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doc_第1页
如何上好一堂课.doc_第2页
如何上好一堂课.doc_第3页
如何上好一堂课.doc_第4页
如何上好一堂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上好一堂课我想一块砖盖不起一栋大楼,但一栋楼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盖起来的,要盖一栋好楼就要砌好每一块砖。一堂课教不出一个人才,但人才却是由一堂一堂课培养出来的,要培养优秀人才,就要上好每一堂课。因此我的话题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一、要有“德”:包括教育教学观念和师德。这是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电脑。电脑记忆力超群,信息、知识的储存量可以远远超过许多专家,计算又准又快。但电脑的智慧是靠人从外界输入的,而且也没有感情。而学生的智慧存在于其内心,期待着我们去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天赋,教师应该是启迪学生心灵智慧大门的钥匙,应该是撞击原子核,使其发出巨大能量的中子。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解几个难题,背几篇文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培养他们对社会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做事有“恒心”;让他们懂得“真、善、美”。这个任务不仅仅是班主任或德育处的;也不是开一次班会、搞一次活动、听一场报告所能解决的。课堂教育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基本规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身教胜于言教”的说法。老师在讲台上全方位的置于学生的全面监督之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想像不到的影响。在言语教育和行为教育中,我觉得行为教育更重要。1885年中法战争中,当镇南关的城墙被炸开一个缺口,法军蜂拥而上危在旦夕时,七十多岁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拿起大刀奋力跳入敌军,他的身后紧跟着他的两个儿子。冯老将军用自己的行为给士兵们上了一堂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课”,全体将士纷纷跳下缺口搏杀,终于将法军击溃。1995年,李德伦先生在西安的一场音乐会上指挥完贝多芬的“命运”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出乎意料的向全体观众道歉:“对不起各位观众,刚才在演奏第一乐章时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纰漏,现在重新演奏第一乐章。”大师对“真善美”的追求,震撼了每一位观众。我想孟母择邻而居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家教,而是为了选择一种好环境。行为教育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时时有,无处不有处处有。”每一个人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别人,别人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影响着自己。当大街上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亮了的时候,前面的几个人如果自觉地停下来,后面的人也会停下来;如果有一个人闯红灯,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跟着闯。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们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把人的智力分为九种。目前的教育和考试制度,基本上只培养和考察了其中两种: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把其它的七个方面淡化或者忽略了。不同的学生,智力表现的方向、程度是不同的,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不好你教的那门课就认为他太“笨”。试想一下,让宋祖英去打乒乓球,让邓亚萍去唱歌结果会怎样呢?你认为“舟舟”根本不懂音乐,只是“模仿”,就真是“模仿”,你模仿一下指挥一个乐队试试?反正我不行尽管我拉了四十多年小提琴。我有一个学生1983年高考预选时就名落孙山,因为数理化太差。但他的语言智力很不错,经常在各种中学生活动中当节目主持人。我鼓励她不能灰心,学习的途径很多,要奋斗,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后来她上了西北大学的成人函授班。在校期间作为西北大学的三辨,在高校辩论比赛电视实况转播上露过面,后来在西安交大广播站工作了两年,后来失去了联系。二十年后,2002年春节接到了她的“拜年电话”,得知她后来读了研究生,现在在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报社里当记者,去过好多国家。电话中感谢我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她的鼓励。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人才不是在课堂上刻意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们营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互相尊重、和谐、高雅的文化氛围中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这个氛围正是由全体教师的“德”营造的。所以“德”是教育的方向,是教育的目的。是上好每一堂课的根基所在。二、“才”:包括专业知识、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才”是资本,是内功。大家都知道一滴水和一桶水的比喻。上一堂课,这堂课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前后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这门学科的最终目标有什么关系?在高考中占多大份量等都要心中有数。讲一个题,不仅要讲这个题怎样解,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解,更要讲出这样解是如何想出来的。你想通过这个例题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对数学课来说,你想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理解哪些概念?掌握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正好像打篮球一样,最终目的是通过把球投入哪个圆圈里锻炼身体素质,学会合作。(这里指的是体育本身,不是商业比赛)。要避免盲目的找一些没有用的偏题、怪题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其他课也一样。讲辛弃疾的词,要掌握辛弃疾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要了解辛弃疾十七岁参加东京的抗金义勇军,二十三岁率五十骑冲入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把叛徒张安国提拿归案,二十九岁上“美芹十论”,三十二岁进“九议”(我认为十论九议就是当年的“论持久战”)。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中的心境。作曲家王立平谈他创作红楼梦中音乐的感受时说,一首“葬花吟”整整九个月出不来一个音符。把红楼梦读了又读,把“葬花吟”吟了又吟,终于有一天抓住了一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灵感一下子涌了出来,一气呵成。(我认为正是这一句体现了林黛玉的叛逆精神,是林黛玉的主旋律)。只有掌握全局,才能把握全局,只有居高临下驾驭知识,才能挥洒自如驾驭课堂,才能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正因为全局在胸,才能在偷袭乌巢袁军粮草时,不为部下分兵抵挡袁绍援军的无知建议所动,发出袁军的马头碰到我马尾再来报告的军令,全力攻打袁军的粮草大营,终于火烧袁军粮草,以数万人战胜了袁绍七十万大军。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鲁迅也说过学文的偏看看理,学理的偏看看文。对教师来说除过“专”以外,“博”更显得重要。不管哪一学科,人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人“文化底蕴”中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作为一个教师,不能有“专业知识”而没“文化”。