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7课历史提纲.doc_第1页
九下1-7课历史提纲.doc_第2页
九下1-7课历史提纲.doc_第3页
九下1-7课历史提纲.doc_第4页
九下1-7课历史提纲.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背诵情况: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二月革命:(1)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状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立。(2)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利。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二)俄国十月革命1、时间:1917年11月7日。领导者:列宁 。 性质: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中心城市起义,武装夺取政权2、过程: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8月提出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列宁来到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取得胜利。3、结果:(1)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巩固政权的措施:主要有颁布土地法令、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等。(3)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三年国内战争:(1)19181920年,苏俄进行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平定国内叛乱的三年国内战争,战斗英雄为恰巴耶夫。(2)意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此时,苏俄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主要内容有: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自由买卖、生活品由国家配给等。5、了解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的原因。(1)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2)“一战”激化国内矛盾,是革命爆发的催化剂。(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俄国工人的力量比较集中。6、十月革命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世界历史由此进入现代史,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1)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C恢复自由贸易。(2)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俄1927年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的水平。3、1922年底,苏联成立。首批加盟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后扩大为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1991年解体。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为世界第二。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重点是发展 重工业 。6、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个人的高度集权。导致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7、“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和严重弊端:“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苏联在经济上能赶超资本主义强国;为苏联在二战中打败法西斯德国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但也具有严重弊端:总的来说就是“模式僵化了”。8、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 巴黎和会:1、 目的: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协调相互关系,重新瓜分世界2、 性质: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3、 时间:1919年1月1919年6月。国家:共有27个。4、 操纵国:英、法、美 “三巨头”:劳合.乔治(英) 克里孟梭(法) 威尔逊(美)5、 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6、 对德的凡尔赛和约:(1)内容:(详见课本15页)A领土B军事C政治D赔款E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加以瓜分;(2)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3)巴黎和会与中国的关系: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损害了中国主权;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7、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及作用:构成:凡尔赛和约与19191920年协约国列强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和利亚等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作用: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8、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是英法等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等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二)华盛顿会议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3)直接目的: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4)操纵国:美、英、日 核心问题是:中国问题(5)达成的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6)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7)对中国的影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但遏制了日本的扩张势头。(8)作用: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三)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一战后的世界格局:1、凡尔赛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整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因此,并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统治秩序。3、一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四)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比较 1、相同点:在会议目的、性质、被少数国家操纵、损害中国利益等方面相同 2、不同点:(1)巴黎和会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华盛顿会议是战胜国之间相互协调的会议 (2)两会确定统治秩序的地域不同第4课:经济大危机1、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1)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决定了的。因此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A生产力遭到破坏、广大人民身受其害、B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时间1933年罗斯福总统宣布实施“新政”。()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内容(措施):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B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誉;C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政府付款补贴;D兴建公共工程,以减少庞大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4)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5)影响、评价:A恢复了美国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B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C为后来美国参加二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D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3、经济危机下:1933年,美国实行 罗斯福新政;而德、日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猖獗。2、欧亚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1)1933 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也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其党派是纳粹党,暴行: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反犹暴行(水晶之夜)。(2)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侵略暴行:九一八事件、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4、1922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5、法西斯政权的特点:(1)对内实行法西斯恐怖专政;(2)对外进行侵略扩张6、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形成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7、反驳希特勒反犹论调的证据:(1)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都是犹太人 (2)犹太经济学家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有犹太血统的人。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 1938 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 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 捷克斯洛伐克 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 德国 ,史称 慕尼黑阴谋。它把 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的目的:英、法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绥靖政策的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绥靖政策的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加快了二战的爆发。2、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然发动对 苏联的侵略战争。(苏军取得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败的神话。)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3、 二战期间,号召坚决同法西斯作战的英国首相是 丘吉尔,苏联领导人是 斯大林。4、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现成。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根本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 (4)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建立:华盛顿会议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2)建立:1942年月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3)影响: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础。巩固:雅尔塔会议(1)目的、内容: 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A.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的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2)意义: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3)评价: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对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2、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1942.7-1943.2)。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进一步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4.6.6)。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3、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 和 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4、二战后果及其影响后果及其影响:(1)消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2)积极影响:A.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化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B.受苏联影响,二战后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C.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1、 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 美国 。2、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通货膨胀,债务负担沉重;90年代,美国进入 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化和全球化。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 20世纪60年代 法国 和 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