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在语言的密林中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语言的密林中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语言的密林中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语言的密林中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的语言材料,里面的课文或意蕴深远或童趣盎然或文质兼美,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科书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教科书中文本的例子潜能,用语文学科的独特视角加以观照、甄别、滤选、重组,破解文本的语言密码,从中找寻儿童语文的生长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江保卫战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体会。一、 一标一点总有意指向想象与拓展标点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们有如一个个精灵,徜徉在语言的丛林,让文本的意蕴更为深远,更为厚重。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适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简单的符号变得生动具体。在大江保卫战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省略号的运用。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省略号。第一次出现在“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的后面,前面三个地名在地理上相互关联,步步深入,体现出洪魔正迅速地向内陆逼近,而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告急的城市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危急。在了解了省略号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洪水来袭时的可怕景象,学生想象到滚滚洪水如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地奔流,所到之处,大堤冲垮,房屋冲毁,百姓四散逃离,让人胆战心惊。这里通过想象还原了当时万分危急的景象,让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第二次出现在对铮铮铁汉黄晓文的描绘中,在“又爬上了大堤”后面也用上了一个省略号,这里我引导学生生活实际想象一下,黄晓文在受伤的情况下奔跑,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到:“不一会儿,稀泥浸透了布条,泥水和血水混合在一起,每走一步,脚底就像钻心一样疼,可看到奔腾肆虐的洪水,想到等待救援的群众,黄晓文咬紧牙关,把个人的痛苦置之度外,继续奔跑着。大堤边,他的身影显得是那么高大。”这里通过想象丰满了黄晓文铮铮铁汉的形象。省略号第三次出现在描写解放军勇救百姓那一部分,在让学生了解到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解放军还救了许许多多群众,不一一写出来了之后再化点为面,拓展延伸,让学生介绍一下大江保卫战中的其他感人事件,通过资料的搜集与交流,全方位再现那可歌可泣的一幕幕,让子弟兵的英勇形象更加生动可感。三个省略号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远,通过想象与拓展,让简单的符号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形象,学生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和体验就更加深刻了,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二、 一字一词总关情指向揣摩与品味维果茨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性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活动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掘出看似平常实则内蕴丰瞻的词语,也包括那些超常搭配的短语。阅读时,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细细品读,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就会由语表层进入内蕴层,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增长学生的阅读智慧。在大江保卫战中,有些词语用得非常精准,像“撕咬”和“撕扯”,“塌陷”和“崩塌”看上去很相似,但细细探究,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我让学生思索两组词能不能调换位置,经过一番揣摩,学生发现了“撕咬”和“撕扯”比起来,“撕咬”只是在咬,而“撕扯”给人一种要把猎物大卸八块的感觉,让人感到大堤即将崩塌,形势万分危急。同样,“塌陷”和“崩塌”比起来,“崩塌”让人感到大堤即将全面溃塌,洪水即将破堤而入,人民群众即将面临生死存亡,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时候了。这两组词语的程度由浅入深,反映了形势越来越危急,细细揣摩,在细微处见精准。还有些词语的用法别具匠心,耐人寻味。在第四小节对黄晓文的描绘中,有一个“捆”字,我让学生想一想平时我们脚受了伤治疗用什么词语,学生说一般用“包”或者“扎”,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用“捆”让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个“捆”字捆出了黄晓文对自己的伤痛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精神,捆出了黄晓文争分夺秒。保卫大堤,保卫群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捆出了军民鱼水情。在第五小节中,描写战士的冲锋舟连用了三个“飞向”,这里我让学生体会一下用“飞”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到了解放军奋不顾身,与时间赛跑,与洪魔搏斗,竭尽全力抢救群众的无私无畏的精神。解读“捆”与“飞”,不但厘清了一种外在的动作表象,更深入到对人物内在的精神领悟,慢慢品味,在匠心处见深邃。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境,缘情悟理,反复品读,细心揣摩,方能悟得文之真意,作品的生命价值和文化真谛。三、一句一段总有韵指向朗读和积累每一篇优秀的作品,它的言语表现总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即使表现与他人相似的内容,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各不相同。这便是“言语形式”的独特魅力,文本的价值在于此,教学的价值更在于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典型的句、段作为语言训练的落点,使文本内容有效地转变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在大江保卫战中,有生动精妙的比喻“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我引导学生体会,把“长江”比喻成“巨龙”让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体会到龙在中国神话中是力量强,威力大,所向无敌的象征,这里把“长江”比喻成“巨龙”充分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仿佛可以吞没一切。在大江保卫战中,有气势磅礴的排比“战士们高喊着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里,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读,读出了战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读出了排比一咏三叹,抒情强烈的表达特点。在大江保卫战中,还有巧妙工整的对仗“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巧妙模仿了顾炎武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起来声韵和谐,耐人寻味。我带领学生细读品味,学生品出了这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真实写照,让人看到了子弟兵与洪水搏斗时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精神。修辞是蕴藏在文本中的美丽风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他人成熟而又独特的言语作品,带领学生好好地诵读、品味、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四、 一篇一章总融法指向内化和创新清代教育家颜元说得好“教之功有限,习之功无穷”。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悟上是不够的,在感悟语言形式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写的过程内化、运用文本中精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将别人的语言形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在大江保卫战中,采用了典型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有赛城湖大堤前的群英图,也有铮铮铁汉黄晓文的个人特写,通过“点”与“面”的结合,让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采用 “点面结合”的方法,刻画子弟兵的英雄形象,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学生这样写到:“在奔腾的洪水中,战士们奋不顾身地筑起人墙;在火红的骄阳下,战士们挥汗如雨地抢运沙包;在浑黄的泥水中,战士们竭尽全力地救助群众。”这里既是对解放军英勇形象的整体描绘,又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在对“面”的描绘中,很多同学选择了一位扛沙包的战士。学生这样描绘:大堤旁,一群战士在抢运沙包,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为了行动方便,一位战士索性脱了上衣,扛着沙包在来回穿梭,泥水和汗水顺着他的脖子流了下来,给他穿了件特殊而又美丽的迷彩服。突然,他感到一阵头重脚轻,几乎倒了下去,原来是体力透支了,其他战士让他多休息休息,可他只休息了一会就又扛起了沙包,因为他要和时间赛跑,和洪魔搏斗。这里既是对一位战士的具体刻画,又内化了课文中的一些语言。阅读教学一方面要得意,即竭力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深度对话,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另一方面还要得言。通过言与人的互换,在学生的言语生命中播撒下“语言形式”,提升他们言语智慧,为培养他们健全的言语人格打下绚丽的底色。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