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教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经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济钢高中(邹城)校园春色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济钢高中的满园春色.大家心里有何想法?.春天承载着希望,承载着每个人的梦想,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群体个人,都曾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过,努力过或向往在春天的路上.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也一直在追求着幸福的生活,寻找着梦想的春天.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20课来看一下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过上所向往的春天.出示课题: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前综述::我们通过三个篇章(向往春天春天来了春天去哪儿了.)来了解这段历史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获得土地.十月革命前”要和平也要土地”的愿望成为了现实,苏俄人民期盼着春天的到来.第一篇章:向往春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个历史细节:难忘1918; “背口袋的人”;国际主义的援助我们通过三个历史细节来走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揭开神秘的面纱,还原真实的历史!一、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环境(政治、经济)难忘1918难忘1918,这是一张早期苏维埃政权势力范围图, 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不满,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武装干涉-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苏维埃政权当时所面临形势,我们把焦点集中于欧洲部分,这片红色部分就是苏维埃实际控制地区。当时仅占俄国国土的四分之一,南部产粮区也被反动势力白匪军控制,干涉军主要分三路进攻苏维埃政权-在俄国远东军事基地海参崴,日本以及当时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派军干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一种什么的形势?同学回答政权危急,粮食匮乏致使苏维埃政权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点击)-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苏维埃政权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点击.)并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战时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措施的内容如何,是否有人民所期盼的春天?二、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措施背口袋的人(材料展示略) 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严禁买卖-市场被取缔(导出措施:取消自由留易)城市居民到农村背,说明城市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粮食是如何供应的(出示实物配给制材料1919年开始每人每天国家分配粮食定量,在产粮省份是一磅左右(但国家只能供应50%左右),在缺粮省份(包括莫斯科)是一磅多一点(国家平均只能供应40%左右)闻一俄罗斯通史.城市中粮食供应不足,所以到农村背农村的粮食充足吗?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导出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直接提问.(导出企业全部国有化) 四个措施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什么特点? 导出: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管理经济.教师补充: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理想预设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体现了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在这里提一下为以后教学作好铺垫).下一环节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1、通过红军凯旋、苏维埃政权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图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影响红军凯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了反动势力,保卫了新生的政权.战争胜利了,苏俄人民是否迎了向往的春天?我们看一下余粮收集制的情况2、余粮征集制的柱状图+短小材料(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 让学生思考基础上,教师点拨: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出示国家征购粮食价格,引导同学们总结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人民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这说明农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国内社会矛盾开始严重起来-我们看一下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3、政治危机(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让同学每读完一个,提问学生”这反映了农民什么样的情绪不满.官员的什么反映抱怨.军队采取了什么行动暴动(在这里给学生讲清:他们来自农村,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对农民遭受残酷的剥削的情况非常熟悉简单提问学生:水兵建立的革命委员会与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大家认识这是一个反政府的组织). .苏维埃政权出现了什么危机?导出政治危机-在苏俄发生政治危机的时候,1921年出现了一次大饥荒.唉,美国来了,我们看一下(导出下一张)一次国际主义的援助.,4、经济危机(一次国际主义的援助) 曾经作为协约国成员武装干涉苏俄政权的美国却在此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可见当时苏俄饥荒的严重程度点击出现经济危机.在灾难面前,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放弃分歧和争端,这体现了人道主义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普世情怀(打破学生的认知观,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利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面对苏俄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此时列宁进行了反思.过渡材料( 列宁的反思) 教师先读一下重点部分,接着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列宁在追随马克思理想时走得太远了,忽视了广大农民的生活现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列宁反思后,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勇敢的调整,苏俄人民向往的春天终于来了!直接导入第二篇章春天来了第二篇章:春天来了新经济经济政策三个历史细节:勇敢的调整+列宁的客人+苏俄(联)的春天一、 新经济政策内容(勇敢的人+列宁的客人)1、勇敢的调整:俄共(布)十大后,政府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粮食税政策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售,农民生产积极性于是大大提高,工农关系重新稳定。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引导方式:读完后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分别点击,引导同学们说出粮食税和恢复自由贸易.直接导入列宁的客人.2、列宁的客人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1921年,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默开发。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丹尼尔哈默传突破方式: 提问学生:从刚才”列宁的客人”故事中,你发现了苏俄哪个新的经济政策(给学生留考虑时间,学生回答后点击红线后再出现答案恢复自由贸易+粮食税) 接着提问学生,当时政府对待中小企业有什么变化?.