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 环境监测的对象: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各种成分3. 环境监测的目的: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4. 环境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5. 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6.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7. 优先监测污染物: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降解;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出现频率高,有的可靠检测方法8. 环境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9. 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10.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11. 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总汞 烷基汞 总铬 总镉 六价铬 总砷 总铅 总镍 苯并a芘 总铍 总银 总a放射性 总b放射性12. 第二类污染物: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特定工业区1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15.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参考国外标准、从公式估算、直接做毒性试验再估算16. 水污染监测分:环境水体监测,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监测,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17. 河流检测断面的布设: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收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断面: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控制断面:设在排污口下游500m处,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削减断面: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18. 断面采样点的布设:每一条垂线上,水深小于0.5米,在水深1/2处;水深大于0.5米小于等于5m,在水面下0.5m处;水深510m,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上0.5m处;水深1050m,水面下0.5m处,河底上0.5m处,1/2水深处19. 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20. 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21.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水样22. 地表水流量计算:流速面积:q=a1v1+a2v2浮标:q=kva 23. 废水流量测量:流量计法、容积法、溢流堰法24. 水样保存方法: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试剂保存: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25. 水样预处理的原则: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省时;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26. 水样预处理的方法:水样消解:当测定含有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要进行消解处理,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分为湿式消解法和干灰化法;富集与分离:当水样中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或浓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等。27. 水样消解:湿式消解法:硝酸消解,适用较清洁的水样;硝酸-高氯酸,适用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硝酸-硫酸,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效果;硫酸-磷酸,适用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硫酸-高锰酸钾,适用测定攻的水样;硝酸-氢氟酸,适用消除硅酸盐和硅胶态物质的干扰;碱分解法,适用易挥发组分干灰化法:不适用易挥发组分28.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原理及优点:原理:获得能量的核外电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十分不稳定,在极短时间(10-8s)便跃迁至基态或其他更低的能级上,同时释放出多余能量,这样的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的。由于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所以对于指定元素的原子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元素线,这些谱线按一定顺序排列,并保持稳定的强度比,称为此元素的特征谱线。优点: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基体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做多种元素同时分析。29. 金属测定仪器分析方法: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30. 测镉的三种方法和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原理:将含被测元素溶液通过原子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常用的火焰是空气-乙炔焰。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介质中,镉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于518nm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阳极溶出伏安法:极谱分析法是一种在特殊电解条件下,根据被测物质在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阳极溶出伏安法也称反向溶出极谱法,这种方法是先使待测离子于适宜的条件下在微电极上进行富集,然后再利用改变电极电位的方法将富集的金属氧化溶出,并记录其伏安曲线。31.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上的区别: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是能量跃迁时的吸收能,测定时还要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另外加一个氢化物发生器,而原子荧光测定的是返回基态时得荧光值,测定时直接进样不需要其他的辅助设备32.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的作用:1.消除标准溶液与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差异,使二者的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一致。2.络合干扰离子,使络合态的氟离子释放出来。3.缓冲ph的变化,保持溶液有合适的ph范围(58)。33.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理:基于空心阴极灯发射出的特征谱线通过式样蒸汽,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利用特征谱线的减弱程度来测定待测元素的含量34. 原子化:待测元素由化合物状态变成基态原子方法:化学: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热: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5. 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只能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不能消除背景值的影响,应扣除背景值36. 阳极溶出伏安法:定性分析:溶出峰电位;定量分析:电流大小37. 水准高氰化物的测定方法:硝酸银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巴比妥算分光光度法、催化快速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38. 离子色谱法(IC)原理:利用离子交换原理,连续对共存的多种阴离子或阳离子进行分离后,导入检测装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39. 化学需氧量COD: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表示bod40. 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41. 总有机碳TOC: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采用燃烧法测定42. 总需氧量TOD: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toc43. 气象色谱法的原理: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基于不同物质在相对运动的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这些物质随流动相移动时,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使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各组分得到很好的分离,依次送入检测器测定,达到分离、分析各组分的目的44.