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关注的焦点,探索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策略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指导学生画画,而是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加上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美育的特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将审美观点对小学生进行渗透,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学会欣赏线条的形态美 一根线的轻重、强弱不同,产生的空间上的远近之感也不同。西方绘画中运用线的强弱、力度、粗细等变化表达形体关系和前后距离,体现出透视感;中国绘画则以墨线的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来传达视觉空间中的不同层次,达到虚实、强弱的对比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西方绘画又以线的粗、直、松、紧、柔软、光滑等表现出物体的坚硬厚重、柔软轻薄等质感效果,如达?芬奇的素描作品妇女手习作就以柔软、光滑流畅的线条表现出妇女肌肤的质感。而中国古代画家曹仲达作品中的线条就表现出女子服装贴肉的轻薄,有从水里淹湿而出之感,固有“曹衣出水”之称。不同的线对人们的审美心理可引发不同的情感色彩。如直立的树可感觉为直线,直线给人正直、明确、理性之感;弯曲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可视为曲线,曲线则给人以柔和、有活力、感性等印象;紊乱无序的线具有抽象性,使人感到一种活泼随意的美;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平原、海洋,令人产生开阔、平静、安详之感;运动的线使人想到水浪、节奏,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线;竖线则给人正直、庄严、稳定之感,使人联想到高大,产生向上、崇高、严肃之感;等等,这就是线条的韵律感。所以,线条就是画家心灵深处的音符。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引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首先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面具教学中也可模仿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对面具的制作有了兴趣,学生情绪一高涨,上课效果自然就好。 三、多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美术作品,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把美好的东西保留下来,进而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多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评画、评作品活动。在学生完成作业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作品,搭建同学间、小组间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学生作品水平差不多,对比性针对性强。学生也较感兴趣,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明白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好、成功,哪些地方、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为什么,怎样做效果会更好些。 四、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以往人们品评儿童绘画常以再现性表现技能作为评价标准,对儿童独特的创造能力方面考虑不足,导致某些反映儿童心理特征,具有独创力和艺术品位的好作品被忽视。在人类原始时期的一些创造性作品中,基线通常被用来表现运动。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北极地区的游牧民族绘画中都利用基线来表现运动。或许基线是早先人们由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体验总结出来的,在一些比较发达的文明中,基线的运用比比皆是。如古埃及的坟墓雕刻、古希腊的器皿装饰以及赫梯人的陶器图案,都是通过把涂画排列在一条基线上完成对某一事件的叙述。同样,儿童也会很自然地把要画的物体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一条直线上。如著名儿童画我的家庭,作者在画家庭成员时不断重复着同一涂画,这表明孩子不是在照搬一个可见的形体,而是经过多种因素的组合形成了他自己的概念。他有思想,对自己的感情有自我认识,他的形象感觉在发展,他也有自己的兴趣和偏爱。因此,人体涂画具有很强的个性,同时也可被看成是不同阶段儿童内心发展的反映。再如,在欣赏儿童画美丽的花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作者将花朵整齐地排在同一基线上的独特创作技巧,画中采花的手很大,可见他所表现的并不是单独的花或采花的人,而是将整个采花的动作表现出来了。大而简单的、用圆形和直线表现的手在画面中尤为突出,使人感受到儿童在作画时内心的独白:采花时主要依靠的是手,花却并不重要。因此,当我们欣赏儿童的作品时,不能一味地将造型作为评价的标准,而要从儿童的角度,通过他们的涂画表现方式,深入儿童的内心活动,感悟他们作品中独特的“味道”。 五、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生最美好的舞台,绚丽丰富、多彩多姿,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丰厚的教科书。人文社会、村庄市井、山水旷野、花草树木、奇石田畴、日月星辰、蓝天白云、江河湖泊、飞禽走兽,有着惊人的美、无穷的美。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发现美、写美、颂美,是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必然产生心灵的震撼,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感。 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小学美术教师要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开展评价,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鉴赏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组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五个方面,积极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