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情感体验的几种方式1.doc_第1页
丰富情感体验的几种方式1.doc_第2页
丰富情感体验的几种方式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富情感体验的几种方式 音乐新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在不断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1深化音响感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而歌唱。“音乐内涵的多义,情感的丰富,意象的漂浮不定,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2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提高其素质、陶冶其情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的联想,发展想象力,正确领会乐曲中的意境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3与相关文化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非艺术学科的多种文化蕴涵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所以,它与其他文化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社会、自然等学科中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及人文内涵,进行音乐材料与音乐主线有机的结合。这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我们的教材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和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及艺术之美。因此音乐欣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可帮助学生形成“通感”,从不同角度获取多种信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多种文化的迁移,在迁移中感受与表现,突出美感体验,增强理解与感受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多感官参与 优化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渠道更能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教师运用了唱、想、动这些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1、“唱”的参与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范唱、弹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唱主旋律。在唱的过程中,主题旋律已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之中了。所以,当再次欣赏作品时他们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乐曲中的主旋律时而紧张激烈,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弦,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唱主题及片断还能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2、“想”的参与“想”的参与就是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创造也会不尽相同。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教师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根据乐曲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名。听后,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为乐曲配上了:月光曲、催眠曲等极富想象力的曲名。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而且能使他们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更美好的享受。3、“动”的参与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达尔克洛滋在教育心理学方面认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音乐的节奏,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也就是说:音乐教育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让学生从刚开始接触音乐起,就不仅仅只是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而是同时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因此,律动是欣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