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45. 空气污染: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46.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47.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48. 空气中污染物存在形态:分子状态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49.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的影响因素: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排放速率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污染源类型;时空分布特点有关50.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g/m3表示。受空气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体积分数: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常用mL/m3或L/m3表示(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51. 空气污染物监测必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52. 空气污染监测采样站(点)布设的原则和要求: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的高,中,低三个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在污染物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的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工业较密集的地域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量一致或标准较低,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53. 空气污染监测中采样站(点)布设方法: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法: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扇形布点法: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54.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检测分析要求。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浓缩55.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取决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56. 溶液吸收法原理:气体分子溶解于溶液中的物理作用 ;基于发生化学反应57. 溶液吸收法的选择原则: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以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58. 填充柱阻留法:吸附型、分配型、反应型59. 空气污染物采样器: 多用动力采样法,采样器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60. 颗粒物采样器: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器:大流量、中流量、小流量;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旋风式、向心式、撞击式61. 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颗粒数采样效率、质量采样效率。全部颗粒物大小和质量相同时,这两个效率才相等。实际质量效率大于颗粒数效率62. 氟化物测定:用水浸取滤膜测定水溶性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取滤膜测定酸溶性氟化物,用水蒸气热解法处理滤膜测定总氟化物63. 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64. 测定总烃时氧的正干扰的消除:用除烃后的空气测定空白值,从总烃中扣除;用除烃后的空气作载气,在以氮气为稀释气的标准气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纯氧,使配置的标准气中氧含量与空气样品相近65. 光散射法原理:悬浮颗粒物对光的散射作用,其散射光强度与颗粒物浓度成正比66. 自然降尘量:在空气环境条件下,单位时间靠重力自然沉降落在单位面积上的颗粒物质量,单位t/(km230d)67. 多环芳烃:PAHs的提取:索氏提取法、超声波、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快速溶剂、直接溶剂68.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与气象色谱的区别:气象色谱的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分子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而高效液相色谱的流动相是液体,分离过程的实现是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三者的相互作用结果,可在室温下进行分离,固定相颗粒很细,流动相受到阻力大,加上本身粘度高,必须用高压泵输送69. 高效液相色谱优点:可分离难挥发型、热稳定性差、离子型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化合物,是分离、分析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理想方法70. 降水监测采样点的布设:数目:对于常规监测,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布设三个,50万以下的设两个;位置:兼顾城区、农村或清洁对照区,要考虑区域的环境特点,应避开局部污染源,四周无遮挡雨、雪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Ph和降水量逢雨必测71. 固定污染源监测:废气排放量,污染物质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kg/h)72. 固定污染源采样位置:应选在气流分布均匀稳定的平直管段上,避开弯头、变径管、三通管及阀门等易产生涡流的阻力构件,应优先考虑直管道73. 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的方法,原理及优缺点:静态配气法:方法:注射器配气法、配齐瓶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高压钢瓶配气法。原理: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再充入稀释气体,混匀制得。标准气的浓度根据加入原料气和稀释气量及容器容积计算得知。优缺点:优点是所用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缺点是因有些气体化学性质较活泼,长时间与容器壁接触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容器壁也有吸附作用,故会造成配制气体浓度不准确或其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特别是配制低浓度标准气,常引起较大误差。I动态配气法:方法:连续稀释法、负压喷射阀、渗透管法、气提扩散法、电解法。原理: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的进入混合器混合,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数计算标准气的浓度。优缺点:动态配气法不但能提供大量标准气,而且可通过调节原料气和稀释气的流量比获得所需浓度的标准气,尤其适用于配制低浓度的标准气,但这种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较静态配置法复杂,不适于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气74. 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75. 危险废物特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76. 腐蚀性试验方法:测定PH值 在55.7C以下对钢制品的腐蚀率(6.35mm以上)77. 份样:由一批固体废物中的一个点或部位按规定量取出的样品78. 份样量:构成一个份样的固体废物的质量79. 生活垃圾分类:废品类、厨房类、灰土类80.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焚烧:垃圾的热值是决定性参数;堆肥:需测定生物降解度、堆肥的腐熟程度;填埋:对渗沥水分析和堆场周围苍蝇密度等成为主要项目81.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82. 土壤监测采样点布设: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棋盘式、蛇形、放射状、网格83. 土壤评价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以土壤单项污染指数为主;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全面反映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不同作用,同时又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适用于评价对土壤环境的质量等级84. 土壤样品加工处理:风干、磨碎、过筛、混合、分装85. 噪声: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86. 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87. 环境监测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