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2005年)市教研室 荣万来一、试题分析2005年中考化学试题与2004年相比,题量、试题结构、题型基本相同,保持了近些年来的稳定性,但试题内容有所变化,特别是增加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考查,降低了化学计算的分值和要求,这就是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今年是课改实验区的第一次中考,也是开卷考试的第一次。命题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和科技发展,选材大多是日常所闻和身边发生的事物,如“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铅笔、化肥、秸杆、“芜湖铁画”、香蕉、苹果、鱼、鸡蛋、食醋、鱼鳔、珠峰等等。试题还涉及科技前沿尖端方面的知识,只是起点高,落点低,如“诺贝尔奖”中的氟里昂对环境的污染(第13题),此题只要求学生写出臭氧化学式(此考点在04年期末统考中已考过)、化学反应中的原子个数变化、催化剂的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等。以这些事物作为载体的试题的分值达到77%。我们认为试题质量与去年相似,仍然较高,信度较高,但区分度不高,今年增加的生物试题,较去年有所不同,那就是很难分清两个学科的界限,如呼吸作用(此考点在04年期末统考中也考过)中各种气体的新陈代谢、鱼鳔中气体的鉴别等。这些信息都是我们今后教学的导向。今年是开卷考试的头一年,在考场上我们见到不少同学带了很多资料,堆积如山。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一点作用也没有,岂知试题所考查的仍然是“功夫”。只有平时多积累,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升能力,才能得高分。二、试题知识分布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实 验计 算生 物合 计分 值298184564占全卷百分率45.3112.528.13%6.257.81100从知识点分布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占较高比例,其次是化学实验及其设计。“双基”是功在平时,利在“千秋”,日积月累,才具顶尖上的功夫。实验设计和创新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方面的教学能培养出顶尖人才。三、统计数据及分析1、分析试卷份数:随机抽查第1、21、41、81、101、121、141、161、181等十个考场计290份试卷(缺考10人)。2、各小题得分情况题 号123456789得分率89.6991.642.3759.2669.0891.9877.8690.8474.43题 号1011121314151617得分率66.0375.6861.9372.6023.2850.4545.1564.44从得分率看,最低的为14题,设计出能证明NaOH与HCl反应的实验步骤现象和反应方程式,空白卷非常多,约占30%,错例中多数是在反应后加入硝酸银以证明有氯化钠生成,殊不知盐酸也跟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见平时学习死搬教条,死记硬背,能力差。还有就是第3题的芜湖铁画的防锈,选C答案的约占50%,他们认为经常清扫灰尘不能防止生锈,这说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要知道,铁锈的生成过程,不单单是水和氧气的作用,还应有储藏水和氧气的载体,那就是灰尘及已经生锈的氧化铁,钢铁表现如果很光滑,即使有水和氧气,锈蚀也是非常缓慢的。全卷平均得分率为65.92%(按60分计)、61.80%(按64分计),人均分39.55分(按64分计)。(全市人均39.35,说明抽样具有代表性)四、错误举例及分析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差如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能正确理解,第2题竟然有近10%的人认为晾晒湿衣不是物理变化;第11题中错误率最高的是铝跟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多数人写成AlCl2,方程式中不配平,少“”的比比皆是;第12题中的(2)(3)好多人答出“都含CO3”,说明化学用语不过关;第13题把臭氧写成“Cl2O2“,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类型判断不能正确应用,对催化剂的作用及结果不能综合应用;第17题CaH2的H元素化合价错误的都是+1价,说明死搬教条把知识学死了。2、读不懂题意,胡乱答题如第4题“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与此联系最密切的应该是有水就可能有生命,而除此之外的另三个选项均为水的理化性质,但此题的错误率达40%,可见审题能力差;第12题分明是要求弄清两对化学用语相互间的异同点(两圆相交部分为相同点,未相交部分为不同点),对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学生少见,加之平时训练较少,错误答案千奇百怪,错误率近40%,究其错误的原因,除了基本功差外,就是读不懂两个圆相交是什么意思。3、知识死板,思维僵化如第16题验证鱼鳔中的两种气体(O2与CO2),很多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说是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木条熄灭说明有二氧化碳,那么到底是熄灭还是复燃呢?自相矛盾的实验操作只能说明死板的知识结构,僵化的思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说明我们平时训练只注重某种单一气体的验证,而忽略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气体的验证。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如第15题的第(4)小题错误率高达93%,绝大部分的错误是氮气部分被身体的某些器官吸收了。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根本不了解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反应式为葡萄糖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CO2+6H2O从反应式可以看出人体吸入了6分子O2而呼出了6分子CO2的6分子H2O,N2虽然未参加化学反应,但却增加了H2O和CO2的含量,因此,N2的体积分数就减少了,说明不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特别是与化学相关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的学习;二是分析问题不能深入,只是肤浅的简单化的,把N2体积分数减少简单地看成N2被消耗了,人不是根瘤菌,如何能消耗N2,人若有此功能,还要吃鱼吃肉干什么?五、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1、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纯知识的教学不但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架空了的,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才获得那点死知识,应用起来只能是教条式的。要充分发掘教材中联系实际部分的内容,多搜集整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与化学相关的事物,如此,有血有肉的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且得以长久。2、注意九年级化学的特点,一是启蒙性,既是启蒙教育,入门时不要弄得神秘兮兮的,要使学生感到入门并不难,深造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二是基础性,基本功不能丢,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再造金字塔,基本功的取得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教学中多点实实在在,少点花拳绣腿;三是科普性,要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所有学科,特别是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生物、物理、数学等,横向发展,共同提高。3、注重探究式教学,创新教学,实验设计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整编出系列问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应用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4、认真评讲我室各学期的统考、模拟考试卷,如04年秋季的统考卷中验证食品包装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取气),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等都和今年中考试题相关,这些试题是我们处心积虑精心编制的针对性、模拟性都很强,如果一考了之,那是浪费资源。认真评讲每年的中考试题,要深入下去,如验证鱼鳔中的气体:验O2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继续燃烧,为什么不用带火星的木条?为什么木条不会燃烧更旺?验证CO2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酸采样考试题及答案
- 装好公司活动方案
- 海关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光谱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关税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公共礼仪考试题及答案
- 工地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高校求职考试题及答案
- 感染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粪便检验考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 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应用培训
- 青少年无人机课程大纲
- 2025-2030中国耳鼻喉外科手术导航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课件
- 发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课件
- 校企“双元”合作探索开发轨道交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 肺癌全程管理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