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骆超.doc_第1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骆超.doc_第2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骆超.doc_第3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骆超.doc_第4页
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骆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专题实施方案蕲春一中 骆 超一、复习目标在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含义、文言虚词用法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词类活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翻译方法、技巧,避免无谓失误,切实提高翻译质量。二、命题意向分析湖北的2008年文言文的命题将继续遵循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的要求,即要求考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翻译和断句,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考查遵循的原则和考查内容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文言文翻译仍然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因此,能够较好地综合检测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莫过于文言翻译题了,翻译题今后仍将是考试的重点,正因为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隐蔽性和灵活性。所以,文言翻译题也是难点。三、典例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译文:_(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译文:_【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最能考查出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恢复使用后对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很好的作用。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第(1)题中的关键词语与特殊句式有“为”、“咎”、判断句等。第(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盖”、“执”与“虽”三处。值得注意的是,命题人在评分标准中每题均安排了译出大意所赋予的分值,因而考生即使不能准确译出关键词语或特殊句式,只要大意答对了,也能得到大约一半以上的分数。【参考答案】(1)译文: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2)译文: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思维误区】考生翻译时,易犯的主要错误是:不能正确译出句中的古今异议、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关键是“采分点”意识不强。【例2】武汉市2008年2月调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于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於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4分)译文:(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2。分)译文:(3)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4分)译文:【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语句和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题分析】第(1)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始”“吊”“更”,可以由旧知迁移,如“形影相吊”中“吊”就是慰问的意思。第(2)题中的关键词有“窃”,本句的语意比较难以把握,结合上下文,应该是说“我”称道“你”(王参元)却有人讥笑。第(3)题主要考查“黔”的意义和用法,“乃”“污”也是得分点,可通过语法分析和语境分析明确。【参考答案】(1)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吃惊,接着又怀疑起来,最后却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始”、“吊”、“更”译对,各1分,句意正确1分)(2)但我偶尔在同事中称道您几句,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窃”译对1分,句意正确1分)(3)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来表示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能够自然显露出来而不受玷污了。(“黔”、“乃”、“污”译对,各1分,句意正确1分)【思维误区】考生翻译时不能很好把握整句的大意,如第二句谁称道谁不清楚,第三句“黔”应为动词,属形容词使动用法,“污”理解为“污染”而不是“玷污”,不够准确。复习过的实词意义推断方法不能有意识运用。四、引导方法(一)要进行一定的积累,以便知识迁移。1、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规定了120个)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3、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积累时,要记例句,决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翻译。(二)整体把握句子是关键。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如果断章取义,可能顾此失彼,使翻译不完全符合文意,语意的得分就丢掉了。另外,在文言文翻译中,应首先把握简单的语句,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三)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常常因为对句中关键字词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对全句的理解。对于关键字词,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推断,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如全国卷II:(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这里面的“期”字就是本句的关键词。轻率地把它译为“约定、日期”是讲不通的。仔细看原文,通过语法分析,“期”应为动词,这一句是表示契丹的期待。“期”翻译为“期待、希望”就符合语境了。再如安徽卷:(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这里面的“特”是理解句子的关键。结合上文的“不是真能爱好古物”,“特”就不能理解为“特殊”等义项,而应该理解为“只不过”,下句可以翻译为“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四)遵照原文的语境、语气(标点符号)。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辞不达意,要么损害文章。这就要求在操作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不要改动原文的标点符号。如重庆卷:(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该句中的“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应当翻译成“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况”不能译成“况且”,虽然二者都表递进关系,但“况且”语气较轻,“何况”语气较重,有时还带有反问语气。从上文的“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可以看出,这里的“况”应翻译为“何况”。(五)避免常见的一些错误。常见错误主要有: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2、古义当今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3、字词翻译不到位。这主要是指实词、虚词翻译不够准确。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一项进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4、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要适当地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语气词或辅助成分,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6、心中“雅”的意识淡薄甚至缺乏。有些文句有一定文学色彩,运用了互文、合叙、铺排、对偶等等表达技巧,翻译时需讲求译句整体效果。五、课堂练与评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星隊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黨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译文: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选自世说新语)译文:3、2007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1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宋王与仇齐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注:月瞿,同“癯”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译文:(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译文:(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译文:附参考答案:1、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附前面文句译文: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都里的人都很恐慌。说:这是什么?说:没什么。这是天地、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国都的人认为它奇怪,认为灾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害怕就不对了)2、有人送给魏武一杯酪,魏武喝了一点点,在杯盖上写一“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有理解当中的意思。按次序传到杨修的手中,杨修揭开杯盖便喝,并且说:“魏武公教每人喝一口啊,又怀疑什么呢?”3、(1)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2)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3)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六、专题精练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艾子行水涂,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1)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指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所辱。何不施祸患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2)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2、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3、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子游问孝,子曰:“(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注子游:孔子的学生。4、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1)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2)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同“泰山”),(3)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6、阅读下面短文,翻译加横线的句子。魏文侯问李克曰:(1)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2)“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7、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1)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2)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8、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华歆从会稽还都,宾客义故赚遗累数百金,(1)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临去,语众人曰:“(2)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无以怀璧为罪,愿为之计。”(3)众乃各留所赠。9、阅读下边一段文言,翻译画线的句子。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10、给下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王定国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眊眊:昏乱,糊涂。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附参考答案:1、(1)那人看看庙里,就把大王神像取过来,横在沟上,踩着神像走过去了。(2)先来的人用脚踩大王,再没有比这个侮辱更大的了,你对他却不施加祸患。后来的人,是尊敬大王的,你反而要对他施加祸患。为什么呢?2、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3、译文如下: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现在的孝,把它认为能供养父母(就行了)。狗马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