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3)范围:生物圈。2特点(1)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循环性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二、碳循环1循环形式(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2)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2过程图解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是单方向的。2联系(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共研探究碳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之一。阅读教材,试以碳循环为例,思考问题。1碳在自然界中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co2的形式存在。2co2的来源、去路(1)自然界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含碳有机物储存在生产者体内,进入生物群落。(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3)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学燃料的燃烧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以co2的形式归还大气。(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提示:打破碳循环平衡,使大气co2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大气中co2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示: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以及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减缓温室效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二是大力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4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一现象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和“物质”分别是指什么?提示:“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如c、h、o、n、p、s等,而不是指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化合物。总结升华1.2碳循环中各成分的确定方法图中与之间为双箭头,故一个为生产者,另一个为大气中的co2库;由于有多个箭头指向其他,所以为生产者,又由于有多个箭头指向,所以为大气中的co2库;除外,和都指向,为分解者,剩余的为消费者。对点演练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也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生产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双向箭头,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均有一部分含碳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故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2如图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1)a、b、c、d分别代表_、_、_、_。(2)从甲、乙两图中反映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为_和_。(3)图甲中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4)图乙中a、e之间的箭头分别表示_作用和_作用。(5)图乙中反映出物质循环发生在_和_之间,反复循环。(6)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_,能量流动又离不开物质的_与_。(7)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图乙_(填字母)中的_气体含量大幅度上升,引起_。解析:结合两图判断,a、b、c分别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d为分解者,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传递效率,ab为10.28%,bc为19.96%,所以从总体看,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图乙中的双箭头为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造成e中的co2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性(3)10%20%(4)光合呼吸(5)生物群落无机环境(6)动力合成分解(7)eco2温室效应共研探究1原理(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为分解者。(2)分解者的作用: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2过程3实验注意事项(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控制变量,避免环境中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功能也不同,需要的时间有差异,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湿润的条件。总结升华实验组、对照组的确定(1)验证实验中二者如何确定:根据题意首先弄清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然后找到进行自变量处理的为实验组,没进行自变量处理,仅为排除无关变量干扰而设置的实验为对照组。(2)探究实验中二者如何确定: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结果是未知的为实验组;未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实验结果是已知的为对照组。对点演练3探究课题:土壤中农药的分解主要是依赖土壤的物理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准备: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较大的容器若干个、灭菌仪器、检测仪器、喷壶、敌草隆(一种除草剂)等。探究步骤:(1)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一些相同的容器中。(2)容器分成两组,编号a、b,将a组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组_。(3)分别向a、b两组容器内的土壤上喷施等量的无菌农药敌草隆,测定a、b两组土壤中敌草隆的平均含量(m),然后把两组容器放入恒温箱中培养。(4)六周以后,检测a、b两组容器中敌草隆的剩余量并计算各组农药剩余量的平均值(na、nb)。结果预测:(1)_。(2)_。(3)_。探究结论:(1)该实验中_组为实验组,_组为对照组。(2)把a、b两组土壤放入温室中培养数周后,测得结果分别为图中的曲线a和b。a曲线的形成原因是_;b曲线的形成原因是_;由该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解析:如果农药的分解只有微生物的作用,那么结果应是a组农药含量不下降,b组农药含量下降;如果农药的分解只有物理因素的作用,则两组农药的含量均下降,且下降的量相同;如果两种因素都起作用,则两组农药含量均下降,但b组下降快。答案:探究步骤:(2)不进行灭菌结果预测:(1)当mna,m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微生物分解的结果(2)当mna,mnb,na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仅是物理分解的结果(3)当mna,mnb,nanb时,说明农药的分解是物理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探究结论:(1)ab(2)高压灭菌杀死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农药分解较慢没有经过灭菌,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农药分解较快土壤中农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共研探究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观察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由图示看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3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的途径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总结升华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化学元素(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续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借助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2.重金属盐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与能量流动正好相反,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盐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如图所示: 3.绘制能量流动图解时,有机物的传递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如动植物遗体、残枝败叶沼气池;沼渣食用菌等,均既有物质传递,又有能量流动)。【易错易混】物质循环并非都是双向的(1)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2)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物质循环不是双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对点演练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解析:选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以及用于生物群落生长、发育的能量。5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鱼是次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选d“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dd项叙述的是能量流动的特点。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解析:选b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循环是以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及分解者又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而回到无机环境中去。因此,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3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航天员进行调控解析:选d表示航天员呼吸释放co2,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表示微生物将排出物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co2,因而可以向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和co2,但不能为植物提供能量。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传递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需要吸收太阳能,才能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该人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要航天员进行调控。4为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a、b组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组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组的基本不变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解析:选a实验组为a组,对照组为b组,控制单一变量,a项正确。a组的“敌草隆”应该是不变,b组的“敌草隆”可能会部分减少,b项错误。因为典型土壤中含微生物多,所以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c项错误。没有必要再加一个对照组,d项错误。5目前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3)图甲中与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过程(用图中数字表示)。(4)在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_。若图甲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千焦,则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d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_。(5)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较高,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6)下列说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填序号)。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答案:(1)光合呼吸(2)吸收大气中的co2aco2(3)(4)能量流动m/25千焦a生物数量增多,c生物数量减少(5)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下降(6)【基础题组】1在碳循环中,co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分解作用燃烧作用化能合成作用蒸腾作用abc d解析:选b无机环境中的co2绝大部分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的,还有很小的一部分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2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要求()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土壤做高温灭菌处理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d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解析:选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2016梅州检测)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哪种形式流动的()a二氧化碳 b有机物c碳酸盐 d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解析:选b碳在食物链中(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4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那么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解析:选a因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速度快,土壤里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快,利用效率高,有机物的积累量少。温带森林由于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残枝落叶等含有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慢,积累的有机物多。5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能代表x、y、z三种生物的组合是()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解析:选c根据物质循环的特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首先进入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联系,且两者都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再次进入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x为生产者,生物y为消费者,生物z为分解者。6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 解析:选d由图可知:a代表分解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化学燃料的燃烧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解析:选c分析题图: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4代表无机环境,5和7代表呼吸作用,6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元素在1、2、3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它们与4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1是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8“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选d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过程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学燃料的使用。【能力题组】9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 的a解析:选d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e;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每增加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a的量为120%20%25(kg)。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有机物d生物圈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但需要不断从系统外获得能量。11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选bh是呼吸散失的能量,i是指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k是流向分解者体内的能量。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大于各h产生的co2总量;流向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1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人工碳过度排放,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d化学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解析:选c生态系统中,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维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工碳过度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并不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c错误。13.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_,b为_。(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_和_形式存在。(5)碳循环始终与_结合在一起进行。解析: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在碳的循环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的,并进入生物群落随食物链而流动。生物群落中的碳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但其中有一部分碳则以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成为能源物质。答案:(1)c生产者(2)co2消费者分解者 (3)光合呼吸分解(4)化石燃料co2碳酸盐 (5)能量流动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cm2a)(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cm2a)。(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的传递效率依次是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4)图中无机物箭头是指_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是_,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