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精辟的指出:“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会合”。李政道认为,21世纪是“科学与艺术”会合的顶峰。前苏联首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在空间科学领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美国举国震撼,专门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在文字、音乐、美术三个方面,美国不如俄罗斯,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为了研究这一观点,美国人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研究名为零点项目课题,执行主席就是加德纳教授。20多年来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参加工作的科学家超过上百名,到目前已出版了几十本专著,上千篇论文。以致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相当于我国中学的“主课”或大学的必修课。1999年我在“音乐与素质教育”一文里写了一句爱因斯坦大脑里哪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说不定正是随着琴弓在弦上运动时和音符一块蹦出来的。两年后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确是和音符一块蹦出来的。不过不是小提琴,而是弹钢琴。文章称爱因斯坦一边弹钢琴一边在纸上写什么。最后写出来的不是交响乐,而是“相对论”。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去年组织过一个专题节目“科学与音乐”,参加者都是中国的两院院士。他们一致认为,科学与音乐在高层次上是沟通的。我个人认为科学、文学、历史、音乐、体育一切文化在高层次上都是沟通的。因为数理化开发的是左脑,而艺术开发的是右脑,培养人们的想像力。顺便说一句,我校对“艺术课”的探索是卓有远见的。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法国已故前总统蓬皮杜原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课讲的非常出色。有一次许多老师听了他的课后问他,准备这样一节课要用多少时间。他回答说:“直接准备半个小时,间接准备十七年。”(这个数字可能不准确,蓬皮杜传这本书是一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陕北的窑洞里读的。) “才”是上好一堂课的资本,是内功。三、“能”:把“德”和“才”转化为社会效益的一种艺术。大家都说(包括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呢?1“懂”,这是最基本的。我请你听音乐会,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你会说不去不去,我听不懂。听不懂当然没有兴趣。我请你听音乐会,演奏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你可能说好好,这个能听懂。能听懂就会有兴趣。“简单是真理的唯一标志”拉丁格言。要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给学生举办音乐欣赏讲座,讲协奏曲的解构。协奏曲一般分三个乐章,分别称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所谓的ABA。比方说写一篇论说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要把论点摆出来,这就是呈示部;然后是论据,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外到国内,从古到今这就是展开部;最后再来一个肯定,所以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再现部。为了让学生“懂”,我在教学中想了许多办法。讲“有向线段”以百米跑道为例,规定了起点和终点的线段。讲“映射”则这样举例:看电影的观众组成集合A,电影院的座位组成集合B,对应法则是凭票入场时对号入座。这样每一位观众在电影院里都有唯一个确定的座位与其对应,这就是一个映射。讲函数的单调性,首先提一个问题,从南门到小寨是上坡路还是下坡路?从而强调了单调性具有区间性。数学竞赛辅导讲“从估计入手”,从估计入手就是把求值的问题转化为求范围,好像公安人员破案,把谁做案转化为谁有可能做案?寻找关系,限定范围,逐个验证,抓住罪犯(找出答案)。这样,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利用学生已经理解的概念解释新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讲,要让学生听懂你讲的,自己先要弄懂学生所想的。这就是研究学生,吃透学生,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去考虑问题。你觉得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觉得很难。因为你教了十几年,几十年,而你面对的学生永远是第一次学;而且你只教一门课,而学生要学多少课呢?2“活”:课堂内容要丰富、要有油水,思想也要灵活。这是最根本的。剧本创作有一个原则:“凤头、猪肚、豹尾”。开头要像凤凰的头,漂亮,中间像猪的肚子,有油水(有内容),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响亮有力。讲“邹忌讽齐王纳谏”,除了讽谏,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谏:殷纣王时比干的犯颜“直谏”,唐太宗时魏征的“书谏”,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兵谏”,鸦片战争时王鼎的“尸谏”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论谏”。讲唐朝的送别诗,有“劝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茫然,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惆怅,还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同样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论唐朝的送别诗”。这也符合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讲等差数列求和有高斯的故事;讲等比数列求和有印度国王与棋盘的故事;讲球面两点距离可以讲如何利用北极星和手表测量所在地的经纬度,讲极限有有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还有刘微的“割之弥细,失之弥少,割之有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无所失矣。”3“情”,上课要有激情。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语言要像话剧语言一样,准确、形象、生动,幽默,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能打动学生的情结,让学生热血沸腾。讲指数函数的定义说道自变量在指数的位置时,用右手把左肩拍了一下,再把左肩向上耸了两下,既生动、又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利用求和公式计算出国王要给发明棋的学者2641粒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很抽象,怎样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呢?我假设若修一个一米宽一米高的仓库装这些米,要修多长呢?让学生猜,学生七嘴八舌,一百米、十公里,我说放开胆猜,有学生喊绕地球一圈(这往往是那些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说胆子再大一些,学生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这时我把手向上一指说“要从地球一直修到月亮,”下面立刻一片惊叹声,“哇噻!”完后,我把手收回来指着地面再来一句“再从月亮修到地球”。这时课堂气氛达到沸点。回头板书,有一男生说话,于是说:“有一个男低音”。过一会听见两位女生的说话声,于是说:“怎么变成女声二重唱啦?”讲排列组合,说到既不能重复,又不能遗漏时看见有人吃了一口食品,顺口加上了一句更不能吃东西。上课走上讲台,看见一女生手中拿着一个鸡蛋,便看着她说:“下课后我要看你这鸡蛋还在不在。”下课后下讲台才走了两步,那位女生赶忙举起鸡蛋连声说:“鸡蛋还在。”上课违纪现象最能破坏课堂气氛,影响老师情绪,若处理的幽默一点,反而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4“度”。指气度、风度、气质。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