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套1 文言文阅读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选自 ,这是一部 体宋代史,本文讲述的是他担任_(官职)时的两个小故事:一是 ;一是 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描写了他的_和_,集中表现了赵普 的性格。1、解释加点词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今不同含义。家人发箧视之 发:古义: 今义: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学术:古义: 今义:普颜色不变 颜色:古义: 今义: (4)处决如流 古义: 今义: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 今义: (6)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 跪而拾之以归( ) 及为相( ) 普又以其人奏( )读之竟日( )为 以天下事为己任( ) 以 太祖常劝以读书 ( ) 之 奏荐某人为某官( ) 以天下事为己任( ) 家人发箧视之( ) 4、翻译全文5、理解(1)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表现了怎样的中心?(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摘录此句并翻译。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 (3)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4)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5)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 (6)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则,并说说理由。 (7)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喜欢他么?为什么? (8)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9)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10)我们可以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 (11)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12)“阖”字有何作用? (13)赵普奏荐人才结果怎样?为什么太祖“卒用其人”? 6、总体把握:(1)课文写了 、 两件事,围绕一个 中心来构思。(2)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3)人们在评论英雄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4)读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5)赵普相传有“ ”的传说,对此,结合课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6) 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_ _ (7)赵普读的是什么书?“读书”与“临政”有什么联系?答:_ 。(8)第二段文字的首句与下文是什么样的关系,请作简要说明。 答:_。(9)作者叙述赵普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突出了他什么样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_ 。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新课标第一网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时地方哲学家_。说,一种文体,通常 。2、解释加点词3、翻译全文4、理解(1)作者把“莲”喻君子,那么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呢? (2)“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3)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分) (4)、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5)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 (6)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7)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文中体现菊花高洁、质朴的句子: 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_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_ (8)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_ _,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 _,_。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_、_衬托_,从而表现了作者_ _。5、本文运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请查找资料,把“以花喻人”的句子制成读书卡片保留下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从文中摘录原句填空。A、 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B、 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C、 喻君子志洁行廉,德声远播;D、 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 来自比,又用 和 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8.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9、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天下之伟观也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谓大同C.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尝遗余核舟一D. 不蔓不枝青树翠蔓10.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_ _11. “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答:_ _三、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的作者是_代人,文章选自_ _。1、【析疑解惑】黄鹤楼一文中有多处对偶,分别有什么作用?“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一组对偶,写黄鹤楼名称的由来,强调了以“黄鹤”命名证据十分充足。“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一组对偶,刻画楼的整体形象。句中的“耸” 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叠使用,铺陈楼的高大。“上倚河汉,下临江流”,一写楼的顶端,夸张其高;一写楼的底部,进一步交代楼的地理位置,写出楼在江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这一组对偶句是对楼的建筑结构的具体描写,可见楼的外观的刻画,气势雄伟。“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下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击拍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2、解释加点词: 3、翻译全文4、理解(1)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 , 。(2)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3)在文中,作者认为黄鹤楼“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的根据是什么? (4)用文中原句填空。在文中, 刻画了黄鹤楼的整体形象; 对楼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具体描写; 写出了作者的登楼感触。(5)请你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句,不少于句。 (6)在文末有一个冒号,请你根据文意谈谈它的作用。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西南隅:角落。 迹存述异之志:记载。 B、上倚河汉:靠着。 缘坡植牡丹:因为。 C、坐窥井邑:窥,看。 主人处处款之:招待、款待。D、颓然碧窈:幽深。 俱以假山显:显扬,有名声。6、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遂以名楼 B、荆吴形胜之最C、富人于五所园也 D、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7、 黄鹤楼,与湖南_ _ _、江西_ _齐名,号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8、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写下千古流传的名诗黄鹤楼,你能默写下来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9、这篇文章句式多变,多用对偶。强调黄鹤楼名称由来之根据充足,用了“_,_”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_,_。”一组对偶。10、 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四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11“文房四宝”是指_、_、_、_。 “文人四友”是指_、_、_、_。 “花中四君子”是指_、_、_、_。四、于园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翻译全文3、理解填空:(1)这段文字选自_ _,作者是_,他是_文学家,文章出自他的 。他还著有_ _等。(2 )这段文字可分三层。第一层采用_的写法,先_一笔,指园子的奇特在于“_”。奇在哪里?一是“_ _”,二是“_ _”。(3)第二层写_ _。作者采用_结合的写法,有限的空间,却意境_,给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受。(4) 第三层说明_ _。作者不仅写出_ _的全过程,而且赞颂了_ _和_ _。(5 )这篇园林小品按照_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抓住_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4、理解(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神游于园中,你有何感受? (3)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4)第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有人说文中第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你认为第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 (6)细读课文,说说本段依次写了园中的哪些景物? (7)你认为能够概括园中诸景物特点的一个词是: (8)你最欣赏园中景致的哪一处?