沈、宋复少而变多”,批评了“陈子昂复多而变少。”忽视了诗歌社会内容的重要性,因而又是片面的。34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谓“诗之法”主要有哪些?答: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35简析袁宏道论诗之“变”的内涵。答:首先,从体制上说,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它不同的音节、体致和写作方法。其次,从一种体制的风格上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初唐的流丽,盛唐的阔大,中唐的情实,晚唐的奇僻,各不相袭。不论是体制或风格,陈陈相因则弊生;变则通,通则久,久而又穷则又变,只应发展而无循环。36.简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对民间文学的看法。答:民间文学与风雅表里相符。首先,他注意的是谣谚反映现实的精神及其社会作用。认为诗歌和谣谚同样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表现,谣谚比起诗歌来,是更原始更直接的材料。其次,在语言艺术方面,谣谚是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往往在粗糙中具有一种深刻的表现力,它的音调和语气,一本自然,能够体现出强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37.简析叶燮原诗中作诗之本。答:作诗之本就被表现的客观事物来说,可用“理、事、情”概括;就诗人的主观来说,则以“才、胆、识、力”四者首要。描写任何对象,应该结合理、事、情进行艺术构思;而才、胆、识、力,所以穷尽此心之神明,一切的理、事、情无不待于此而为之法宣昭著。两者又是相互作用的。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8论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主要观点。答:第一、贵自得,反对模拟。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第二、主张自然天成,反对誇多斗靡。在诗歌风格上元氏是主张古调,反对新声的。主张古调,并不是模拟,指的是自然天成的风格。所谓新声是指誇多斗靡、逞弄才华的一套。他一方面肯定了陶渊明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万古千秋五字新”,欧、梅的“百年才觉古风过”;一方面否定了“斗靡誇多”“布谷澜翻”的作风,指出杜诗的“排比铺张”不过一体元稹以此尊杜是未识连城壁,讥斥元、白、皮、陆一直到苏黄的次韶诗是“穷步相仍死不前”,“俯仰随人亦可怜”,批判了矜多炫巧的苏诗是“百态斩”黄诗是“古雅难将子美观”,并比苏、黄诗于“沧海横流”。第三、主张高雅,反对险怪俳谐怒骂。从主张古调的观点出发,元氏强调高雅。在“纵横诗笔见高情”一首中,肯定了阮籍,在“沈、宋横驰翰墨场”一首中,肯定了陈子昂。二家之所以被元氏重视,就是由于风格的高雅。另一方面在“万古文章有坦途”一首中,批判了“鬼画符”的险怪诗风,而慨叹于“真书不入今人眼”;在“曲学虚荒小说欺”一首中,又指出了“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如”。第四、主张刚健豪壮,反对纤弱窘仄。在风格论上,又强调刚健豪壮,反对纤弱窘仄。对豪壮风格的曹、刘、刘琨、敕勒歌、韩愈等心情赞扬,对风云气少的张华、温、李、“女郎诗”的秦观以及诗囚的孟郊、陈师道则作了无情的讥嘲。对李商隐诗的艺术成就,给以清纯的评价。第五、主张真诚,反对伪饰。元氏特别重视作诗的根本关健。他感慨地指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的伪饰。而对陶诗的肯定,却正是因为他的“真淳”。正面主张“心声只要传心了”,出于真诚的才是好诗。38.论述钟惺诗归序中有关竞陵派诗论的主要内容。答:作者认为诗家途径之变有尽,而精神之变无穷。因此向上一着,不当限于途径上取异,而应于精神上求变,亦即是应求古人之真诗。据此衡量有明一代的诗风的递变,前者是七子的学古,取径于极肤极狭极熟,其病为空廓,后者是公安所走的捷径,其病为俚僻,二人同样是取异于途径,是不求古人真诗之过。钟惺指出选诗归以救弊的用意,在于求古人真诗所在,即求古人精神所在。,有意避免走上肤熟俚率的道路,要使“心目为之一易”。“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的。40试述红楼梦第一回中所体现的曹雪芹的文学思想。答:曹雪芹批评那时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千部共出一套”,这是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痛下针砭;他还批评这类小说把婢女写得很有文化,开口之乎者也,语言不符合他们的阶级特征,更谈不上个性化。曹雪芹批评一些才子佳人书“开口文君,满篇子建.且终不能不涉淫滥。”这也是对当时一些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公式的批评。曹雪芹虽以虚构的形式说了石头故事的由来,但不愿人们把他的小说理解为向壁虚构的作品。他反复强调这是“亲身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至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更是以生活作为基础的。当然,尊重生活的真实并不是要求小说创作成为生活的实录或作者的自传。曹雪芹在开宗明义第一回就写道:作者自云“将真实隐去”“用贾雨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小说创作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作的,“取其事体情理”,进行艺术概括而成的。“言情”,是红楼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爆物品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民法课件教学
- 1S-2R-Bedaquiline-1S-2R-TMC207-生命科学试剂-MCE
- 保安证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江西安全生产条例要点讲解
- 民族风光课件
- 华体科技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点
- 新质生产力对消费的影响
- 2025年精神科抑郁症早期干预试卷答案及解析
-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汽车转向系统行业需求分析及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课标版)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七下期末人教版数学试卷
- 2025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县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