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时数:1课时教材解读: 本节主要阐述三个问题,即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到答案。教师也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如一块农田或一条小河等。生产者的学习是难点,教师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点明确指出: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需要的有机物都来自于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这里可结合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有很多条,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如果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数量,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也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草、兔、鹰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生物之问吃与被吃的关系。 在学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只有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才强,才不容易被破坏。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在此可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资料,让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学习目标A类:1尝试说出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2描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类:1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C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作业1、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 ( ) A生产者 R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2、参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 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3、下列描述的是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兔子吃草,人吃兔子 D猫头鹰吃老鼠和小鸟4、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 A鹰蛇蛙昆虫草 B草昆虫青蛙蛇鹰c狐狸狼兔草 D阳光草兔狼5、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主要指的是 ( ) A细菌、真菌等腐生生物 B所有微生物 c细菌、真菌等寄生生物 D以动植物残体为生的生物预习图食物网生态系统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部分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课前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学习内容教学板块(策略与过程)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导入第四节 生态系统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自学指导一】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请你列举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生物与环境实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学生讨论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阳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骆驼刺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维持其生活,同时,发达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新课讲授1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自学指导二】根据教师展示一个水族箱回答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教师强调:像这个水族箱一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学生观察后回答:水族箱中有小鱼、水草、假山、水,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新课讲授2学习目标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下面的问题:讨论:(1)图1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图2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教师强调: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真菌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细菌、真菌被称作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1)昆虫的幼虫以树皮中的有机物为食物,啄木鸟以昆虫的幼虫为食物,所以昆 虫的幼虫和树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啄木鸟和昆虫的幼虫也是吃与被吃的捕食关系。(2)图2的树桩上长出了许多真菌,这些真菌靠分解树桩中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腐烂的树桩最后可能会消失。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闻的关系 【自学指导二】利用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示,并引导学生尝试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回答: 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利用,还为动物提供食物,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归还土壤。生产者能为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分解者能够为生产者提供无机物。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3生态系统的组成【自学指导三】教师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图示,尝试说明生态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并尝试回答。新课讲授3学习目标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自学指导四】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分析下面的问题: 讨论: (1)什么叫做食物链?(2)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3)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条食物链中,总是生产者的数量最多。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以表示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将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2)在上图中,通过连接发现共有9条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鼠和青蛙的数量会增加,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学生质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怎样的?(以草、兔、鹰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例)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草兔鹰。 学生质疑:它们三者的数量是怎样的?若由于某种原因鹰突然消失,兔的数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草、兔、鹰三者中,草(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兔(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其次,鹰(次级消费者)的数量最少。若鹰突然消失,兔的数量会因为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但是,兔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会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兔的数量太多而食物不足的缘故。2食物网 教师引导学生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随着动物的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流动的。学习目标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资料1: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的时候,草木会生长得十分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地增加呢?资料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通过对上述两则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比较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在草场中放养的牲裔农多,就会破坏草原上的植被,造成土地沙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哪一个自动调节能力强? 通过分析知道: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繁多,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增加,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是太大,但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少,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生物种类越多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学生分组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资料1中,若草木的生长十分茂盛,兔的数量会急剧增加,但是,兔的数量是不会无限度增加的,因为当兔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草木的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兔的取食,兔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死亡或迁走。资料2中,如果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会使牧草被过度取食而导致草原遭到破坏。学生质疑: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并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 右图展示了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微小的水生植物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 说明:(1)图中的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 (2)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 讨论:(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3)通过这则资料你获得什么启示? 教师进一步强调:在生态系统中,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会威胁人类自身。学生分析、交流后达成共识:(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人会中毒。(2)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3)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后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会危害人类,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小结思维图:物质、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部分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课堂检测1、地球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是 ( ) A植物(即生产者)增长较慢 B毁林开荒 c自然界的动物增加过快 D人口过度增长2、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一般不会出现平衡状态 B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c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变化,如地震、台风、鼠害、虫害等 D生态系统维持自身平衡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3、如果人们大肆捕捉青蛙食用,其直接恶果是 ( )A植被被破坏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被破坏 D害虫密度增加4、图122是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的太阳光、空气、水、无机盐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主要作用是 。(3)从进化角度说,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中,最高等的是 。作业布置1、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生产者和食草动物 B食肉动物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2、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3、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的两条食物链如图124,如果大量捕食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D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枫团建活动方案
- 红包口令活动方案
- 皮草定制活动方案
- 线上五一活动方案
- 线上义卖项目活动方案
- 精准关爱活动方案
- 红色诗词展活动方案
- 疟疾宣传活动方案
- 皮鞋特卖活动方案
- 粤语配音活动方案
- 轮机概论-大连海事大学
- 初中生必须掌握的3500字带拼音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见困扰与自我调适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624生物化学2007-2010,2012-2015,2017-2018,20-22年考研初试真题
-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与验收标准
- 中控ECS-700学习课件
- 张天翼介绍课件
- 行政区域代码表Excel
- 题型06 函数的性质之周期性及蛙跳函数(解析版)
- 土壤质地分类
- 2019年保安值班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