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窃读记(导学案).doc_第1页
二七窃读记(导学案).doc_第2页
二七窃读记(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窃读记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学习作者运用细致的描写、鲜明的对比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2、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1) 窃读( ) (2)汗涔涔( ) (3)蹭( ) (4)众目睽睽( ) (5)贪婪( ) (6)踉踉( )跄跄( )3、 初步感知1、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要“窃读”? 。4、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_段),_。第二部分(第_段),_。第一部分(第_段),_。四、深入学习1、分析:“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我”怎样的心理? 。2、“当书店里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表明了“我”读书的 。3、“我”是怎样一个人? 【合作交流】文章中有很多精彩语句,圈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看你喜欢它们的理由。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基础学习部分的交流。组长整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全班交流。【析疑解难】1、提问、解答,适时点拨2、提出新疑,讨论、解答。【达标检测】1、“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运用了_修辞手法,作用是_。【课外学习】1、抄写本课词语。2、完成一课一练上本课练习。1、 窃读2、偷偷地3、所谓“窃读”是指我非常爱读书,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想读的书,于是假装逛书店选购图书,趁店员不在意,偷偷地读书。2、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8段),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一家书店“窃读”受辱的经历。第二部分(第914段),插叙自己“窃读”的起因和过程。第一部分(第1525段),叙述“窃读”过程中感受到的关爱和支持。1、对比和夸张,刻画了作者刹那间由喜悦到惊慌到沮丧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