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歌鉴赏之哲理诗学案一、初步感知: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3、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被誉为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过松塬晨炊漆公店)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二、关于哲理诗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有的哲理诗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多是四句的绝句。哲理诗的演变,经历了由断章散句到完章整篇的发展过程,如诗经中的哲理性篇章,大都是断章散句;直至汉魏六朝,古代哲理诗才真正出现完整成熟的作品。从创作实际看,魏晋以至明清,既有构思完整的哲理诗篇,也有大量散见于抒情、叙事、山水、咏古等诗体中的哲理散句。这些哲理散句,大多形散而意足,形象独立而意义完整,因此无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意义。如诗经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陶潜之“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杜甫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元稹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苏麟之“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轼之“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陆游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龚自珍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不过,中国古代哲理诗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独立完整的哲理佳作中。 鉴赏这类诗歌不仅要感受诗中鲜活的艺术形象,还要把握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深刻认识,从而领悟诗歌所包含的人生哲理。三、哲理诗的类型: 1、借景说理。此类诗与写景抒情类诗歌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寄寓某种道理或为说理作铺垫的。例如: 观书有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渠:代词,指方塘。 许:这样。字面解读:哲理解读:(一)解读艺术形象: 。(二)解读隐含理趣: 。原意: 。 新意: 。 例如: 过沙头 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2、借物说理。这类诗通常是借助某个具体事物的特定形象和某种特点,来寄寓某种道理的。 例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哲理解读三四句:悟出: 。如: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再如: 琴 诗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画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即事说理。即借助具体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事情的记叙、描述、议论,传达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如: 诫子弟 (清) 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背景:哲理解读: 。 四、方法点拨1、哲理诗特点归纳: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教益。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意较深刻。2、表达哲理的形式:借景说理、即事说理、托物说理。 3、哲理诗常见手法及修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借古喻今、比喻、对比等。 4、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字面解读 -(由表及里)-哲理解读-(由浅入深)-隐含理趣:原意-(由此及彼)-新意五、高考引路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辽宁)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夜深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 。(1)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09天津卷)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箨(tu),笋光。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 。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2009北京)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 。六、实战演练1、 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考回答:庐山的变化多端,说明了什么道理?答: 。2、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问:此诗的主题是 。它告诫我们: 。3、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问:本诗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答: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观书有感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试分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在结构方面的作用。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答: 。7、读下面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提分附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金融科技生态建设报告
- 重难点解析冀教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环保公司内部竞聘管理办法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综合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 自考专业(护理)模考模拟试题【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
- 重难点自考专业(学前教育)【达标题】附答案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环保公司费用控制管理细则
- 新兴旅游模式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规划
- 2025-2030超大型矿用卡车电动化转型技术路线及成本效益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太阳能发电中的水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50题)
- 2025年药品监管与安全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大讲堂+管理办法
- 高中班级常规管理课件
- 销售部区域划分管理办法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
- 超声波龈下刮治术专题讲解
- 2025年电信传输工程师职称考试试题
- 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暑假数学作业-58套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