请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9)对下面的景物进行描写,注意描写的顺序和角度,写出事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5给下列带点字注音。(1)槛( ) (2)窈( ) (3)邃( ) (4) 壑( )6下列带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7请写出与“瓜洲”有关的一诗句:_ _ _ _ _。8作者在说明于园的特点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至少两个)。答: 9.翻译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一句能否删去。(5分)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翻译(3分) 能删去吗?为什么(2分)? 10、给第二段划分层次,用“|”隔开,并概括大意(3分) 五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填空。(1)黔之驴选自 ,作者_ ,字 , 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相对的文体。唐朝_ 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A B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翻译全文。4、理解(1)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寓意(1) 寓意(2) (4)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 (5)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6)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象,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 (7)解释。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 庞然大物: (8)这则寓言描写了老虎 、 、 、 的全过程,表现了老虎的聪明。(9)文中哪些文句表现老虎不放弃、反复试探的精神和做法?(10)分别找出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并说说它们对刻画老虎形象有什么作用?(11)“黔驴技穷”的技穷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12)如果你是驴子,你会想什么办法避免被老虎吃掉?5、把第二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6、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答: 7、果子狸是松鼠一般可爱的小动物。然而,它现在面临被灭绝的危险。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在全省范围内紧急扑杀果子狸。果子狸该不该杀,“搜狐”论坛作了网上调查。下面是网友的投票情况。请仔细阅读,说说从网友的意见中你有哪些发现? 共有 23205 人参加了投票杀无赦!果子狸是传播非典病毒的源头 8.9% 2055票 不必灭绝,但禁止人工饲养,禁止食用 20.7% 4792票 目前灭杀果子狸有点“矫枉过正” 11.3% 2619票 果子狸可能也是受害者 14.6% 3382票 果子狸定“死罪” 没有充分依据 10.7% 2473票 对果子狸:应该是禁食不是灭杀 34% 7884票投票起止时间:01月12日-01月29日 8、写出含“虎”“驴”的成语各一个。并用它们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6分)答:(1)含“虎”的成语 (2)含“驴”的成语 (3)写话: 9、文中有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另外从这个小故事中又产生了两个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请写出你所掌握的寓言故事里的成语制成读书卡片。寓言故事 成语: 寓言故事 成语: 寓言故事 成语: 寓言故事 成语: 寓言故事 成语: 寓言故事 成语: 六、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分别概括上下阙内容。上阙: 。下阙: 。2、点明全词中心的句子是: 。3、概括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写想象中景色的句子是: ;4、全词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5、文中加点的“望”字一直领到哪一句? 。6、作者在具体写北国雪景时,为何选:“长城”、“大河”?谈谈你的理解。 7、 “无数英雄” 除文中提到的外,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英雄,并概述具体事迹。 8、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9、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 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10、请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两句诗作赏析。 11、请对诗中提到的历史历史人物作出你的评价。 12、请你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和电视剧成吉思汗中的成吉思汗分别作出评价。 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文章出自 ,作者是 时 。2、解释加点的词语3、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焦点是什么?理由各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4、孔子是当时人们所尊崇的学识渊博的圣人,而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孔子却“不能决”,这方面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 A、词义: 、通假字:“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古今异义: 汤:古义热水,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汝: 古义为代词“你”,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去:古义为离,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一词多义: 为:a、动词,是,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孰为汝多知乎? c、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其:a、介词,那,问其故;b、介词,它,及其日中;、词语活用: 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B、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省略句: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 把手 伸 向 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说明文阅读文体知识链接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能力等为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其说明对象往往就是某一事物(事理)或事物(事理)的某一方面。 说明语言 :准确,周密,简明;平实生动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实用性说明文 如说明书之类。2、科学小品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 3、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3、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考点、自学方法点击说明文阅读的复习,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正确性。2.说明文的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与表达方式的角度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3.说明对象及特征的分析:说明对象 ,就是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 ,也即说明中心,是指被说明事物(事理)区别于其他事物(事理)的独特之处。首先,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直接标明对象,有的标题不仅标明对象而且显示特征,也有的标题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其次,从材料入手。再次,注意两个问题:对象有全文对象与段落对象之分。特征有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之分。4.说明方法及顺序的辨析与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型钢结构瓦工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5版沙盘模型制作技术培训及转让合同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运营维护专业服务合同
- 2025版外卖配送服务合同技术升级范本
- 2025场环保产业调研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协议
- 2025代收代缴水电费及环保监测服务合同
- 2025年商铺认筹与商业综合体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度幼儿园食堂安全卫生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本大全
- 2025版智慧桥梁建设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期权开户考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装饰预算课件
- 《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与案例分析课件
- 山地绿化工程的安全防范措施
- 监理挂靠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广西南宁宾阳县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数据采集与分析》课件
- 国家生物安全法课件
- 老年人生命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