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doc_第1页
高考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doc_第2页
高考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doc_第3页
高考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断句专项训练班级: 姓名: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断句练习。(一)、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其师林公宽勉应乡贡。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扶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注】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注】以为养。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注释:致身:实现自己理想。 束修:学生交给老师的学费1、以下文段选自文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C)(3分)A、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B、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C、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D、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2、以下文段选自文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B、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C、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D、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他为人十分孝顺,善于观察父母的脸色,问候饮食起居,并亲自过问父母的饮食冷暖这些事项。他的老师林公宽勉励他参加科举考试,他进入考场之后,看见有穿着儒生衣服的门生向怀藏书籍的人求取,于是叹息道:“这怎么是读书人用来求取才德的途径呢?”于是急忙出去,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陈谦隐居起来教人读书,凭借弟子的学费来供养生活。等到父母去世,他的住所以及葬礼祭祀都遵循礼制规范,起初,他的父亲病重想吃鳜鱼,于是他买来鳜鱼给父亲吃,后来父亲去世,他终身不忍心再吃鳜鱼。陈谦年少时多病,他的双亲为此很忧虑,后来他每次读书读到论语中“父母惟其疾之忧”一句时,一定停下来哭泣。他侍奉兄长陈训极其友爱,陈训字师敬,曾经做盐运司史一职,因廉洁有才能而著称。(二)、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y ),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节选自稗史集传)3、以下文段选自文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 )A、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B、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C、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D、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4、以下文段选自文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D )A、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B、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C、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D、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到了正丙申年,兄长师敬担任江浙行中书省照磨,告假回吴城。恰逢敌兵迫近吴城,情况十分紧急,不久听说吴城被攻陷,师敬赶紧叫来妻子和你诀别道:“我虽然地位卑微,但是曾为人臣,应坚守义节不受侮辱,我不可以出去。但弟弟你是一隐居不仕之人,应该去避一避。”说完,就拔出佩刀想自杀,家人抱着阻止他,正在一起劝说,敌兵进入,威胁让他跪拜他不肯屈服,于是刺向他的胸膛,你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蔽兄长,请求用自己替代兄长去死。众人因为你是一介书生,把你拖到门外,你又请求进来,看见兄长已死,趴在尸体上号哭,于是一起被杀害,全部扔到河里。广陵人成元章向来与你友善,找人寻找尸体,在筱桥下得到了,兄弟二人还互相倚靠着站在水中,好像抱着的样子,人们都认为很奇异。寻找他所写得文章,都已经散失不见了。你曾经和我讲易,所以我很了解你,当时我住在城东,濒临危险数次,所幸免除一死,而你最后以身跟随兄长而遭遇祸患,这真是命啊!(三)、【 2011年江西卷】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5、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答案】C。丞相公孙弘在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 (四)、(2013年湖南卷)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zh)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注】 摭(zh):采集 铨:权衡轻重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五)、【2013江西卷】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六)(2010湖南)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进:出仕),而我独退(退:退隐),雍容(雍容:舒缓,从容不迫)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摄:控制),而人无间言。权偪(偪:同“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肃然:安定平静,秩序良好)。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佚道:逸道,使百姓安乐之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生道:使民生存之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 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是伊尹、周公一类的人物。但是议论他的人多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遭遇了时代的艰难,而身处一个英雄所遇到的不幸。众人都出仕,而他独自退隐,在简陋的房子里从容不迫地生活着,直到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走上仕途。他挺身而出,担负起刘备的临终托孤重任,既不放纵也不过分控制,而他人说有说什么离间的话。孔明的权力逼近皇上,但皇上却不怀疑他,孔明的权势超过了群臣,但下面的人却不忌恨。振奋精神治理蜀国,使国家的风气良好,秩序井然。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为,都不分大小,这是帝王处理政事的原则。用使百姓安乐之道来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苦却也不生怨言;用使民生存之道来杀掉犯法的百姓,百姓即使死去也没有怨恨杀掉他的人,这是帝王做事的原则。9、(2011年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解析: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按句子意思划分句读。10、(2009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损之不足 者 补之 天 之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奉天下 唯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而 不 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和解析】 (5分)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11、(2011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参考答案】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