导出新经济措施: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除了这些措施之外,新经济政策还有什么措施?(按劳分配直接提问学生,课本中很清楚)提问学生:新经济政策中在分配方面的措施是什么?学生回答基础,教师出示按劳分配。二、新经济政策特点(导入措施对比说特点) 提问学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工业和贸易方面相比发生什么变化了?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所有制形式是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时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贸易方面学生应该能回答出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新经济政策特点a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b、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社会主义,也就是(接着出示)列宁所说的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退却也是一种智慧),列宁追随马克思主义理想开始与现实相结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求实态度. 过渡语:实行新经济政策后不久,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从此苏俄变成了苏联.咱们看一下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直接导入下一张”用数字说话”苏俄(联)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新经济政策的影响用数字说话:先让学生思考:1913年1926年苏俄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教师出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图说历史:直接出示第二张图片”农民交纳食税”教师讲解:苏俄人民的生活有了改善, 很自然说出:“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了风雨终于见到了彩虹,接着出示:苏俄人民的春天来了,可惜这个春天有点短.正在苏联人民沐浴在新经济政策的春风中时,1924年月21日,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与世长辞.(直接出示下一张) 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能带领大家完成这未竞的旅途过渡:直接引入列宁逝世图片和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的图片作为政权的交接图片斯大林与列宁合照(接下来的领导苏联的是行事果断的斯大林。也许是巧合,列宁以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则以 “钢”作为自己的姓氏。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经济政策具有相当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手段,终结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苏联人民的命运如何呢?我们看一下第三篇章:春天去哪儿了.第三篇章:春天去哪儿了 斯大林体制三个细节+反思: 一场激烈的辨论; 一个特别的模式;一个惊人的奇迹; 深沉的反思一、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一场发展道路的激烈辩论) 列宁病逝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执布哈林认为,个体农业要在其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造;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 斯大林认为,必须实行农业的集体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听完读音后,教师指出,在这场论战中,布哈林失败,其观点被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复辟资本家”,他被开除出政治局.最后苏联选择了斯大林的独特道路.直接导入下一张.二、选择了独特的道路教师边说边出示: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苏联实行有计划地经济建设。讲完后直接导入下一张:咱们看一下为什么选择这条道路.直接出示下一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视频?三、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道路观视频,概括苏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独特道路原因(1)苏联受帝国主义的包围(2)增强国防力量。(3)避免中国的命运斯大林的认识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独特道路原因(4)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四、这条独特道路的特点:材料一:我国共产党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靠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斯大林全集 材料二:1926年,斯大林在一次专门讨论经济问题的中央全会上说:“不拯救重工业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而要拯救重工业,就必须排除私人资本 ” 闻一俄罗斯通史 材料三:计划就是法律。 沃兹涅辛斯基三段材料,让学生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灵活掌握。在提问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答案。并接着讲,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是回归马克思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想的实践,但要比马克思的构想更加速了.苏联实行这种模式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看一下.直接导入一下张-五、这条独特道路的影响(-)成就经济位次表: 从表格中同学们分析一下苏联在世界的经济位次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然后教师讲述: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用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而苏联仅用了十几年,足以称得上一个震撼的奇迹直接出示. 我们看一下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分别出示.边出边解说:.最后一张(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的图片)苏联实现了军事业化,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的特质基础.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斯大林给予这样的评价(出示他接手的,留下的-)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的背后留给了人们哪些思考呢?直接导入一个令人深沉的反思(二)局限:一个深沉的反思+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直接出示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讲述这种“先飞机大炮后胶鞋面包,这种着眼于让人民勒紧裤腰带时刻准备打仗的工业化必然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在本张幻灯片上) 在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并直接出示.(毛泽东同志在中说,直接出示).面对着如此坎坷的命运,苏联人民最想说得就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历来存在很多争议,.任何事物的存在必其合理性.但是为我所用,发展才是硬道理.结合本节所学你认为斯大林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直接导入下一张 【合作探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探究,然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教师点拨出示提示.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适合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造福人民;国民经济要均衡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情感升华】(大道行思,取则行远)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柯林伍德英国有一个历史学家名叫柯林伍德,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当年马克思最早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