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doc_第1页
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doc_第2页
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doc_第3页
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爱心浇铸学生心灵之花长期的德育实践,我们悟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道,即:尊重、信任、理解、包容、提醒。一、 尊重学生基础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基础。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学生人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倾听、学会请教。蹲下身来平视学生,倾听学生说话,会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被尊重。只说不听,而且规定学生必须怎么样,不听就惩罚的做法,就违背了尊重原则。虚心向学生学习、请教,不仅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承认与尊重,而且是教师成长的良好方法。尊重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教育,也是最能滋润心灵的教育。教育教学中以尊重点燃工作的热情与创造激情,以尊重来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思与思的晤对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到孩子中去的天使,是爱和善的化身,教师带给孩子的生活应该是温暖的,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温馨的。许多教师打着“爱”的旗号,抱着“恨铁不成钢”的理由,讽刺挖苦学生,变着花样惩罚学生,在孩子的眼中应该是最慈祥的老师,有的却成了最冰冷的人,成了他们最害怕的人,就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最起码的尊重。二、 信任学生动力 要高度相信学生的潜能。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目前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一个学生,哪怕是残疾儿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要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在我们面前的生命是那么不可思议,他的潜力是那么大,精力是那么旺盛,心地是那么纯真,未来是那么美好。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既然要教育学生就要把他们当成天底下最好的学生,为他们而感到自豪。怀疑、失望、生气,只会使他们失去相信的力量,失去教育的力量。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用上,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穿校服,可总会有一些“忘事精”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尽,如果能够与学生拉钩约定下次一定要穿,要比板着脸孔呵斥要好得多。其次,教育学生并不复杂,钩手指只是外在的行为,关键是你和学生的心靠近一些,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孩子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愿意放下成人的架子,蹲下来用诚信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收获信任,产生内在动力。三、 理解学生关键 要深度理解学生的个性。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人的生命千姿百态,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理解。如何理解学生丰富而复杂的个性?学会陪伴,学会感激,要想让学生对你说心里话,你得把你的心里话先说出来。陪伴学生不在于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两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纸条而已。陪伴,关键是珍稀每次在一起的时间,并且使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很愉快。不能抱怨你为学生付出了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学生促进了自己生命意义的升华。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是学生为我们创造教学相长的良机。 理解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育是神圣的事业,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应该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平淡而忙碌的工作,生活的挫折和不顺,周围不利环境的影响,有时会让自己的心灵“蒙尘结茧”这就要我们经常给自己的心灵下一场雨,让丝丝细雨涤荡,滋润和温暖自己的心,从而使我们的胸怀敞亮、纯净和美好起来,多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关怀。四、 包容学生纽带 要学会耐心包容学生。习惯上,我们对学生往往不是优点就是缺点,不是表扬就是批评、惩罚,这太绝对化。其实,学生的表现大多数是中间状态,需要我们关注的优缺点大概不会超过10%,对待学生的行为。首先不要抱怨,不要指责,不要问“你怎么了”,而应问“我怎么了”,是不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有什么差错,或者学生的行为表现恰恰是与时俱进的,而是我们落后了,我们的观念陈旧了。这样反思一下,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要允许学生重犯错误,要学会等待。不许学生出错,会导致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关注自己的学生,要爱自己的学生,但要学会“视而不见”,不要随意用表扬、批评或惩罚干预他,要多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接纳,再接纳,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使他们的求知,成长为自发的、内在的需要,而不是靠外在的强化。五、 提醒学生契机 要友情提醒学生的缺点。提醒是中国文化里面很有韵味的一个词,我们现在用它来表达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人们往往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作生命中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友情提醒,要学会批评,学会分担。也就是说,应该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可以这样来表达批评:“你能主动认错很好,今后就应向你最后说的那样。”用这样的心态和语气去表达批评,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会分担是最好的提醒,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犯错误,考分低了,不是故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伤心,这时教师就要真诚地安慰学生,为他们分担痛苦,不能在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我们面对调皮或考分低的学生,第一反应不应是“生气”,而应是“心疼”。当然,提醒不能太多,激励的比例理应远远大于提醒。 孟子说过:“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