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说屏导学案教师寄语: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课题:说”屏” 编辑 复核 审核【学习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过程】【自主突破】1、给加粗字注音韶光( ) 伧俗( ) 休憩( ) 相称()曲屏( ) 锦屏( )(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无益地耗费劳力。_(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3)、恰当,恰如其分。_(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3牡丹亭的作者是_朝_家_的代表作。【合作探究】4、本文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5、结合课文内容,请你给“屏”下个定义:【拓展延伸】6、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7、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当堂测试】【达标训练】8、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纳( )凉 点缀( ) 书斋( ) 休憩( )9、解释下列加粗字纳凉: 休憩: 徒劳: 书斋:10、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 )A因小失大 B因材施教 C因循守旧 D因果报应11、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 )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能力提高】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个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伽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时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12、“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13、.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14、“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什么?15、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